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
2009-07-23阮雪莲
阮雪莲
摘要:随着各种环境问题的迅速恶化,环境保护已经不再陌生,但对于我国环境教育程度而言,环境意识还很薄弱,针对我国环境保护意识现状,本文结合生物教学实际,对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紧迫性、必要性、方法途径和优势等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环境教育生物教学
一、环境教育的概念、目的及特点
1.环境教育的概念,环境教育是指:“借助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并获得治理环境和保护环境的知识技能的过程。”
2.环境教育的目的,在人类社会范围内普及环境知识,提高环境意识,增强对环境问题的紧迫感,使人类与环境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3.环境教育的特点,环境教育可分为学校环境教育和社会环境教育,学校环境教育的对象是小学生、中学生以及非环境专业的大中专学生,是一种正规的环境教育;社会环境教育是面向大众的环境宣传教育和因工作需要而进行的在职环境科学教育,目前,在学校教育方面,除了各种保护环境的标语或成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外,教师在授课时对环境方面的知识只止于课本,对教材以外的环境知识很少提及;在社会环境教育方面,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
二、环境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紧迫性,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和粮食危机等问题日益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生态学,因此,生态学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其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原理,已经成为人类谋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但在很多人为因素的破坏下,环境恶化速度仍在加快。
首先,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南北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问题已经成为新一轮环境问题的关注点,特别是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我国而言,依据年极端降水过程频数和极端降水量趋势进行分析,从1980年到20世纪末增长趋势加剧,进入21世纪后呈现减少趋势,这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洪水的频繁发生密切相关。
其次,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环境问题长期不受到关注,随着人口与经济的不断增长,对森林毁坏程度越来越大,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改变温室效应,维持大气中CO2和O2的平衡,另外还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过滤尘埃、杀灭细菌、消除噪声等作用,但根据1994~1998年我国第五次森林资源普查资料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6.55%,之后又持续下降到12.7%,远远低于国际标准30%的要求,是世界上森林覆盖面最少的国家之一。
再者,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一些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不当,企业排污管理不到位,使一些沿海和湖泊水库相继出现赤潮和水华,例如:2005年10~11月份,位于楚雄市吕合镇下紫甸村的九龙甸水库暴发水华,水体中藻类增多,透明度降低,有微腥臭味,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用水,我国环境卫生问题日趋严重,直接危害人民的生命安全,同时对经济的发展形成制约,因此,我们不能走西方社会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加强环境教育迫在眉睫。
2.必要性,中学生环境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以及环境保护的责任感,所以它也属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中学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黄金阶段,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强,好奇心重,是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时期,从实践出发认识周边的生存生活环境,培养以“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为基础的环境道德、环境伦理、环境价值观。
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既是执行国策,又是国情需要,国家的未来将受到新一代接班人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对环境科学的掌握情况的影响。
三、如何让环境教育渗透到生物教学中去
1.结合现行教材,渗透环保内容,环境教育的素材有许多都包含于生物教材中,只有充分利用教材,联系实际,把环境保护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才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从认识生物出发,了解生物圈以及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关系,讲述生物的各种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如,进入生物圈学习时,可举例说明历史上的大气污染事件:1930年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52、1970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61年四日市哮喘事件,因水污染造成的生物富集作用、水华、赤潮等,以及近年来我国因乱砍滥伐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长江洪水泛滥等,讲授生态系统时,可假设若人们长期捕蛇可使农田中老鼠泛滥;长期捕捉青蛙,庄稼地里的害虫就无法控制;长期使用农药,就会毒杀一些有益动物,或是药物在动植物体内富集,造成污染,引起食物中毒等,分析生物多样性时,可引入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很多野生动物是人类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有些则是名贵的中药材,所以人们对捕捉野生动物有疯狂的嗜好,其行为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也提供了有些病毒进攻人类的机会。
2.重视课外活动,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但现在中学生的求知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教材,教师应组织学生阅读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和文章,并与课堂中所学与环境相关的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既扩充了环境知识,又对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增强了记忆,另外,组织学生观看《环境警示教育纪录片》之类的环境教育片,让学生感受到自然资源已被大量破坏,环境极度污染,增加环境危机感,提高环保意识,立足于实践活动,发动学生实地调查当时当地环境受到破坏的情况以及当地政府所采取的环保措施,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通过观看《人与自然》节目,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生活,通过春游、秋游、夏令营等活动,让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培养对大自然的感情,从而用心去爱护大自然。
3.立足于实践,规范并强化日常行为,从课堂中学习环保知识,从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但仅有知识和意识不足以保护环境,只有将其运用于实际行为才是最重要的,若人类保护环境不从实际行动出发,口号喊多少都没有用,宣传单再多也只是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开始。
全国每年造纸消耗木材1000万立方米,纸张大量消费不仅造成森林毁坏,而且生产纸浆排放污水使江河湖泊受到严重污染,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要教育学生珍惜纸张,合理利用作业本,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回收,购物时尽量少用塑料袋,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随时随地都可做到。
四、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优势
生物是生态环境的成员之一,生物的活动对环境影响处于主导性地位,相对于无机环境而言,具有更高的行为可塑性,而大自然中,只有生物与环境处在相对平衡状态,整个生态环境才能呈现可持续发展,因而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在整个社会的环境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主宰者,环境教育就应从学生抓起,切实做好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实现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