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探索与思考
2009-07-23勾明
勾 明
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为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性,促进学生良好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长期以来,广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如何与学生实际相吻合的探究尚嫌不足,笔者试图从这一角度来探讨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原因以及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一、无事做是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无事做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把精力用之于学习的一种状态。
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在课堂没有或很少有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因而不能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独立主动完成作业,学无所得,对教师的教无兴趣,这部分学生处于“无事做——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行为习惯不良”的恶性循环中。
在无事做的学生中,除个别因为已掌握所教内容而处于无事做状态,较大多数是因为学习数学遇到了困难后无法克服,逐步对学好数学失去信心,从而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课堂有效学习时间不断减少,说明数学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差异迅速扩大的新情况面前束手无策,仍用老一套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同步教育,而不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此,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外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
二、人人有事做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前提
部分学生无事做是数学课堂效率低的主要原因,那么安排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程度和要求相吻合的课堂学习内容就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数学有其独特的特点,对原有基础有较大的依赖性,学生不学懂前面的知识是不可能学好后面的新知识的,如果对所有学生教以同样的内容。势必有部分学生听不懂,部分学生吃不饱,因此,数学课堂教学首先面临的任务是:“承认学生的差别,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取得不同的成功,”这种有差别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就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取得成功的可能。
据此,教师可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1.澄清学生底子,对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智能、学习行为习惯三方面量化计分,进而合理对学生分层。
2.分层要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实事求是,既然差异存在,那么就应按差别,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要求,不同层次间的教学目标的关系是:“较低层次的教学目标+新增目标=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3.确定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使每一层次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和这一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可接受。
三、人人在做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要学生人人在做事,就必须让学生学得懂、有所得,进入以成功为起点和终点的良性循环,因此,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使每一个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参与适合自己程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1.平行安排各层次的内容,尽量用题组的形式,在同一时间内,安排不同层次的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他们适合的内容。
2.注意反馈矫正,要学生人人在做事,就必须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重点检查各层次学生中的典型人物,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尽可能避免因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而丧失学习积极性的情况发生,通过“练习一矫正”的多次反复,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3.加大调控力度,通过课堂调控,使全体学生处于认真学习的状态,为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增减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出现空挡,尽可能避免因教师调控不力而形成的时间浪费。
4.运用激励手段,对学生的分层,仅限教师掌握,对于学生,只要求他们选学适合自己的内容,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予以肯定,同时,要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要通过不同的标准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成功的喜悦。
5.教师自我评价,课堂教学是否真正达到了人人在做事的目的,教师应通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每堂课进行一下测评,看各层次的学生是否达到了各自的期望目标,以此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并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特点,在班级教学的形式下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进入“有事做——在做事——有成功”的良性循环中,使每一个学生处于紧张有序的学习状态中,学有所得。
(责任编辑: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