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则之苦恼与尴尬

2009-08-03吴若增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9年4期
关键词:凉菜饭局规矩

吴若增

一位朋友向我打听我另一位朋友的电话——他俩不认识,让我很为难。我说对不起,我不能告诉你。他说为什么?我说我这位朋友把他的电话告诉我的时候,没有授权我可以把他的电话转告给别人。他听了,似有些委屈,说难道你还不相信我吗?我说这不是相信谁不相信谁的问题,这是一个我们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问题。他说怎么我没听说这个规则?再说了,就是有这个规则,你也得根据情况灵活掌握吧?我说你让我怎么灵活掌握?你的电话我可以随便告诉给别人吗?我怎么判断你是否愿意告诉给哪一个人?说到这里,他气得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最后。我说你看是否可以这样,我打个电话告诉他,说你要找他,并把你的基本情况告诉他,如果他愿意,他再打电话给你。他听了,气鼓鼓地说:不用了!不用了!

从此他不再理我。

此人的职务是某公司经理。

一位朋友没有电话通知,贸然造访,令我很不高兴。我说你怎么也不打个电话约定一下?他说我还用约定?意思是说他跟我的关系非同一般。我说你怎么了?你怎么就不用约定?电话约定没有例外,这是规则。他听了,诡秘地一笑,说我明白了,你现在这屋里有秘密(女人)。我说那你就搜查搜查吧,搜查出人来,我算你没错:搜查不出人来,你只能在我这儿待上10分钟。

搜查完毕,待了10分钟,他做起身要走状。其实是试探我,是不是真的就让他走。没想到我说好吧,有事再来一不过以后可一定要打个电话再来,否则就连10分钟都没有了。

这位朋友倒是没有跟我断绝外交关系,只是经常以这事为例,跟别人说我性情古怪,且不通情理。

此人现在已是著名作家。

这几年,经常有朋友请我吃饭,社会上叫饭局。对于饭局,我一般没兴趣,除非确实有话可说有事可谈。而且,我以为事先必须说明吃饭的时间、地点、东主、事由、参与人员——特别是参与人员,否则就是不懂礼貌不讲规则。遗憾的是,情况却常常不是事先说好的那样,等到了饭局才发现又多出了好几位我不认识的人或事先没有说明的人在座。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他们的理由常常是:有这个必要吗?你咋这么多事呀?或者,你不是难请吗?我们是不得不把你骗过来呀。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会令我不知所措。不说话吧?举座不欢。那还是个喝酒吃饭的样子么?说话吧?我不清楚席上都是些什么人。而且我以为在饭局上说话是可以相对放肆些的,否则不如开会。那么,跟不清楚的人放肆,合适么?

这类朋友中,有编辑、记者、作家、医生、老板、国家公务员等。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

这都涉及一个规则的问题。

在规则这个问题上,有一个概念与其相似,但性质却是完全不同——那个概念叫做规矩。对于规矩,我们是很熟悉的,而且咱们中国人在讲究规矩方面堪称世界第一,因为规矩在中国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早已是成熟的定型的家喻户晓的人人皆知的了。它先是由圣人制定的,以后又加以不断完善,乃至事无巨细,遍地规矩。比方说还是饭局吧,到了饭局,最最里面的那个位置,一定是席间官位最高的或年龄最大的资历最老的,否则就是乱了规矩。再比方说点菜吧,一定是四个凉菜八个热菜……你要是点了三个凉菜或五个凉菜,那就是不懂规矩。又比方说上鱼吧,那鱼的嘴一定得是对着主宾才行,否则这位服务员就会因不懂规矩而被炒了鱿鱼。

一言以蔽之,传统的社会生活是必要讲究规矩的,因为规矩是维持、维护传统社会秩序的保证。

但规则却不同。规则产生于现代社会生活,是为了维持、维护现代社会生活的秩序而约定俗成的一种行为规范。没有了这个行为规范,现代人将无法进行沟通,无法进行交流,乃至无法共事。

我们经常说现代生活是一种多元的生活。就是说,现代生活容许人们持有种种不同的观念和不同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但现代生活也是一种社会的生活,也需要沟通也需要交流,经常的也需要共同去做某件事情,因此,没有一个大家都能接受、大家都愿意遵循的规则,这种现代生活就将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传统的社会生活需要规矩,现代的社会生活需要规则。

遗憾的是,或者说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是,我们所熟悉的规矩已经不再适应我们的现代生活,而我们需要适应的现代生活所需要、所必需的规则我们却又不懂——或懂了也不愿认真遵循,于是,你在坚持规则的时候就尴尬了。

这里,有一个基本原则是应该注意的,即传统的规矩所遵循的是不平等的金字塔般的秩序,而现代的规则所遵循的却是平等的尊重个性的秩序。这种秩序的维持与维护,需要共识。

我之所以要在上面标注那些朋友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乃至职称,就是要说,对于规则,就连这类自以为很现代化了的人们尚且如此,那么。我们一般人恐怕就更要认真地学习学习了。

猜你喜欢

凉菜饭局规矩
爱与规矩并行,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家教
凉菜盛夏开胃先锋
凉菜,夏季快乐干饭必备
美好的饭局不应该多于四个人
一盘凉菜好消暑
女佣的规矩
你懂不懂规矩
饭局
“华辰是家规矩的拍卖公司”
饭局趣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