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舒位诗集中人名解读的两个问题

2009-08-21李冬香

文教资料 2009年16期

李冬香

摘要:清人在作品中往往用人的字号,阅读时难免出现错讹。本文就舒位诗集中人名解读出现误解的两个问题:“女床山人”和“稚川”的真实身份进行纠正。

关键词:舒位诗集人名解读“女床山人”“稚川”

舒位是活跃在乾嘉中后期的著名诗人,著有《瓶水斋诗集》,收诗二千多首。其交友广泛,既有达官贵人又有布衣之士,对试题中出现的人名稍作统计,有一百八十多人。清人在作品中往往用人的字号,这对我们的阅读带来了一定,有时甚至会误解。拜读了陈训明先生的《舒位旅黔诗略论》(《贵州文史丛刊》,1985年第四期)和钱时霖先生的《舒位和茶》(《福建茶叶》,1996第3期)两篇文章,我发现他们对舒位诗集中的人名解读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关于“女床山人”

陈训明和钱时霖两先生都将“女床山人”当成舒位的一般诗友。陈训明在文中说:“当他(舒位)住在边远闭塞的南笼时,就特别怀念远在天涯的诗友。他在《小除日在兴义作家书附寄女床山人》第四首中写道:‘夏茸冬裘岁屡迁,越禽代马性难便。别期已醒中山酒,归兴多随下水船,霭霭慈云春一朵,漾潆零雨话三年。相逢莫讶囊羞涩,诗价腾昂压两肩。最后两句表露了诗人当时的激越诗情和在山乡创作惊世骇俗的奇妙诗篇的自信。”钱时霖先生解读《雪夜与女床山人话别》中作了这样的注解:“女床山人,应为女双人民,清蒋仁之号,蒋仁,仁和人,字山堂,号香罗居士、女床山民,原名泰,字阶明,布衣终身。精篆刻,尤工书,诗亦清雅、拔俗。”

据《杭州府志》(九)载,钱先生的注解有些瑕疵,蒋仁号为“吉罗居士”而不是“香罗居士”,字“阶平”而不是“阶明”。蒋仁既号为女床山人,又称为女床山民,但女床山民比较常用。蒋仁生于1743年,卒于1795年,而《雪夜与女床山人话别》写作时间大约为1795年冬,《小除日在兴义作家书附寄女床山人》为1797年,此时女床山人蒋仁已经不在人世了,由此推断舒位诗中的女床山人应该是另外一人,而不是蒋仁。

《瓶水斋诗集》中写给女床山人的诗有《寄怀女床山人》(四首)、《雪夜与女床山人话别》(一首)、《吕城雪夜寄怀女床山人》(一首)、《女床山人书问寓居近味杂写家书尾答之》(六首)、《小除日在兴义作家书附寄女床山人》(四首)、《将抵长衫偶作绝句拟于寄书日写付女床山人》(三首),从诗题来看,写给女床山人的诗附寄在家书中,可见舒位与女床山人关系非同一般。我们从所写的诗歌内容来分析就可知两人的关系。

首先看诗集中写给女床山人的第一首诗:

寄怀女床山人(四首之二)

倾城消息记秦楼,却扇诗称一顾羞。

最好风光前四月,梅花灯下看梳头。

据蒋敦复先生所作的诗注,诗人用“倾城”和“秦楼”两典故来形容女床山人的容貌之美。由此可见,女床山人应为女性而非男性。“却扇”一句写出了结婚时女性特有的娇羞。而后两旬诗人回忆两人的美好时光。

女床山人书问寓居近味杂写家书尾答之

韵字纱题锦字书,灯花消息比如何。

归期愁杀秋池涨。不忆鲈鱼忆鲤鱼。

诗中“锦字书”用了典故,指前秦苏蕙寄给丈夫的织锦回文诗。《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对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清孔尚任《桃花扇-寄扇》:“手帕儿包,头绳儿绕,抵过锦字书多少。”此诗中应特指女床山人写给舒位的书信。到这里基本上可以确认女床山人为舒位的妻子,而非诗友,更不可能使清之蒋仁,号为女床山人的布衣诗人。如果还有怀疑的话,我们可以体会《小除日在兴义作家书附寄女床山人》:

自感将军容揖客,浪传夫婿觅封侯。

分明绝域从征者,到此依然笔未投。

诗人此时在诗中以夫婿直称,并且向女床山人吐露自己没有建立功业的苦闷。“相逢莫讶囊羞涩,诗价腾昂压两肩”表达就不是“诗人当时的激越诗情和在山乡创业惊世骇俗的奇妙诗篇的自信”,而是诗人面对妻子的愧疚之情,离别三年没有挣到足够的钱粮来奉养家中之老小,只能以创作的诗歌安慰妻子,不能不说是一种自嘲。

据同时代著名诗人王的《直桥寓馆与姨母女床山人话旧,时铁云先生松郡未归,书来犹先生题封也》,试题中就明白地告之女床山人为其姨母。诗其一:

秋水人何达,梅花性爱弧。

手铭上皇鹤,心餍季鹰鲈。

别绪三秋葛,诗情九月租。

登堂人不见,膜扶拜倪迂。

诗中表达了未见见舒位的遗憾之情。诗其三则使与其姨母话旧:

同赁皋桥住,艰难各一家。

姨来鹤年月,甥老马塍花。

骨肉抟沙聚,功名究竟茶。

牵船门外住,一住一天涯。

诗中向姨母女床山人倾诉了两家的窘况,慨叹年华已逝。除此之外,王昙还在同题另一首诗中还作了诗注:“昙读书外租夏峰先生邵郡学舍,时姨母年才十二。今忽忽三十年矣。”在《瓶水斋诗集》中王昙之名在试题中出现了41次,而且舒位写给王昙的诗篇有九十多首。可见舒位与王昙不仅是姻亲关系,而且舒位写给王昙的诗篇有九十多首。可见舒位与王昙不仅是姻亲关系,而且是志气相投的诗友,王昙记录的资料应该是可信的。

