APP下载

中国南北方古典建筑典范关于形式美法则的对话

2009-08-21

文教资料 2009年16期
关键词:中轴线苏州园林故宫

胡 静

摘要:本文从造型、布局、色彩等几方面比较了故宫、苏州园林在几种主要的形式美法则运用方面的差异。本项研究对现代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故宫苏州园林形式美法则

作为中国南北方古典建筑典范的故宫和苏州园林,在建筑风格上的差异具有典型性。虽然它们体现的形式美法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从各自的角度取得了视觉效果的最终平衡。不同的建筑样式中所体现出来的形式美法是其拥有者的社会历史地位、思想意识形态和审美趣味在造型形式上的反映,对现代造型艺术充满了启示。

一、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对比和调和材料(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的组合规律,主要有对称与平衡、节奏和韵律、比例与尺度、主从与重点、过渡与照应、稳定与轻巧、渗透与层次、质感与肌理、多样与统一等。这些规律是人类在创造美的活动中不断进行抽象、概括而总结出来的。

二、建筑艺术是造型艺术形式之一,必然体现形式美法则

造型即创造形体,是美术的主要特征。

建筑艺术是最早的造型艺术形式之一。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反映时代和民族的审美追求,是一面时代的镜子。建筑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显示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无形的诗”。

中国传统建筑品类繁盛,包括宫殿、园林、陵园、寺院、宫观、桥梁、塔刹等。无论是哪种建筑形式,都或多或少地体现着造型艺术的形式美法则。中国人很早就能运用平衡、和谐、对称、明暗轴线等设计手法,使建筑作品达到美观的效果。我国古代建筑在布局、结构、艺术装饰、色彩配置方面都很有讲究,充满意趣,能激发观者的想象。所以,对中国传统古典建筑中体现的形式美法则的研究,对当下的造型艺术而言,无疑是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的。

三、对比其形式美法则的体现

在我国品类繁盛的古代建筑形式中,故宫是以权势象征为主要目的的宫殿建筑代表,而苏州园林则是以观赏为主要目的的私家园林建筑代表。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北京故宫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建筑的审美性质对意识形态的反映,在中国南北方这两种古典建筑形式的对比中达到了极致,这种对比是与当时的封建等级制度、思想意识形态和人们的审美趣味密切联系的。

这种差异性体现在造型形式上就是形式美法则运用的不同。

(一)对称和平衡

对称与不对称指构成要素占据空间的位置而言,平衡与不平衡指构成要素各部分力量的分布状况而言。故宫的布局有明确的中轴线,属于对称性,而苏州园林讲究“移步异景”,回避对称,各种景致在“势”上取得视觉平衡。

1沿中轴线相对对称布局的故宫。

故宫自建成起到1911年清帝逊位的约五百年间,历经了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故宫”已经发展成为“明清两朝最高统治核心”和“封建制度高度完备”的代名词。这种等级思想在很大程度上由故宫的对称布局来体现。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皇权的绝对统治和至高无上就是通过这种严谨对称带来的秩序感和严格的规范性来体现的。这种高大建筑的对称布局产生了一种居高临下、不可动摇的强大气势,使人在迈进它的第一刻就能强烈感受到皇权的权威性。

2布局不拘一格、回避对称的苏州园林。

苏州各个时期的古典园林虽然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特色,但布局的总体原则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地回避着对称。

苏州园林重在写意,讲究自然境界,注重表现园林所有者的情思,这一原则使得苏州园林具有了浓厚的文人气息和“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它对情趣和境界的追求颇似中国的水墨写意山水画,这是早有共识的。所以它绝不讲究对称。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一道同样的回廊。包括假山、池沼、桥梁、栽种的树木、花墙上的窗子之类的配景也绝不雷同。假山的堆叠,或是重峦叠嶂,或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池沼或河道的边沿石岸很少堆砌齐整,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没有修剪得规规矩矩的松柏,没有整齐划一的道旁树;走廊上窗子的图案设计也都是不尽相同的,从每个窗子望出去都是不一样的景致,也就是“借景”。这样从各个角度看过去,它们都组成了一幅幅令人视觉均衡的画作,而不是对称工整的图案。

(二)对比和调和

变化与统一必须保持有机化,呈现充满生机的状态,才能获得高层次的审美快感,即美学上的“多样统一”。

虽然故宫和苏州园林的色彩设置都取得了视觉效果上的调和,但它们的设色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1故宫建筑运用了可以产生强烈视觉效果的对比色。

