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开放性试题教学的研究
2009-08-13王秀杰
王秀杰
【摘 要】作为一种新颖的命题方向,化学开放性试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与新课改理论相配套的一类优秀题型,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关键词】开放 试题 研究
一、开放试题简介
何谓开放题?开放题是指那些答案不唯一,并在设问方式上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的问题;化学开放题并不是普通的化学问题,而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精心编制设计的化学问题。
开放题具有这样的特点:问题的条件常常是不完备的;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具有层次性;问题的解决策略具有非常规性、发散性和创新性;问题的研究具有探索性和发展性;问题的教学具有参与性和学生主体性。这就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参与解题活动不但成为可能,而且是非常自然和必要的。一些学生希望老师与学生一起来分享这种成功的喜悦,任何一个好教师都不会压制学生的这种愿望,这就使课堂教学自然地走向了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要特征的开放式教学。
二、化学开放题在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尊重学生、激励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探究创新精神,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面对学生的表现,教师要多以鼓励、称赞等积极的评价为主,批评的话要委婉说。激励不光有话语,更表现在教师期待、信任的眼神,亲切、鼓励的微笑,还表现在教师的一举一动。鼓励能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得到进发,并使火花熊熊燃烧,照亮全班,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机。
2.宽容学生、让学生参与。宽容学生的错误,可以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性,调动学生本身的精神力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在质性评价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进行自我评价,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和评价,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负责的态度,使评价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
例如,学习《空气》这一节时,演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这一实验时,笔者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磷在钟罩内燃烧的现象应如何描述?实验结束时钟罩内水面有何变化?为什么?实验得出什么结论?本实验还可以验证氮气有什么性质?如果钟罩内水面上升未达到钟罩体积的1/5,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问题后,如果觉得不够完善,可以问其他同学:“有什么要补充的吗?”“还有其它看法吗?”特别是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更应该问问其他同学的看法。一个问题若有不同答案,应让学生对不同的答案进行讨论,然后做出评价、比较。“你觉得哪一个方法好?”“你同意哪一种答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这样一种模式贯彻在日常教学中,课堂气氛融洽,学生思维活跃,学生对提出的问题都能积极思考参与讨论,会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通过化学开放题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能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如何应用;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能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活动;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掌握学习方法。
例如,在学习苯的结构和性质一节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根据苯的化学式C6H6推断苯的可能的结构,如果是链状的话结构怎样?如果是环状的话结构又怎样?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得出:无论怎样,苯中都有很多不饱和键。再引导学生用已有的化学知识推测可能具有的性质,学生很快推出:苯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Br2的CCl4溶液褪色。然后让学生自己用实验去验证,结果与预计完全不同,学生产生了大大的疑惑。此时再告诉学生苯的结构,并讲述凯库勒在梦境中发现苯的结构的故事。学生在思考和实践的参与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苯的结构和有关的性质,而且还亲身体验了科学发明的艰难,同时也学会了科学发现的思维方法。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能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逐步树立祟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感受并赞赏化学对于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例如,有这样一道开放题:近几年来,由于大家共知的原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致使全球变暖,即所谓的“温室效应”。其后果是: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沙漠化增大。粮食歉收等。为了保护地球环境,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方式来控制“温室效应”的进一步扩大?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会得出如多植树造林、减少尾气排放等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步树立爱护环境的观点,感受并赞赏化学对于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综上所述,学生在学习化学开放题的过程中提高了科学素养,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得了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了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张秀志,赵晓华.开放题与创新能力培养[J].中学数学杂志,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