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的多头管理之忧
2009-08-19行之
行 之
一说到旅游管理,人们会不约而同的想到各级旅游局,但稍做调查,会发现旅游管理远非这么简单。实际上旅游管理是多个部门“各自为政,又权力交错;各不相干,又互相缠绕”的体制。
先讲一个小故事:
一只经验老道、事理通达的老蝴蝶,带领着一只刚刚由蛹化出的小蝴蝶,在一片旅游区上空练习飞行,它们落在一座古老建筑的房脊上休息。老蝴蝶说:“记住,这片房子归文物局管理。”小蝴蝶问:“那这房子里住的都是文物局的办公人员么?”“不、不!”老蝴蝶说,“这边大雄宝殿旁住的是和尚,那边桃花庵里住的是尼姑,更远处是紫霞观,住的是道士,他们都属宗教事务局。”这时,地上出现了一个拿小彩旗的姑娘,后面跟的一队人,老蝴蝶指着他们说:“那就是旅游局下属的公司组织的旅游团!”小蝴蝶嘟噜道:“有点乱!”老蝴蝶说:“你耐心点,要记住,那些树是旅游区园林局管的,出了旅游区,树木就是林业局管了。那条河属水利部门管,河边那条公路是交通部门修的,公路上值勤的交警属公安局。路旁的庄稼是农民种的,有些事归口农业。再远处的那个小饭馆,好多部门都管……”小蝴蝶实在不耐烦了:“别说了,别说了,越说越糊涂了!”
目前,我国各旅游区管理的实际状况,要比这两只蝴蝶对话中涉及的方方面面,还要多,还要复杂。
旅游区应该是一个得到优化整合的系统产业。但现状是,一个不大的旅游区内,有这么多独自运行的职能部门,矛盾重重,司空见惯;互相掣肘,在所难免。从表面上看,都是国家的职能部门,都应该恪尽职守,把自己的那份工作完成得尽善尽美。但在表象的下面,每个部门各有自己的工作运行成本,各有各的所得利益,必然是暗中各打各的小算盘。这样一来,在旅游区的各职能部门,有利益就抢着干、多干、快干,无利益就向后缩、少干、甚或磨磨蹭蹭的应付。一位相关方面的领导深有体会地说:“一个婆婆一口腔,各自定调各自唱。旅游区是一盘菜,明里客气暗中抢!”
如果说,旅游区中的各职能部门为利益而争抢的时候,尚能以“多干工作多贡献”的名义堂而皇之地呐喊,那么在利益微小甚或无利而互相推诿的时候,只能是无理辩三分,比赛嘴皮子上的功夫了。有的问题不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大家都装聋作哑,以至于酿成大祸。如一旅游区内,山体裂开了条大口子,渐渐加宽,半年多时间,许多人都见了,认为不是自己的事,自会有人处理。一场暴雨,山体滑坡,造成多人死伤的大事故。处理事故的法庭上,负责旅游的政府官员辩称:“地质变化,属国土资源部门管理。此部门长期在旅游区缺位,是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有理?无理?理在何方?
这种多头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遗产”,与市场经济主导下的旅游业,早就是南辕北辙,明显错位,很难适应当前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在我国,旅游业虽然早已有之,但作为一个产业,有些地方还列为支柱产业,那是改革开放后逐渐发展、近十几年突飞猛进的新事物。旧的体制已经成为新事物的桎梏,生产力在这里受到不应有的限制。由此可见,旅游业的管理体制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笔者愚钝,从旅游业的管理体制,联想到我国民间的一种艺术形式——木偶剧。木偶剧有多种,有一类叫提线木偶,其特点是一个木偶人物的复杂动作,是由一个演员对多根线提拉完成的。假设几个演员拉扯一个木偶人物身上的多条线,就算这几个人是艺界“精英”,竭诚合作,怕也难以协调一致。同理,如果,一个旅游区内,改多头管理为专门管理,例如成立一个专门机构,统一领导旅游区内所有事务,就可以避免旅游区内的利益角逐,防止大事小情互相推诿的尴尬,便于各个方面综合平衡,容易做到协调一致。这是不是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条路子?抛砖引玉,聊备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