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5~18岁留守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2009-08-19陈文静陈庆飞

关键词:心理健康状况心理辅导

陈文静 陈庆飞

关键词:留守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家庭教育方式;心理援助;心理辅导

摘要:采用EMBu、scL-90等量表对重庆两所高中90名15~18岁留守子女进行心理测试与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家庭经济条件下留守子女与非留守子女的scL-90得分差异显著;早期父母养育方式,尤其是母亲惩罚严厉对留守子女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而留守子女敌对、抑郁、偏执、恐怖等心理问题比非留守子女多。因此,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干预应该综合考虑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并结合留守子女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同时,学校也应根据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学生不同成长时期所起的作用大小,综合利用各种辅导方式给予学生心理援助和心理辅导,以弥补家庭功能缺失带来的不良影响。

中图分类号:B84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09)04-0097-05

一、引言

随着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子女。由于家庭(主要是父母)教育的缺乏,农村留守子女的心理与教育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研究者采用SCL-90调查表明,农村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且初中留守子女在焦虑、敌对等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中学生,而且父母与孩子分离时间的长短,代养人的教养方式,留守儿童的性别、年级以及是否与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然而,目前虽然对留守儿童问题有一定的研究,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研究群体主要是6—14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而对15—18岁的留守子女研究较少。但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儿童是指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第二,对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方式、联系频率和监护类型方面的研究还欠缺。

第三,留守子女问题的出现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往对留守子女的研究只是以某一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做假设,而缺乏对影响因素的综合考虑。

随着留守子女的道德品质问题、学习状况、心理健康问题、安全问题、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等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发现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多方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本研究对留守子女和非留守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加以比较,并从家庭、学校等方面考察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以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以班级为单位向重庆市北碚区两所中学高中学生265人发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28份。其中,有留守子女90人,非留守子女138人。而留守子女90人中的寄养方式又分为隔代监护(与祖父母一起生活)、监护(与亲戚或父母的朋友一起生活)、自我监护(自己一人生活)和其他四种。下面就对90名留守子女进行分析,具体被试详细情况见表l(被试年龄主要分布在15—18岁之间)。

2程序和工具

选用自编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家庭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和初中生学校压力源问卷量表进行测试。

自编问卷,其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寄养方式、是否与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与父母联系频率、家庭经济状况和学习成绩等基本信息。

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内容涉及感觉、情绪、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睡眠等临床上常见的精神状态,共10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以及其他等。量表采用1~5级对症状从无到严重作五级评分。SCL00因子分达到3分以上,超出正常均分,可以认为严重程度已达到或超过中度痛苦水平,表明可能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另外,通过阳性项目数(3分以上项目为阳性项目)进行总体评价,得分越高,表明精神卫生症状表现越严重;反之,表明精神卫生症状越轻。

家庭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EMBU包括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F1)、惩罚严厉(FF2)、过分干涉(FF3)、偏爱(FF4)、拒绝否认(FF5)和过度保护(FF6)及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F1)、过度干涉与过度保护(MF2)、拒绝否认(MF3)、惩罚严厉(MF4)和偏爱(MF5)等11个因子。我国张津萼、岳冬梅等学者均应用该问卷进行了父母养育方式的试测研究,结果表明EMBU在我国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

葛长兴等编制的初中生学校压力源问卷。该问卷从频度和强度两方面测查校园生活、学业负担、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四个因子。频度采用3级评分,强度采用4级评分。并对部分题目进行修改,如将“担心以后考不上高中”改为“担心以后考不上大学”等。

三、结果与分析

1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状况

对被试在SCL-90各个因子上的得分从无到严重分5级计分。当被试得分超过3分时,则认为被试在该因子上检出。表2为留守子女在SCL-90总分及各个因子上的检出人数及比例。

为了判断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对所有被试在十个因子上的得分进行性别的独立样本£检验。结果发现,男性在躯体化(t=2.198,p=0.031)、偏执(t=2.138,p=0.035)、精神病倾向(t=2.292,p=0.24)方面显著高于女性。

此外,对被试分布(寄养方式、联系方式、联系频率等)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下同),结果发现,父母双方外出的留守子女在神经病倾向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单方外出的留守子女(t=2.298,p=0.24)。而不同寄养方式、与父母的联系方式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没有显著影响。上述分析表明,父母教育的缺失对留守子女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

尽管其他监护人及其与父母的联系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缺失,但效果并不明显。

2父母养育方式与留守子女心理健康的关系

对父母养育的得分进行联系频率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早期更多体验到父亲情感温暖(FFl)(t=2.07,p=0.045)或父亲过分干涉(FF3)(t=2.14,p=0.008)的子女与父母联系频率较高。对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与SCL-90各个因子得分做相关分析,其结果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父亲的偏爱和过度保护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留守子女与家长联系频率较高的原因,这进一步表明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以EMBU各因子为自变量,SCL-90总分及其十个因子得分为因变量做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对于总分,只有母亲惩罚严厉(MF4)进入回归方程(β=0.601,t=2.083,p=0.042),对于焦虑、强迫、敌对等也只有母亲惩罚严厉(MF4)进入回归方程,表明母亲惩罚严厉对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有直接或者间

接的影响。

3家庭经济状况和是否是留守子女的交互作用分析

对SCL-90总分进行2(是否是留守子女:是和否)×4(经济水平:家庭收入大于1600元、1200~1600元,800~1200元和400 600元)的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SCL-90得分在不同经济水平上差异不显著。而是否是留守子女和家庭经济水平上交互作用显著(F=3.052,p<0.05),表现在低收入家庭(月收入小于1200元,尤其是小于800元),其留守子女在SCL-90上的得分高于非留守子女,表明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而当家庭月收入大于1200元时则相反,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4学校压力源对留守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

