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

2009-07-20李爱梅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8期
关键词:交朋友文本课文

李爱梅

语文课堂不能仅仅停留在教课文的层面上。要立足文本,重拾语文的本色,教出语文的意蕴,使学生在阅读、听说等语文实践中同时受到人文的熏陶,让语言学习和人文精神不着痕迹地自然融合,从而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回归本色。

如何突现语文的本色,创造有效的学习空间,是实施新课程的一个关键问题。下面笔者以《山中访友》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对本色语文的内涵作点粗浅探讨。

一用语文的方式营造语文学习磁场

语文课堂应该充满浓浓的语文气息,洋溢着温馨的语文情趣,这气息和情趣,首先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具备丰厚的文学素养,能长期对学生进行无声的熏陶,同时,也需要我们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营造这种氛围。这样,我们的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习得课文知识,还能在文学甚至文化的语文磁场里受到浸染,获得启迪。

笔者在上《山中访友》这一课时,设计了用古诗导人法和创新的板书,和学生的对话也尽量用充满诗意和文学气息的语言,为课堂设置了一个浓浓的语文学习磁场。

古诗导人:大屏幕显示(威严险峻的高山为背景):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要求学生诵读并回忆诗的内容,以此调动、唤醒学生的古诗情怀。

板书创新:板书课题“美丽的约会”,(课件上显示的是课文标题)。我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内容,自然地设置一种文学情境,这样做,能使学生快速地进人情境。

另外,在引领学生欣赏细节时,教者也应尽量用文学的语言进行评点。

下面摘录几处课堂实录:

生:我喜欢白云,因为白云很纯洁,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就像白衣天使,给病人减轻痛苦,使病人露出笑容。

师:是啊,尤其是非典期间,白衣天使们不顾自己生命的危险,几个月不能与家人团聚,日夜守护在患者身边,使非典患者摆脱了死亡的威胁,恢复了健康,露出了笑容,这种无私的精神真令人钦佩啊!白衣天使们就像一片片白云飘荡在人们的心田。

生:我喜欢老桥,因为他德高望重,是高尚的人!我们要和高尚的人交朋友!

师:是啊,和高尚的人交朋友,自己也可以变得高尚起来。

生:我喜欢雷阵雨这一段,在平常人看来,它本身是很可怕的。但在这里好像也不可怕了,还有点意义了!

师:是啊,天空中的雷鸣,能给人一种震撼,在人们百无聊赖的时候,能使人警醒,使人振奋!

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每节课都能有意识地营造这种语文的氛围,引领学生进人语文情境,用语文的语言与孩子交流、对话,为孩子引路、照明,形成魅力语文磁场,那我们的教学就有了一个优雅的语文舞台。

二用语文的方式深入挖掘文本意蕴

教材解读有多深,语文的魅力就有多大。阅读在更多的时候则是一种审美的过程,我们不要只是为了教课文而教课文,学生学习课文的最终目的也不只是为了回答问题。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设计的问题要能使阅读者带着个人的思考、情感和价值取向主动融入作品,能独立地理解课文,评价课文,使文本自然地进人读者视野,读者也能动情地融入文本。其次,我们还要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核心价值,从布局谋篇、从文化背景、从生命的高度等角度进行品味与体会,提升文本价值,增强课堂质感。

笔者在问题设计中,多次强调“你”的感受和想法,用“你……”的问句唤醒阅读主体,如:“假如你们去山上拜访朋友,朋友不在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你会空手而归吗?”“你能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吗?”“他在山中拜访的众多‘朋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在这么丰富的生命面前。你们是怎么做的呢?”“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和我们周围那些困苦或者不幸的人的生命的呢?”“你……”成为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语境的一座桥梁。

另外,在第二个品读环节完毕后,我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进一步从生命的角度进行引领、点拨,从大自然的生命谈起,进而联系到人的生命和自我的生命,对教材进行挖掘。

请看下面的实录:

师(疑惑的):大自然又不会说话,又没有思想,我们为什么要和他们交朋友,为什么要用心对待他们呢?

生:老师,你错了!大自然也是有生命的,它和我们一样,都是宇宙的一个成员呢。

生:花草树木、大自然的一切是不会说话,但他们也有他们的语言,只是我们听不懂罢了。

生:老师,我上次看到一个宣传标语:小草有生命,请你爱护它!这不说明花草也是有生命的吗?如果我们践踏小草,它的生命就会枯萎!

