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学式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新探索

2009-08-13蔡慧琴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7期
关键词:游学模式培训

蔡慧琴

【摘 要】游学式培训是游学和培训两位一体的培训模式。游学培训可以丰富培训形式,突出培训主题,完善培训师资结构,开拓参训校长视野。游学培训不等同于“异地培训”、“委托培训”和“参观考察”。培训单位在设计游学培训时应考虑培训主题需要、游学活动安排、经费和安全等因素。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 培训 游学 模式

一、游学式培训应用于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意义

我国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自“八五”时期大规模开展以来,在服务基础教育,提升校长素质,促进中小学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需要改进的问题,如:培训形式单调枯燥、学员处于被动地位、干训专职教师结构单一、校长参训机会不均,等等。[1]就培训模式而言,在培训的目的性、针对性、主体性、时代性等方面也存在着不足。[2]事实上,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已经进入了一个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的高原区。如何创新干训工作思维,探索干训新路径,已成为摆在全体干训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组织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培训中,尝试把“游学”这一古老的教育形式引入到培训活动中来,组织校长赴京、沪、苏等地开展游学培训,探索游学式培训新路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谓游学式培训是指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根据培训主题需要,在培训的某一时间段内组织参训校长异地听取专家讲学、赴相关学校调研、开展研讨交流等活动的培训组织形式,它是游学与培训两位一体的培训模式。

二、游学式培训应用于中小学校长培训的主要特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以来,我国便有游学传统。孔子和他的弟子周游列国,边游边学,开创了我国教育史上游学的先河。科举社会,士子为提高科举的成功率,游历名山,遍访名师,游学是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游学(Study Abroad))较传统的游历学习的涵义有很大的拓展,它包括探访、体验、互动、理解等在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游学已经演化为一种旨在通过学习者自身的体验而学习和理解的体验式教育模式(Experiential Learning Model)。游学有利于丰富学习者的阅历,开拓学习者的视野,完善学习者的知识结构。相对于传统的、固定学习地点的培训模式而言,游学式培训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弥补其不足:

1.丰富培训形式。异地游学培训,使培训的阵地外移,学习场所、学习地点甚至培训方案都不完全固定,因为“游”的原因使这一培训形式天然地具有了动态性和生成性的特点。所谓动态性,是指游学培训的过程是动态的存在,游学培训进行时虽然也有预定的方案与安排,但它不固定于一个培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教师甚至培训内容等都存在着一定的灵活性。所谓生成性,是指因为“游”必须是游历者个人的亲历亲为,故相对于过去那种“坐而论道”式的校长被动参与的培训模式而言,游学培训中参训校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和调动,培训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个人在“游”的过程中的态度、参与程度等。游学式培训的动态性和生成性是对传统的培训方式的补充和丰富。

2.突出培训主题。培训主题是培训目标的具体化,培训方案的设计、培训课程的安排都是在培训主题的指导下实施的,可以说,培训主题是培训活动的灵魂。游学培训中的游和学都是围绕培训主题展开,围绕培训主题、带着相关问题异地游学是游学培训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主题意识、问题意识贯穿于游学全过程,游学不但凸现了培训主题,也更好地实现了培训主题。

3.克服师资瓶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教育改革日新月异,校长的培训需求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这对干训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命题。它要求承担培训教学任务的干训专兼职教师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引领参训校长的培训需求,持续开设新的培训专题。这对于干训机构和干训教师而言都是极富挑战性的,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师资实际上已经成为制约培训工作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一所学校、一个地域的干训专兼职教师的数量有限,专业结构相对稳定,更新不易,师资结构相对稳定与培训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矛盾靠一所学校、一个地域干训单位的努力显然难以化解。要破解干训师资难题,惟有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两途并举。游学式培训创新了“走出去”的组织方式,使培训阵地整体外移。由于“游”在异地,借助全国教育干训协作网络,游学所在地最优秀的干训专兼职教师、最有特色的学校等培训资源完全可以为“我”所用,通过“游”这一学习形式,可以较好地克服师资瓶颈。

4.开拓校长视野。游学培训从时间和地域上打破了传统培训模式的框框,使培训过程成为培训资源,让培训从过去的校园学习模式中突破出来,成为一个具有培训教育特色的成人学习方式。在游的过程中,参训校长从校园中走了出来,既领略一路风景,又增加一路见识;既开拓了视野,又丰富了阅历;既提升了素质,又完善了品格。游学中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对于丰富校长的阅历,开拓视野将有所裨益;游学中的同伴教育,成员之间的关爱、互助与合作,对于完善校长的个人品格,提升其管理素质也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游学式培训与其他培训形式的区别

游学培训,以“游”促学,融培训于“游”的过程,它与“异地培训”、“参观考察”等培训模式有所不同。

1.“游学培训”不同于“异地培训”。“异地培训”,顾名思义,是指在异地组织开展的培训,即甲培训单位组织甲地的校长在乙地培训,如选派参训校长赴教育发达省市挂职锻炼等。从广义上来看,“游学培训”也是“异地培训”的一种,但它与一般意义的异地培训有所不同,或者说它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异地培训。当前一些培训单位实施的异地培训往往只是将“异地”局限于某一个单一的地域,从培训地点来看,“异地培训”是另一个版本的固定学习地点的培训形式;而“游学”培训的培训地少则两个、三个甚至更多,既可以是京、津、沪等几个城市之间,也可以是华东若干省,华北若干省之间的游历和学习,等等。较异地培训而言,游学培训的地域跨度更大,游学空间更广阔,形式也更加多样,可以更好地实现培训在更大区域里的资源共享与互动。

2.“游学培训”不同于“委托培训”。“委托培训”是将A地的校长委托给B地的干训单位,由B地的干训单位负责制订培训方案,组织培训内容,安排培训环节,实施对A地校长的培训。“游学培训”的实施需要干训兄弟单位之间的合作、支持与配合,尤其是在游学中的师资选聘、调研学校安排等,更需要游学所在地的干训单位的帮助。但是“游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主体没有因为学习地点由A地变更为B地而发生过渡,“游学”的内容选择、活动安排仍然是A地的干训单位,因此,“游学培训”不同于“委托培训”。

3.“游学培训”不同于“参观考察”。根据培训需要,赴相关地区参观考察是校长培训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挂职锻炼、诊断式培训等培训形式是“参观考察”的衍变,都是基于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模式。“参观考察”在培训的组织形式上也有“游”的成份,但仅限于活动形式。根据需要,“游学培训”也可以安排到一线学校及文化场所参观考察,但参观考察并不是游学的全部内容,除参观考察外,游学培训还应安排专家讲学、同行研讨、校长论坛等内容丰富的活动。

四、游学式培训应用于中小学校长培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由于游学培训的动态性特点,加之其空间跨度大,给培训单位带来一定的组织和管理难度。因此,实施游学培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猜你喜欢

游学模式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理性看待“海外游学热”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海外游学勿忘教育之本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寓教于游,从“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