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弱势教师不再“弱势”

2009-08-03张碧海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9年4期
关键词:弱势教职工校长

张碧海

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自然会存在弱势的教职工,这个群体人数虽不多,但往往会造成学校内部的不稳定,时常会发出不和谐的声音,做出不和谐的举动。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批评、惩罚,就会使矛盾激化,既影响学校的整体形象,又不利于学校和谐、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学校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

1,指导思想的偏差。很多学校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打造学校亮点、突出学校特色、培养优秀教师等方面,这些当然是一个校长的本职工作,无可厚非,但对那些表现一般、前途不大、影响不广的人员不闻不问或较少关心,就容易造成厚此薄彼的印象,进而形成“领导不重视我、不认可我、不关心我”的心理定势。久而久之,这些人员就会被边缘化,最后发展成为“你在前面干,我来袖手旁观,评头品足”。干好了他不屑一顾,干砸了他幸灾乐祸。

2,规章制度的生硬。为了体现学校管理者的权威,或为了“便于操作”,学校的许多制度显得生硬、僵化、过时,既缺乏人文关怀又没有必要的弹性,不能“量材使用”“分层要求”“梯度考核”。结果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好”的高兴,“差”的不服。当我们相信“制度管理”的公平时,或许就已经种下了不和谐的种子。

3,考评体系的不公。对中学教师而言,升学考试科目的老师有高考、中考成绩证明他的能力,那么非考试科目的呢?后勤人员呢?对小学老师而言,对那些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在各级各类赛课中取得成绩的老师,学校肯定是要奖励的,有些可能还要重奖,在年度考核中还要加分,名利双收,但一个水电工保证了全校一学期的用水用电,而且还想办法为学校节约了资金,我们是否奖励了?加分了?

4,人文关怀的缺失。弱势的教职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最需要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的人文关怀,他们太需要鼓励、理解和帮助。或许,我们往往会因为工作忙、任务多、压力大,或因为我们认为还有比关心他们更重要的工作要做而分身无术、应接不暇,于是,干脆请工会等相关部门代劳。

学校弱势群体的主要类型

1,能力欠佳型。这部分教职工在贫困地区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不能适应新课程理念,习惯用旧的教学方法、手段按部就班实施教学。他们往往资历较老,在教职工当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号召力。

2,性格内向型。这部分教职工不善于与同事交往,不善于与领导接触,容易被忽视,“有他不多,无他不少”。但这些教职工如果长期脱离组织、脱离同事,很容易产生心理疾病,他们一旦出现问题必是大问题。

3,家庭困难型。这部分教职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最典型的是“半边户”,即家属、子女无工作),往往要分散一部分精力到维系家庭正常生活上去,较少或不愿与人交往接触,有很强的自卑心理。

4,工作边缘型。主要表现为没有在教学第一线的后勤人员或不受学校重视的学科(即所谓的“副科”)教学人员。这些人更在意学校领导对他们工作的认可度,一旦不认可或评价不公,很容易导致心理不平衡,牢骚满腹。

5,兼而有之型。即以上几种类型的人员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比如,年龄较大的教职工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为能力欠佳,学校不得不调整到边缘工作岗位;因为在边缘工作岗位导致心理不平。三者叠加造成他们具有强烈的自卑心理、逆反心理,以至于严重的心理失衡。对这部分人员,学校管理者应当给予高度关注。这,或许就是学校产生内部矛盾的根源所在!

校长是化解学校弱势群体的关键

1,做一个“心中有数”的校长。校长要随时掌握教职工的学习工作情况、思想动态,至少要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要做到这一点,校长要深入教学第一线,多到各处室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一句话,要广泛接触教职工,与大家打成一片,把与学校发展中的不和谐的因素消除于无形之中。

2,做一个“婆婆妈妈”的校长。一方面校长自身要充满人情味。对处于弱势的教职工更要“低声下气”、和蔼可亲。或许,对他们一句诸如“孩子最近学习怎样”“你母亲身体好一点了吗”的问候比“你要好好工作”所产生的效果要神奇得多。

3,做一个“难得糊涂”的校长。人都是有缺点的,教职工也不例外。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我们在看待教职工的缺点时,会是一种非常客观和平和的心态。或许,校长的心态平和了,教职工的心态也会受到影响。

4,做一个“公私分明”的校长。于公,校长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公开、公平、公正;于私,校长要在工作之余与教职工广交朋友,热心为教职工多做一些服务性工作。这样,就会赢得他们的口碑。

猜你喜欢

弱势教职工校长
南县:举办跳绳比赛
农村消费者弱势地位及其改善策略
农村消费者弱势地位及其改善策略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一个“弱势”教师说:孩子,我为什么越来越不愿意管你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先进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探析
强势妻子容易逼出“弱势”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