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家庭养成教育

2009-08-13贺世俊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7期
关键词:成才行为习惯家庭

贺世俊

古往今来,凡是美满的家庭都有良好的家庭养成教育规范,无数英雄儿女正是在这种理想的家庭教育土壤中才得以成才!

中国是文明古国,家庭教育源远流长。《礼记》云:“欲治其国者,先治其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细胞,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在我国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背景下,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潮里,在人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企盼中,家庭养成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这里侧重于从家庭养成教育方面谈一些看法,以供家长们参考。

一、良好的家庭养成教育是规范孩子行为的准则

众所周知,朱熹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一个优秀的家长,他将自己的学问与自己对子孙的教育融为了一体。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家长都能像朱熹那样拥有自己一套完整的教育思想,但是至少可以做到自身人格的统一,为子女做好榜样。

朱熹认为,童蒙之学应“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于是,他从这五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儿童行为准则,并著成《童蒙须知》。如“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凡为人子,需是常低声下气,言语详缓,不可高声喧哗,浮言戏笑。”“凡为人子,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常令洁净文字笔砚。”“凡读书,须整顿几席,令洁净端正”,等等。

对孩子施教,重在行为习惯的养成。古人认为,人的一言一行无不包容于礼的规范之中,道德修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规范的训练。荀子说:“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智通,不由礼则悖乱提慢;饮食、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礼则触生疾;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注重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便成为了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

行为规范的训练讲究一个“化”字,强调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给孩子的行为习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化”不是单纯的道德说教,而是一种很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因此,要实施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就必须要求家长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给孩子“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这样,孩子看到的、听到的就都是一些正面的积极行为,他们就会明白,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孩子因为不知所措而犯错的几率。

二、良好的家庭养成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奠基石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为青少年创建一个文明、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对孩子而言,家庭是育人的起点和摇篮,家庭养成教育具有早期性、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补充。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是品德形成和做人的先决条件,是分清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能力的关键,是培养责任感与确立远大志向和抱负的动力。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都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这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就得力于家庭的早期教育。在歌德幼年,父亲就抱他到郊外郊游,带领他观察自然,以培养他的观察能力;经常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培养他的口语能力,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就乐观向上,勤于思考,乐于学习。他儿时就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14岁便开始写剧本,25岁时曾用一个月时间写成了闻名于欧洲的诗歌《少年维特的烦恼》。再如,大发明家爱迪生、一代文学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长过程也都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家庭养成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奠基石。

三、良好的家庭养成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追溯我国教育的渊源,早在古代就有“蒙以养正”的思想。蒙以养正是指德育工作要从小抓起,从早抓起,把“训养”作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并从“一”开始。如果孩子的第一次错误行为得到了默许,甚至受到赞成(如有的孩子顺手牵羊偷了东西,家长不制止),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当这种不良行多次重复后,就会形成恶习,从而难以矫正。曾有人调查了某校90多名11岁至18岁的问题学生,其中71名就是从抽第一支烟、喝第一杯酒、偷第一件东西、结识第一个“哥们儿”、从家里第一次出走开始的。在“一”字面前,做父母的绝对不能姑息迁就,而要坚持原则,不怕麻烦,不能给孩子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优化其心灵,预防孩子犯错。

四、良好的家庭养成教育是帮助孩子成才的必要条件

家庭是养成教育的温床。家长必须率先垂范,以德立身。习惯往往伴随着人的一生,并影响其生活方式和个人的成长路线。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就是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习久成性,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一个人的优良品德行为和高尚情操的炼就,离不开从小的教育培养。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不感染着孩子,甚至还会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烙印。总之,把孩子培养成有良好道德品行的人,乃是提高全民素质这个历史重任中为人父母者应尽的义务。

在家庭环境中,一些父母可能没注意,其实孩子每时每刻都在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模仿。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一方面使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养成好习惯。另一方面,正确的言传身教也与社会、学校的教育和要求相一致,是对社会和学校行之有效的支持。中国有句古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身教的重要性。朱德之所以能成为一代伟大的革命家,是因为他有一个伟大的母亲。没有司马迁父亲的谆谆教诲,哪有《史记》的历史辉煌;没有岳母刺字,哪有岳飞的精忠报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担负着教育子女的重要责任。父母的说话方式、处世态度等都是孩子从小模仿的对象。如父母和邻居“谦让随和,豁达大度”,孩子就能培养起宽容、厚道的作风;相反,若父母“锱铢必较,寸利必争”,就会形成孩子自私、贪婪的性格。为人父母都想使自己的孩子长大有所作为,那么,家长们就应该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父母切实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才能培养出一代具有良好的道德意识、健全的心理品质、较强的应变能力、敢于吃苦的新人。

总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决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加以磨炼。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呼唤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只有更新观念,才能促进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系统教育。愿每位父母都能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每个家庭都能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沃土,让每个孩子都能从家庭中迈出人生坚实的第一步!

猜你喜欢

成才行为习惯家庭
优化干部动员机制加速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双减”助力均小学子成才之“四个词语”
家庭“煮”夫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