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的点滴体会
2009-07-23林杉俊
林杉俊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三年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时期,在化学启蒙阶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才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保持求知欲,《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试用)》中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上好绪言课,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进入初三的学生来讲,化学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对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容易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上好新学期第一节实验课至关重要,它能顺利地把学生带人一个缤纷的化学世界,为今后更好地学习化学打好基础,如在讲“绪言”时,做趣味实验“白水变牛奶”,具体步骤如下:让两个学生上台各取1支试管,分别倒入蒸馏水和澄清石灰水(实验前两支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无色的),放入两支饮料管,请两位学生往里面吹气,最后两支试管中所出现的现象不一样,学生会好奇、兴奋,进而提出问题:同样是无色液体,同样往里面吹气,为什么现象会不相同?类似这样的变色魔术或游戏实验很多,如“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等等,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有意识地用一句美妙打趣的“台词”,或一个滑稽的动作表演,都能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被老师引入知识海洋中。
二、培养实验能力,强化学习兴趣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实验操作规范,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描述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等加以具体指导。
2.强化课堂演示实验,认真落实学生分组实验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形式,它生动、简捷、有效,是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教学手段之一,在实施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一般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分为三种形式进行教学:对于重要实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对一些要求不高的实验,可对学生开放实验室,要求学生设计或改进实验方案后上台演示;对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现象又不太明显的实验,教师先进行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的缺陷在哪里,进而改进实验,以增强实验效果。
对于学生分组实验,在学生明确实验名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着重让学生讨论实验探究的方法,制定实验方案和步骤,然后才动手实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做好三个方面的指导:
(1)指导学生严格遵守化学实验操作规程,教师在指导时既要让学生明白每个实验操作所依据的原理,认识错误操作可能发生的危害,也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正确操作的习惯,学会熟练的操作技巧。
(2)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教师在巡视指导中,要善于根据实验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引导、启发、指正,及时解决实验失败的问题。
(3)指导学生作好实验记录,撰写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验理论水平。
3.开发家庭小实验
初中化学课时紧,内容较多,并非所有的实验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亲自操作,因此布置一些家庭小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它对激发学生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学时,可结合教材中出现的家庭小实验,让学生把实验“搬”回家做,三至五人一组,充分利用家中的器物和用品(例如厨房中的一些用具和调味品),去重新探究和验证课堂上或实验课所做实验的结论,并注意让学生把实验的步骤、现象、结论以及出现的问题等等做好记录,在下一堂课再让各小组相互讨论,横向比较,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启发引导解决,如当讲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这个实验后,学生对此实验的原理理解不透彻,可布置一个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棒、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的含量(课本第7页演示实验1—1的改进),要求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束后,学生得出的结果,很有可能跟理论上的结果有偏差,此时教师可以加强引导,通过小组讨论,找出偏差的原因以及实验成功的关键。
青少年学生存在依赖思想、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容易对学校实验设备不齐而埋怨、厌烦而无心向学,因此,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灌输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自己设计、自行制作的理念,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制作仪器,设计实验装置,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发兴趣,教师在教学生自制仪器时,要引导学生依据仪器本身的使用原理,使用废弃仪器、生活用品组合成新的简易装置,例如设计用家庭大塑料瓶测试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简易装置等,通过用自制仪器进行实验,既提高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很多,如“化学知识竞赛”、“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或社会调查”等,丰富多彩的晚会把学生带人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听到“爆竹声声”,学生自然联系到不纯氢气点燃时的爆鸣,看到“空瓶生烟”、“清水变色”,就急着想了解“这是什么变化?”……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还可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3—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蓝溪的河水清澈吗?以前这条溪水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学习“§1—4燃烧和缓慢氧化”时,课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车,开辟“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和观察,如(1)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2)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3)将食醋加入到蛋壳中并观察现象,推测蛋壳的成分,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
强了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四、开展探索性实验,延续学习兴趣
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意地去设计探究性实验,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和探究,一方面能从探究过程中透过各种实验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规律;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想象力,开创多角度的探索方向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提问、思考、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一旦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转化为探索的成果,其学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的兴趣能得到延续,通过有目的的实验探索训练,使学生能够从中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下面以“铁生锈的原因”的实验探索为例说明之:
第一步,启发学生由生活现象发现问题:铁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步,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后提出假设:
(1)铁生锈是因为与空气接触,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所致;
(2)铁生锈是因为空气中有水蒸气,水和铁起化学反应所致;
(3)铁生锈是因为水和空气、铁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1)取一支试管,用酒精灯烘干,向里面放人一根铁钉,然后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使铁钉只与干燥的空气接触;
(2)再取一支试管,向其中放入一根铁钉,注入刚煮沸过的蒸馏水至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注入一层植物油,使铁钉只与水接触;
(3)取第三支试管,往其中放入一根铁钉,然后注入蒸馏水,不要浸没铁钉,使铁钉同时与空气和水接触。
第四步,启发引导学生观察铁钉处于蒸馏水和空气交界部位的生锈情况,学生不难发现:试管(1)和(2)中的铁钉都未生锈,而试管(3)中的铁钉生了锈,然后组织学生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
第五步,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常温下,铁在干燥的空气中或在隔绝空气只与水接触的情况下均不生锈,而同时与空气、水接触时便会生锈,因此,铁生锈的原因是与水和空气(主要是其中的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六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或解决其他问题:
(1)从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主要成分是Fe2O3)以及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生成Fe2O3的实验来看,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结果影响很大。
(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在铁制品上刷油漆、涂油及电镀等。
总之,在实验教学中,只要教师怀着强烈的责任感,注意探索实验教学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同步增长,就能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