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2009-07-23张琳瑛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化学科学实验

张琳瑛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生理、心理及文化的整体质量水平,它包括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化学学科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必修课之一,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地认识自然规律,增强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何在化学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当今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在初中化学义务教育中,教师应注意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

一、化学学科的特点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四大知识板块分别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以确保学生在毕业时达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知识水平。

1.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这两大知识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在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性,教学要求分为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四个不同层次;

2.对化学基本计算教学要求的层次是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3.对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分为练习、初步学会两个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应按要求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实验,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的机会,新教材在编排上遵循大纲规定“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的原则,适当降低了理论要求和精简了一些次要概念,为了配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力,增加了一些金属、有机物(包括高分子化合物)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温室效应、硬水、氢能源、水和人类的关系、金属和人体的关系、化肥、农药等内容,体现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产、科技的紧密联系,为学生达到规定的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创造了条件,应该明确,在构成化学科学素质的诸多要素中,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始终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二、化学学习需具备的能力

化学科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与个性特征,它包括对物质形态与变化的观察和感知;化学知识的记忆和想象;对微观世界和化学现象的理解、概括的能力,对于处在化学教育启蒙阶段的初中学生,应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化学科学能力。

1.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智力三要素(观察、思维、创造)之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化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能动的、客观的、定性的、定量的综合观察,从实验的宏观现象入手,揭示和认识微观变化的本质,观察能力不是单一的知觉感知,而是诸多因素综合的智力过程,新教材增加了多幅彩图、插图、章头图和多项演示实验,在学生实验前增设了思考题,启发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良好习惯,教师除应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外,还应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会学生如何观察,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观察和思考,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能力,实验能力是有目的地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认识和发现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又包括推理、计算能力,对数据分析处理以及对实验结论归纳总结、准确表述的能力。

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1)能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设备;(2)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3)掌握实验方法;对实验现象进行准确观察和记录;(4)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导出结论,写出实验报告,教师应积极创设实验条件,努力完成全部必做实验,有条件的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鼓励和指导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从而避免“教师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考试背实验”,只注重理论学习,不重视实验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3.思维能力,思维是人类在事物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其中分析是最基本的过程,新教材正确处理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在叙述方法和行文方面,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例如,在介绍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时,通过实验和类比,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深入到微观结构的本质,通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然后再概括出结论或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就是在已有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不仅是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如果不“会学”,就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培养学生不断摄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化学科学品质

化学科学品质指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化学科学品质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化学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达到预定目的的意念,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自然科学,现代社会不管是高科技成就或日常生活,都与化学科学息息相关,学化学是我国四化建设的需要,是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需要,在教学中应始终贯穿理想教育这主线,通过具体的实例,生动有趣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2.化学学习兴趣,化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化学力求认识、趋近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对学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在其中得到乐趣和满足,化学教学中丰富多彩的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教学情境,此外,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等,都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因素。

3.情感,情感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心理反应和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愉快、热情的良好情感,可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悲伤、灰心、冷漠、烦躁等不良情感可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尤其对差生)的热爱、信任和尊重,教师高尚的人格,以及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都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重要因素。

4.意志,意志是人们在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中表现出的一种锲而不舍、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任何学习过程都是复杂而艰辛的,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不少困难与挫折,如深奥的原理难以理解,习题难懂难做,不良情绪的干扰等,如果没有坚强的学习意志是不可能长期坚持单调的学习并取得优秀成绩的,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如设计一项对环境污染进行监测的任务,让学生长期坚持去做,还可结合化学史教学,介绍有关科学研究工作者为人类进步不畏艰辛、奋勇攀登的优秀品质。

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的“三要素”既有区别,又相互影响和促进,在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采取多种方式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同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志趣、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质的目的。

(责任编辑:廖银燕)

猜你喜欢

化学科学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