对学校压力源问卷从校园生活、学业负担、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四个方面作4级评分,经统计后发现,留守子女在学业负担上的得分为2.44,接近中等强度(4级评分,2.5分为中等强度)水平,学业负担较重。此外,性别的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同伴关系(t=2.708,p=0.007)、师生关系(t=2.033,p=0.044)对男生有更为显著的影响。

对学校压力源问卷的各个题目的发生频率和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在影响程度上,从高到低依次是学习负担、师生关系、校园生活、社会影响、同伴关系、个体因素、学校环境和教师教学因素。在发生频率上,发生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学习负担、校园生活、个体因素、师生关系、教师因素、社会影响、同伴关系和学校环境等影响,具体见表4。表4分别列出了学校压力源发生频率和影响程度的前10项。

对学校压力源问卷与SCL-90各个因子得分做相关分析,见表5。结果表明,学校压力源与学生心理问题两者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

进一步作回归分析发现,对于总分进入回归方程的有同伴关系(β=0.509,t=4.798,p=0.000)和师生关系(β=0.284,t=2.187,p=0.032);偏执、精神病倾向和其他健康饮食方面的因子进入回归方程的也有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而躯体化、焦虑、强迫、抑郁、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倾向等,只有同伴关系进入回归方程。我们从中不难发现,同伴关系对心理健康的预测力最强,其次是师生关系。

四、讨论与结论

1留守子女与非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

家庭经济水平与是否是留守子女在SCL-90总分以及焦虑、抑郁、偏执、恐怖得分上交互作用显著,主要表现在:第一,当家庭月收入大于1200元时,留守子女和非留守子女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差异;第二,当月收入小于1200元,尤其是小于800元时,留守子女的心理问题呈明显上升趋势。该结果表明,家庭功能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与经济条件有关,特别是家庭收入较低的留守子女,更应引起重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对于家庭收入较高的留守子女,父母觉得由于自己不能亲自照顾子女而感到亏欠等心理,想通过多寄钱来弥补,这可能会导致孩子的铺张浪费现象的出现。

在检出率上,留守子女在SCL-90总分及敌对、抑郁、偏执、恐怖四个因子上的检出人数都超过10%,表明留守子女在这几个方面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对于留守儿童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一些研究者认为,家庭因素是主要原因,多数留守儿童缺乏与家人交流,亲情抚慰不足,生活习惯容易存在偏失,容易导致自卑和虚荣等,进而导致生活上追求享受,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懒惰贪玩。同时,由于农村缺少健康的公共娱乐场所和活动设施,使得现代传媒和网络对留守儿童业余生活影响相对较大,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影响因素。加之学校教育导向上的偏差,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以及对待优差学生的不同态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成因。

2影响留守子女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研究发现,除了父母亲情感温暖、父母亲过分干涉子女和母亲偏爱这几项的得分与SCL-90总分相关不显著外,其他均成显著正相关,表明早期父母养育方式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母亲惩罚严厉对子女心理健康影响程度最大。此外,不论早期父亲是给予情感温暖还是过分干涉,其子女与家长的联系较多。个体早期发展中,父母的爱、支持和鼓励容易使个体建立起对初始接触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从而保证今后与他人的顺利交往;而这种信任感的缺乏,会随着个体的发展逐渐产生孤独、无助的性格,难以与人相处,特别是在人际交往方面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在学校、社会、家庭、个人等影响因素中,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是主要的,而社会因素居于第四位,这一结果表明,社会因素不是影响这一年龄阶段留守子女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由于父母外出和家庭功能的缺失,家庭对留守子女心理的影响不断弱化;与此相反,学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留守子女更多地是从学校里寻求安慰。但由于素质教育尚未切实开展,来自学习负担、教师教育方式、校园生活、师生关系等的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对学校压力源问卷结果统计表明,学校因素对这一时期的留守子女影响最为明显。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学习负担,其次分别是师生关系、校园生活、同伴关系,最后是学校环境和教师教学因素。进一步分析表明,学校压力源与SCL-90各项因子相关显著,在学校各影响因素上得分高的子女在SCL-90上各因子的得分也显著较高。回归分析表明,师生关系翔同伴关系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有直接或间接的预测作用。

3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发展问题的干预

解决留守子女发展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既要本着从整体的观点,从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等方面综合考虑,结合留守子女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又要根据不同时期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作用大小,抓重点、抓关键给予教育。学前儿童属于父母监护时期,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教育的重要引导作用;而对于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儿童,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同等重要,甚至学校因素更为重要,所以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进入中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的萌芽,家庭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学校和社会因素影响逐渐增强,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在这一时期尤为重要。

为此,对于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提醒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教育,学校也应该立足于自身资源,根据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学生不同成长时期所起的作用大小,综合利用各种辅导方式给予学生心理援助和心理辅导,让留守子女从学校生活中弥补家庭功能缺失带来的不良影响。此外,家庭、社会和政府应以学校为依托,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动性,多开展沟通互动,立足于个人需求和个性因素,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子女进行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沈辉香,戚务念,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迫切需要父母的关心[J],当代教育论坛,2005,(5):18—20。

[2]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5):82—83。

[3]杨素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J],基础教育参考,2004,(7):37—38。

[4]付玉萍,民工潮引发的社会问题[J],经济师,2005,(7):51—52。

[5]王东宇,王丽芬,影响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2):477—479。

[6]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30-34,35-38。

[7]葛长兴,初中生学校心理压力源的调查分析[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系,2004:32-41。

[8]卢利亚,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求索,2007,(7):151—152。

(9]胡胜利,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4。26(2):154—160。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状况心理辅导
护士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班主任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浅析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运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