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情境创设浅谈
2009-07-23范景启
范景启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的学科,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但同时又是一门与生活非常密切、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现实性的学科,如何让一门“枯燥”的学科变得“生动有趣”?如何让数学成为学生意识中的有用的数学呢?笔者以为,在限时限地的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极其重要的。
一、情境的内涵与意义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构建情境性问题或探索性问题,情境问题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各种情境,数学情境问题是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特点的情境问题,它能巧妙地把学生的数学认知和情感结合起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创设问题情境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重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突出了学生学习的实践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力。
二、创设情境几种常用的方法
1.再现学生生活,创设生活情境
抽象是数学的主要属性之一,而中学生的思维模式往往以形象思维为主,创设生活情境,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离不开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如教学“打折销售”时,提出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某个体商贩在一次买卖中同时卖出两件上衣,每件都以135元出售,若按成本价计算,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本25%,这次买卖中商贩赚了还是赔了?”学生经过一番讨论、猜测后,教师指出,通过“打折销售”的学习,我们就能明白商品的成本价、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有关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能轻松地解决刚才的问题了。
2.创设信息型情境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实际,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教学媒体,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以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如教学“图案设计”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片展现丰富的几何图案,让学生欣赏这些美丽图案后,告诉学生:“这些图案只要用一个圆规就可以画出来,你们想学会吗?”然后,师生一起探究这些图案的画法,并激励学生大胆创新与设计,通过图案设计,学生进一步熟悉了圆规的使用技能,了解了将圆六等份、三等份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电脑上画图、设计图案,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设计的图案丰富多彩,创设信息型情境,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必须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自制教具、课件,多媒体应用等,这是创设信息型情境的前提。
3.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技得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初步感知的知识可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巩固,如在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分小组进行竞赛游戏,游戏内容:玩“24点”,游戏方法:从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中任意抽取4张,根据牌面上的数字用加、减、乘、除、乘方进行混合运算(每张牌只能用一次),使得运算结果为24或-24,其中红色扑克代表负数,黑色扑克代表正数,J、Q、K分别代表11、12、13,这样寓教于乐,既有利于学生把新知内化,又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促进能力的发展。
4.创设直观情境
通过实物展示,创设直观情境,初中生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针对此特点。在教学《视图》这一节时,可作如下的设计:在讲台上放上热水瓶、杯子与乒乓球,并给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四幅平面图,让学生通过想一想、站一站、看一看,找到每幅图的正确的看的方向,再撤去实物。给出另外几幅平面图,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应做到,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交往、如何发现,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播者变为合作者和咨询者,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使数学生活化;从实践中“做”数学,使数学活动化;在游戏中“玩”数学,使数学趣味化;在情境中“问”数学,使数学问题化、过程化,创设合理的数学情境进行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轻松走进课堂,在愉快且又适度的紧张中学习(探究);让学生带着新的更高层次的问题走出课堂,在自由自在中研究(学习)。
总之,问题的情境要精心设计,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只有这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责任编辑: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