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境遇下我国中小学校道德教育的变革研究
2009-08-11
课题类别:教育部重点
学科分类:德育
课题负责人:张茂聪
工作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250014
(一)选题意义
在厘清网络文化本质特点的前提下,一方面,探索网络文化对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机理和规律;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道德的重建以及学校道德教育的完善,推动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立足学校对学生道德教育的优势,从学校教育与网络文化的视角破解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生活实际、网络世界的不适应、不密切等难题,推动学校道德教育走向社会、走向时代的整体革新。
(二)研究内容
1.网络与网络文化研究。通过文献分析与调查,力图准确把握网络与网络文化的特点,明确网络与传统教育信息传播方式的不同,阐释网络文化与传统道德教育在促进学生道德发展方面的差异,了解网络文化境遇下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
2.学校道德教育的反思研究。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审视学生道德发展与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明确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学校教育难题的理论架构和实践路径。
3.网络文化与学生道德发展的关系研究。从尊重、关心和鼓励学生主体的道德生活实践,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道德主体间的沟通对话、重构交往伦理以及促进代际间的交往等方面,探索网络文化境遇下学生道德成长的新的特点。
4.学校道德教育架构的理论研究。根据网络文化下学生道德成长的特点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研究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新途径、新模式;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以唤醒学生主体道德成长内在自觉为机制的,以新课程、教师和学校文化为基本结构的学校道德教育体系的基本理论架构。
5.革新学校道德教育基本元素的实践研究。主要从新课改对道德教育的重建方面,立足道德教育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实施,探索学校道德教育改革的实践;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方面,立足教师转型和教学伦理重建,探索道德教育实践中教师角色的新特点;从学校文化建构方面,主要立足管理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的建构,探索优化学校道德教育实践对策的实践模型。
(三)课题的创新点
1.准确把握网络文化的特点,揭示网络文化境遇下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2.探索解决学校道德教育與社会发展、学生的生活世界及网络世界的不适应、不密切等难题的理论架构和实践路径。
3.把握网络文化对学生道德的影响机理和规律,探索网络文化下学生道德成长的新特点。
4.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以唤醒学生主体道德成长内在自觉为机制的,以新课程、教师和学校文化为基本结构的学校道德教育体系的理论架构和实践模型。
责任编辑/杨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