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语法教学探究
2009-07-20黄少群
黄少群
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现了这样一些问题:学生不能确定词性,搞不清句子的主谓宾;对文言文的“取消句子独立性”,“名词直接作状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摸不着头脑;基础题中语病题判断的正确率低得可怜。
学生汉语语法知识的匮乏还直接影响高中英语教学,我教学班级的英语老师就冲着我埋怨:“英语语法无法贯通下去,是你们语文老师的失职。你什么时候还是给学生讲一讲语法吧!”我也是有苦难言呐,现在的高中生语法知识的欠缺源于小学、初中语文教育对语法的强调不够,甚至是没有教学。客观上,一些语法概念、理论对于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来讲,有理解上的难度,因此小学、初中老师要么在教学中蜻蜓点水,要么干脆弃而不教。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之后的教学,没有专门的语法教学的要求。但是,由于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还保留着过去的一些古汉语教学的术语,诸如词类活用、句式等知识,特别是现在的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还非常明确的对上述知识进行实践中的运用考查,没有这些术语,老师和学生之间就很难有共同的符号进行沟通与交流。有鉴于此,我认为一个学生如果不进行专门的系统的语法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仅仅靠涵咏品味、整体感悟等方式积累语感,那无论是对当前还是未来的学习绝对是不利的。
语法教学可以给高中语文教学注入流动的血液,让老师的教事半功倍。因为:
1,语法知识可以给学生一根阅读古文的拐杖。
2009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古诗文阅读第三点是这样描述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这一规定明确地告诉考生,古诗文是要考语法的。
高考文言文对考生而言是一篇陌生的文章,本身的理解是一个语言学的范畴,而考题的完成更需语法的支持。要理解文言文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的内容,必须要有语法知识作保证。学生即使把大纲中规定的常用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记得滚瓜烂熟,不把它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也是不能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的。江西高考文言文的考查基本由选择题、句子翻译组成,这里面涉及诸多语法知识。而语法教学的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得分的高低。只有进行了系统性的语法教学,才能让学生在高考的文言阅读中更好地得分。
2,语法知识可以给学生一把解析病句的钥匙。
病句辨析题大多也应进行语法分析。近几年《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病句检测范围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种病句类型。可以利用语法知识来作初步判断的就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四种,特别是搭配不当和成分残缺,用语法分析法一步到位。
如:“今年,这个地方的水稻生产,由于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一般长势良好。”划分主谓宾后句子为“生产长势良好”,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了。
如:“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划分主谓宾后句子为“劳动是一天”,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如:“一位农民向国家文物部门献出了一枚祖传的大颗粒珍珠,具有极高的观赏、保存价值。”暗中更换了主语,前一分句的主语是“农民”,后一分句的主语是“珍珠”,主谓宾一划分,语病就找到了。
如:“他要学习材料。”这是个歧义句,只需对短语进行层次分析,就可得出两种结果:“要/学习//材料”、“要//学习/材料”。层次不同,意义也不同。
所以说,不明白基本的主谓宾定状补的句子结构,要找出语病就只有“瞎猫碰死耗子,碰上一回是一回了”。
3,语法知识可以给学生一对鉴赏诗歌的翅膀。
诗词是最精练的语言。往往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中,表现出了尺幅千里的画面。所以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效果,句子里常有倒置语序的现象。学生了解掌握一些基本的诗歌语法知识就可以让他们的鉴赏插上想象的翅膀。
如王建的《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鸡鸣一两家”实际是“一两家鸡鸣”,“板桥斜”实际上是“斜板桥”。
还有主语与宾语的倒置。如王维的《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泉声咽危石”就是“危石咽泉声”,受到高而险的石头的阻挡,清泉发出低沉的声音。“日色冷青松”就是“青松冷日色”,深山松林葱郁,使照在青松上的阳光也给人寒冷的感觉。只有理顺了顺序,对诗歌的鉴赏才是准确的、到位的。
4,语法知识可以给学生一个思考语言类试题的锦囊。
句子扩展、压缩、变换,仿写,对联等类型试题都和语法有关。做这类试题都必须对所提供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才能抓准题干,应对无误。
2001年江西高考试题:25、把下面的长句改成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不改变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
“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的机器人。”
长句变短句的解题思路是:抽出主干为一句;变修饰语为句子,增加主语,添加复指词语、代词等;拆开并列成分,将它们分别与共享的成分搭配,组成若干短句。
所以答案为:“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这样的机器人:它们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它们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它们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主干也可放在最后“有的机器人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这样的机器人。”
另外,通过语法学习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现代文阅读部分的主观题,既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鉴赏能力,更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日常说话、书面表达等也都离不开语法知识。一篇好的作文,必须是有创意、有思想内容、有熟练的表达技巧、有准确的语言运用等综合特色的文章。若文章中病句百出,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为一篇优秀作文。
要加强语法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人手:
第一,教师自己首先要系统地学习语法知识。中学语文教师不必要像专家一样研究一些精深的语法问题,但却应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语法系统,对一些常见的语法现象能够合理分析。
第二、加强对学生的语法教学,强化他们运用语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本着“精要、好懂、有用”原则,对学生进行纲要式的语法教学,使他们在头脑中建立起语法的概念,增强他们运用语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改变他们只有学外语时才学语法的想法。这样我们在解决病句、文言文等语言问题时就要简单得多。
第三、注意在实践中运用语法知识,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课文中结构复杂的语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在表现内容的复杂性、表达手法的多样性、文本文化的多元性、思想内容的隐藏性、语言运用的灵活性等方面,都是初中语文教材无法比拟的。学生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就必须对文本中的复杂语句进行分析。
如《刘和珍君》中有一个长句:“至于这一回在风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密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句子很难懂,但只要进行语法分析,就一目了然了。其主干是:“事实——为——明证”,也就是这次事件能证明“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
高中语文课本中还有很多外国作品,翻译成汉语时长句很多。如果不作句子结构的分析,学生往往会茫然不知所云。如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二段,近200字,其实只是一个单句,找出主干就抓住了全段的中心:“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作语法分析学生就很难抓住要点。
对一些复杂的单复句和句群更要进行语法分析了。
如:“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问题:地方法院究竟允许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
我们先把这个长句变成三个连贯的短句①某市市长发出了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剧场的指示。(不准建)②但警方却接到了严禁执行市长这一指示的禁令。(准建)③今天,地方法院又推翻了这一禁令。(不准建)
答案是:地方法院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
语法分析一亮相,难题立刻迎刃而解。所以,我认为当新一轮的语文教育思潮向我们涌来时,我们既要强调整合教育资源,综合学习;也要发挥如语法这样的语文本身的优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