故宫以堂皇、浓丽称胜,“金碧辉煌”是故宫建筑色彩运用的特色:金黄色的铺顶琉璃瓦,数米高、周长3400多米的红色围墙,绚丽的彩画、雕镂细腻的天花藻井、汉白玉台基、栏板、梁柱……艳丽的设色并没有破坏整体的协调,这种色彩的设置是和故宫宏大的规模和气势相得益彰的,很好地烘托了宫殿建筑的气氛。

2苏州园林的淡雅设色属于色调的弱对比调和。

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灰、白色是主色调,属于弱对比的冷色调。梁柱和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受。“白墙灰瓦”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戴望舒笔下那“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它是黑白灰构成的水墨小品,清新淡雅,不事张扬。

苏州园林的温婉与故宫的浓重艳丽造成的大气形成了鲜明对比。追溯起来,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的典范。苏州园林在这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典型性。

(三)节奏和韵律

节奏和韵律原本是音乐中的专有名词。作为一门时间艺术,音乐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偶尔也用不和谐音)连续动作,在一定的节奏和旋律的“流动”中体现自身的美感。

同音乐艺术形象一样,建筑形象也存在一定的节奏和旋律。中华建筑空间意向的乐感是十分令人愉悦的,它体现在造型、布局、色彩等几方面。

1故宫布局和色彩运用方面的节奏、韵律。

故宫建筑群的节奏在布局上的体现格外明显。沿着纵轴线一个接一个布置一连串庭院的设计组成了有层次、有深度的建筑空间,在明暗开合的内外交替中能产

生一种幽隐曲现的节奏感——它以天安门为序幕,外朝三殿为高潮,内廷三殿为重复,景山作收束。视觉的高潮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示在人们眼前的,而是先要穿过一个又一个大小不同的门,一个又一个纵横有别的庭院。随着地平标高的增加,建筑物的形体逐渐增大。人们的观感在不断变化的节奏中达到顶点。这种节奏上的影射所起到的暗示和借喻“皇权至高无上”作用,也正是封建统治者希望通过故宫的建筑布局形式所表达、传递和强化的信息。

另外,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相对低小简单,这种形态上的大小对比也形成了一定的节奏。这使得故宫的艺术形式像一部交响乐,在时间和空间的流动中显示出抑扬顿挫的节奏和旋律。在空间序列的展开中不断显露出它深藏的个性与魅力。

在色彩上,宫殿建筑大胆地采用了多种高纯度的色彩,当然它们的使用是有主从之分的。故宫建筑中柱子、门窗、墙壁上的朱红色,檐下青绿点金的彩画,汉白玉台基和或金黄、或翠绿、或宝蓝的玻璃瓦顶,还有其它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蓝、紫、黑、翠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这些主次色调的对比也赋予了故宫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

2苏州园林的布局和色彩的节奏、韵律。

苏州园林的布局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运用巧妙的花墙和廊子,使苏州园林显得层次多,景致深,景物逐次展露,游览者可以领略到景深在移步换景中递进的节奏感,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更为深长。这种递进和故宫建筑群落所采用的沿中轴线对称开合的递进所带来的节奏感还有所不同。故宫的“交响乐”般的节奏以低音始。在不断的递进中势不可挡地向高音推进。而苏州园林的“音阶”节奏没有那样明确的秩序感,更多的是余音绕梁的意境。

如上文所述,与故宫建筑以红黄为主的暖色调相反。苏州园林的色彩运用偏于冷色调。白墙、灰瓦配以棕色的立柱、梁架,其节奏、旋律显得朴素、冷静和平和,这种情趣有恬静安远之感,充满了闲情雅致的画意。这种弱对比给人的视觉感受如同是在聆听一曲长笛吹奏的《梁祝》,旋律舒缓悠长,在浅吟低唱中娓娓道来。

四、结语

中国南北方古典建筑风格中形式美法则运用的差异是有所侧重和相对而言的,比如故宫建筑群的布局沿中轴线的对称是相对对称而不是绝对对称的。从总体布局上看,高度统一必然带来“平衡”的感受。从这个角度考虑,二者在形式美法则的运用上其实是殊途同归的。

建筑是时代和历史的产物,是“石头写成的史书”,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审美取向。所以我们要在汲取传统美术样式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精神,创造适应新时代人民审美需求的美术作品,以完成一个美术工作者的社会使命。

猜你喜欢

中轴线苏州园林故宫
《穿越北京中轴线》简介
漫画北京中轴线(一)
行走中轴线 寻找城市灵魂
苏州园林修复面貌之谜
雪中故宫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浅析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
北京中轴线掠影
故宫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