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复习课充满活力
2009-07-23姜翠青
姜翠青
众所周知,复习课很难上,学生觉得它像吃剩的饭一样难以下咽,老师也觉得没有什么新鲜感,上课缺乏激情,尤其到了初三第二学期复习课几乎成了一个模式,做完了讲,讲完了做,循环往复,直至中考,耐力强、有恒心的学生会坚持到底,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自制力弱,学习差的学生会越落越远,最终变成差生,因此让复习课不再疲惫,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效率地完成复习任务是当务之急,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效果较好。
一、竞争加分疏理知识,激发学生的斗志
复习课上难免要疏理一些基础知识,每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常常感到头疼,为什么呢?因为学生学习的层次不等,老师在黑板上疏理吧,对好学生来说是个浪费,而差生也没收获,结果是会的学生仍会,不会的学生仍不会;让学生自己疏理吧,中上等的学生可能做到,差生未必会认真看书疏理并记忆,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采用加分相竞争疏理知识点,获胜组每人加1分,获流动红旗,以平时的每节课累积分数为准,评出一、二、三等奖,在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中,优胜组的组员每人加3分、2分、1分,具体做法是,把全班学生分四大组,每组一位组长督促组员进行知识的疏理并涵盖所有的知识点,具体的操作步骤为:
1.第一轮必答:把所有知识点变成问题进行提问,由甲组提问乙组,答错一题扣一分,答对一题,得1分,若本组无人能回答问题的,由提问方回答,答对一题得1分,四组轮换。
2.第二轮抢答:每位学生根据各组的提问及回答,对照自己疏理的知识点,看看有无知识点的遗漏,若有,可以补充提问,提问者得1分,抢答正确者本组得1分,个人得1分。
3.第三轮指答:教师根据前两轮的提问,补充没有涉及的或学生没想到的知识点,指定四组中某位学生回答,答对的本组加1分,该生加1分,最后得分最多的一组获流动红旗。
4.第四轮出题:利用重难点知识,易错、易混的知识出题,让大家做,大家评,无科学性错误的、严密正确的题目加1分,能正确指出错误的加1分,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学生的斗志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会自觉地去疏理知识点,搜集知识点并记忆,同组间互相监督,互帮互助,互相鼓励,效果很好!这样,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基础也夯实了。
二、再做实验突破习题中难点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做实验”,复习时大多数教师不想再做实验,嫌重复,怕麻烦,虽然有许多实验我们上新课时都做过,但在这些实验中,学生忙于观察器材,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器材,观察结果,不可能做细、做全,还有的学生没做过或不会做,因此再做一次重难点实验很有必要,且这时学生站得高,看得远,更加冷静地去做实验,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如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新课上能研究出放大、缩小的实像及虚像的规律已经很不简单了,不可能再研究其他的了,但习题中会出现把凸透镜遮住一半,像会如何变化?像成在光屏上,偏上、偏左、偏右,偏下的情况,应调节什么,怎样调节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若凸透镜的焦距很长,而光具座上的刻度长度小于凸透镜的4倍焦距,能完成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个实验吗?这样一来中上等的学生都能利用实验处理习题中的难点,而且会终身难忘,中下等的学生也可以复习实验,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三、巧编歌谣、顺口溜或轻松记忆
有很多的知识难,不易记住,或容易混淆,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编一些知识点的顺口溜,或编成歌谣,以其朗朗上口或风趣幽默帮助学生记忆,活跃课堂气氛,让复习课充满活力而不感压抑,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编了如下顺口溜:
1.热学部分:①物态变化的定义:“固变液是液化,液变固是凝固,液变气是汽化,气变液是液化,固变气是升华,气变固是凝华,”②物态变化吸放热情况:“吸热熔气升,放热凝液凝”。
2.光学部分:①凸透镜成像:2倍焦距为据点,敌我距离相等,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物为敌,像为我),②折射规律:直射直进,斜射斜进,你大我也大,空气中的角度最大(你为入射角,我为折射角),③成像规律:1倍焦距定虚实,内虚外实;2倍焦距定大小,内大外小,④物像位置变化: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
3.力学部分:①杠杆的水平调节:左高左调,右高右调,②体积的读法:概括为“读凹底,读凸顶(秃顶)”。
四、翻版经典,活跃课堂气氛
复习课本身容量较大,重难点较多,学生往往感到紧张、疲惫,若不作适当的调节,学生的思维一旦凝固,怎会进出智慧的火花?这时可通过翻版经典小品,活跃课堂气氛,如对很难做的题目,很难想到的结果,我会模仿刘谦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一题多解时,有的同学只想出一种或两种解法,我会模仿小沈阳和赵本山的对白:“到底有还是没有?这个还可以有,”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或做一道题目,学生做得很乱,我会模枋范伟劝他说:“有点乱,捋一捋。”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很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利用直观教学复习巩固并突破了一些难点,通过竞争,编顺口溜夯实了基础知识,多变的教学形式,风趣幽默的语言使疲惫的复习课充满生机活力。
(责任编辑: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