师:是啊,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有生命,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那么,在这么丰富的生命面前。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我的话一说完,孩子们立即沉默了,甚至还有孩子低下了头。

生:我上次进校园的时候,因为怕迟到,直接从草坪里跑进教室,我要向那些小草道歉。

师:我代表受伤的小草原谅你。

生:昨天,我和爸爸去餐馆吃饭,我还点了一只小鸟。以后,我再也不吃小鸟,并且我还要告诉别人也不要吃小鸟了。

师:哈哈,那你以后肯定也不会养鸟了吧!

生:上次爸爸带我去大堤上踏青,我觉得一点也不好玩,现在我知道了,是因为我没用心对待那些景物,以后我会和大自然交朋友。

师:你真是个有思想的孩子,相信你以后的旅游一定是快乐多多哦!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相信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会和大自然交朋友,从心底真正地爱护、尊重并敬畏它们。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和我们周围那些困苦或者不幸的人的生命的呢?

生:我隔壁有个捡垃圾的老爷爷,我从来不接受他给我吃的东西,也不和他说话。现在,我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

师:知错能改也不错。今天放学后,就主动去爷爷家玩哦!

生:有一次,我和妈妈在车站等车,一个双腿残废的人向我乞讨,我不但没有给他钱,还很厌烦地走开了。

师:在真正生活有困难的残疾人面前,我们要尽量的给他们一份关爱!

生:我昨天做作业的时候,妈妈说我不认真,浪费了许多时间,我现在知道,我这也是不珍惜自己的表现,以后我会认真地做作业。

师:是啊。我们要从珍惜自己的生命开始,认真生活每一天!

师:作为人类的一员,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记住:我们只是宇宙中的一个部分,在我们的周围,还存在着许许多多鲜活的生命,我们不仅要真正的理解,更要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们,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我们;只有尊重大自然,大自然才会以优美的环境回报人类。正如文中作者,你看,因为他把自己完全融进了大自然,把他们当做朋友,用情感在浸润,用心在冥想,用情在善待。

所以,他拥有了神奇而自由的想象,还得到了这么多的快乐,也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啊!

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我知道,我已经在他们青春的心灵上播下了一颗善待生命的种子。这不正是教出了语文的本色吗?

三用语文的方式扩大学生语文智慧

课堂上的“动笔”,一方面是指记笔记,或者快速写出自己的想法。如:“你有疑问吗?请记在课文中。”“听完课文,请同学们试从时间、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的故事。请把你的思考记录在课堂笔记本上。”“请写出你学了本文后的收获或启示。”……

在《山中访友》的最后,我设置了一个写的环节:请你至少记住一位朋友,并和他们说一句道别的话,或者像作者那样,尝试一下用“你好”写一句话,向我们的大自然朋友打一个招呼,为她写几句赠言。(比如松树、小草、白鹭……)

请欣赏几个孩子的作品:

生1:再见了,山泉姐姐!你是一位下落人间的仙女。你的纯洁,你的典雅,都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你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之人,你用你的清澈点缀了这个繁杂而浑浊的世界,让这个世界又多了一处美丽的天地,谢谢你,山泉姐姐!谢谢你告诉了我——世界因我而精彩!

生2:啊,朋友,你在我眼中愈来愈小,愈来愈模糊,那光滑的石阶,那充满历史气息的桥身,还有那布满了沧桑岁月留下的纹理的扶手,却不可思议地留在了我的心里了,化做成了一个古朴的回忆!再见了,老桥!

生3:再见了,落叶姑娘,虽然你的面庞已不再如当初一样娇美,但你那奉献的精神却从未变过。哪怕是零落成泥到最后一刻,就算不被理解,也无怨无悔。你让我想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先写后说,一方面,学生通过比较、沟通和反馈,能欣赏他人的精彩,找出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巡视中“倾听”到全班学生的“发言”,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点拨,或是调整教学内容,这样则可避免把课堂变成只有少数几位活跃分子发言的课堂,真正做到关注全体学生。

总之,语文课的本色应是简朴的、纯正的。简朴就是教学手段和程序简单、朴实,纯正则是指充分利用文本,最大限度开发文本,巧妙地引,深刻地导,灵动地说,带着学生走进语言文字;深入语境,感悟品味,使课堂洋溢着浓厚的语文情趣和气息,而不仅仅只有课文的气息!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语文,才能实现本色的回归。

猜你喜欢

交朋友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们”字交朋友
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