二、关于“稚川”

钱时霖在《舒位和茶》一文中引用了《中复堂雪夜用东坡北台韵同稚川作》:“花初散手纤纤,白战曾传号令咒。疑阵破除惟有酒,偏师刻划到无盐。空山一曲风吹树,老屋三弓月堕檐。莫讶酸寒成骨相,待植双袖试茶尖。”作了如下注:“稚川:清刘子壮之字。刘子壮:清黄冈人,字克酞,一字稚川。顺治进士,授修撰,著有《屺思堂集》。”钱时霖先生把“稚川”注解为“顺治时进士刘子壮”,我认为不妥。

首先从时间上考虑,就让人匪夷所思。我们不用查找史料,凭一般的历史常识就知道,历经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中后期的人至少得有上百岁的寿年。如果使诗中用典,可以不受时间之局限,但试题中点明的时间雪夜,地点中复堂,人物稚川和诗人舒位,以及此诗的用韵,可以推断稚川是与舒位年龄相差不太大的人。《清史列传》记载:“……顺治六年一甲一名进士……八年,充会试同考官,寻告归。九年卒,年四十四……”推断出刘子壮生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卒于顺治九年(1652),享年只有四十三岁。由此可以断定舒位诗中的“稚川”是另有其人,而非清顺治刘子壮。

其次,通观《瓶水斋诗集》,可以大致地知道稚川的情况。《瓶水斋诗集》中有关稚川的提法有如下几种:一为唐六稚川,六为其排行。如《秋夜集松南草堂堂赠主人戴丈学坡并和唐六稚川》、《琅琊书院与唐六稚川夜话》、《雨夜怀唐六稚川》、《杂言八首与唐六稚川话别》、《寄怀唐六稚川都中》。二为唐六,如《青驼寺夜雨寄唐六》、《东平道中寄怀唐六》。三为唐稚川,如《兰山尉李风书尝作塞上绝句甚工,余于唐稚川席上见之,值其罢官将去,感而增诗。尉长洲人,少有庠序。与余为表兄弟云》、《唐稚川表兄来京

相见距癸丑岁别于沂州忽逾十埝感事述怀不能无使》、《浒墅舟次接家书,述及蒋香岑、宋左彝助教、唐稚川秀才先后谢世,伧然出涕感赋一诗》。四为稚川,如《中复堂雪夜用东坡北台韵同稚川作》、《杨柳和稚川》、《题稚川失钗诗后》、《答怀稚川吴门并讯石头巷故居》、《舟次别稚川》、《雪夜怀稚川》、《寄稚川》、《稚川尝作梦游罗浮歌颇有所指,今其稿尚存,仆处夜分检笥,重为循览,戏作一诗后寄还之》。由试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中复堂雪夜用东坡北台韵同稚川作》中的“稚川”与其他试题中的“稚川”为同一人、“唐六稚川”、“唐六”、“唐稚川”、“稚川”为同一个人,在《瓶水斋诗集》卷十三《破被篇》及其所附录的诗中同时提到了这些不同的称谓。“君不闻湖州唐六歌有口”(《破被篇》),附录“唐以封诗《破被诗为铁云作》”,舒位在朱鹤年《题破被图》中的注有“及读唐六稚川诗,欣然点笔,传神阿堵,不锫冷暖自知。乃至书歌图后,装池以赠稚川”。整合以上信息,我们基本可以得出结论,舒位诗集中的“稚川”,姓唐,名以封,字稚川,为清乾嘉时的一名怀才不遇的秀才,死于1804年前后。稚川使舒位一表兄,与舒位关系亲密,是儿时之伙伴。

《瓶水斋诗话》中有一段话:“唐稚川以封负隽才,久困场屋,故其诗多幽怨之音,好为寄托。《闺怨》云:‘辟谷只餐三秀草,戒寒犹御五铢衣。《掌教琅邪书院》:‘三日羹汤新手爪,十年针线旧衣裳。读之辄唤奈何。”钱仲联先生在《清诗纪事》(二)以此为据选录了唐以封诗,并作了简要生平介绍:“唐以封,字稚川,任琅邪书院山长。”

因人物字号相同,所以阅读时稍不经意就会出现错讹,这在阅读清人诗歌诗时是难免的,舒位《江上停云诗》曾指出清人爱取字号的风气非常流行:“后世好榜,称谓日日新。走卒号居士,达官署山人。”

参考文献:

[1]陈训明.舒位旅黔诗论略[J].贵州文史丛刊,1985,(4).

[2][13]钱时霖.舒位和茶[J].福建茶叶,1996,(3).

[3][清]龚嘉俊修.杭州府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国63年.1974.

[4]浙江古籍出版社编.中国历代篆刻家(5)[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

[5][清]舒位.瓶水斋诗集(卷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6]蒋敦复选辑.沈镕音注.舒铁云诗[M].北京:中华书局.1974.

[7][清]舒位.瓶水斋诗集(卷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8][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九十六)[M].北京:中华书局,1974:2523.

[9][清]孔尚任.桃花扇(卷三下本)[M].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重印:156.

[10][清]舒位.瓶水斋诗集(卷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11][12][清]王昙.烟霞万古楼诗选[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4]赵尔巽撰.钟翰点校,清史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7:5715.

[15][16][清]舒位.瓶水斋诗集(卷十)[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17]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

[18][清]舒位.瓶水斋诗集(卷十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