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探索

2009-07-20向元茂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8期
关键词:综合性语文课程探究

向元茂

新编语文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在每个阅读教学单元之后增加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怎样引导教师科学地解读综合性学习的内涵,进而开展综合性学习,以期许综合性学习效益在教学中的最大化,笔者从教学实践的层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开展综合性学习,应科学界定综合性学习的内涵

综合性学习究竟是什么?从《课程标准》摘录相关要点予以解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一个极具个性色彩的分支,在《课程标准》里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同等规划,但又不能把它严格的划分出来,独立门户。因此,我们把它叫做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交集”。它继承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征,又在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联系中发展了实践性和综合性的个性。简言之,综合性学习不仅注重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而且注重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整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项极具实践性的语文活动。

教学实践中,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规模和用时的多少,我们把综合性学习分为三类。微型综合又称“阅读随机渗透性综合”,读了《在山的那一边》后。根据练习一,开发整合出这样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讨论探究诗的意象“海”与“山”蕴涵的意思,组织一次“说理想,演自己”的项目主题活动,让每一个学生上台表演“二十年后的我”的一个工作场景或生活的横断面;读了《走一步,再走一步》后,出一期“吃堑长智”的黑板报;读《紫藤萝瀑布》前搜集一些吟咏花草树木的诗句与同学交流;小综合又称即时性生长的综合,它切入点小,落脚点在写作。如“这就是我”、“感受自然”、“我爱我家”、“成长的烦恼”等;大综合又称延续历时性的综合,它突出综合探究,广泛搜集资料,多角度交流合作,集中性展示学习过程和成果。如“漫游语文世界”、“追寻人类的起源”、“黄河。母亲河”等。

二开展综合性学习,应围绕语文性开发整合课程资源

《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有哪些?划分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以课堂教学为界,有课内、课外学习资源之分,但这似乎没有触及到语文的边缘。课堂教学资源指教材及课文学习所需的各类教辅资料。课外学习资源更为丰富,做一个粗略的梳理,有以下内容:(1)书籍类:图书、报刊等纸质学习资料;(2)多媒体类:电影、电视、网络、广播;(3)活动类: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表演;(4)文化资源: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广告等;(5)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吕叔湘先生讲,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有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可以学语文。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开发不绝利用不完的最好的语文学习资源。每个学科教师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一己之长。对语文教师而言:有的善朗读,有的善下水作文,有的思维缜密,有的艺术细胞丰富,有的活泼开朗,有的亲和力强……;对学生而言:有的善写作,有的长于口头表达,有的爱看书。有的擅长讲故事……这都是很好的语文学习资源,这都是语文课程的资源。从上面的梳理可以看出,语文学习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只要我们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掘教师本身的知识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储备、潜能,把这些“天然”的“矿藏”与课内的学习资源,以及课外自然的社会的学习资源进行科学开发、整合和利用,就能真正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人文性、语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怎样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围绕“语文性”,注重“有效性”,从地方资源人手开发整合综合性学习资源。“漫游语文世界”是学生进人初中阶段后的第二个综合性学习,它与第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一起。初步在学生大脑里建构起“语文即生活”、“语文与生活”、“我与语文”的认知框架。让学生在升入初中的第一次语文实践活动中,在真实的语境土壤里拓展语文思维空间,锻炼语用能力,激发语文兴趣,提升综合素养。为了让学生从这个综合性学习中得到一些启发,悟出一点语文学习的道道,教师引导学生读教材提示文字,并引导学生将文字中与自己生活实际贴近的内容划出来,通过师生的共同研讨商定了走人生活的六个突破口。(1)在家里,在路边,在村头,到市场,收集鲜活的大众化语言以及我们身边比较流行的语言;(2)走上街道收集有意义的商店招牌名及人名,揣摩其含义;(3)搜集本地历史名人,调查了解他们的事迹或贡献;(4)搜集我们喜欢传唱的歌曲及歌词;(5)搜集受地方重视的节日及风俗;(6)搜集健康优秀的广告词。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搜集的内容,班上自然生成六个小组,小组长由组员推荐产生。学生们带着自己的兴趣走人生活,教师也投入到学生的收集中,而且还得对学生进行引导:收集的内容必须与语文学习有关,必须是健康积极有意义的;对收集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文字介绍,或欣赏它的美,或写明你推荐的理由或发表你对它的评价等;而后将收集的内容整理归类成册,给册子取一个合适的名字,并为小册子写上序言和后记。

资料原始积累在自主、合作的轨道上运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周后诞生了六本装帧精美的小册子:《牙慧集》《金字招牌》《精神脊梁》《唱出精彩》《风俗掠影》《广而告之》。有书名,有序言,有后记,内容充实,主题鲜明——这就是开发整合课程资源的成果。

三开展综合性学习,应有的放矢定位训练目标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我县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了“走进屈原”综合性学习,下面通过对这个案例的解剖来说明如何有的放矢的定位学习目标。

活动板块一:屈乡风景(训练角度:解说词。训练目标:说明、描写)

组图(1):(伴随着缓慢的轻音乐,对画面进行解说)“……白色的幺姑鸟在古老的香炉坪上空飞来飞去,远处的青山,在苍茫的雾色中,时隐时现,修长的七里峡,庄严的屈原庙,巍峨的伏虎山,在一束金色的霞光中,显得格外神秘……”

组图(2):“那平坦的地方就是传说中的‘玉米三丘,屈乡的天多蓝啊,到处都是水流的声音,叮叮咚咚的,一位耕田的农人悠闲的坐在田垄上,抽着旱烟,笑咪咪地望着在旁边吃草的老黄牛,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灵牛吗?我们真的要试试,在这里犁田到底要不要牛绳……”

组图(3):“链滴珍珠是传说中的姐妹俩,也就是屈原的姐姐女须和妹妹幺姑,她们共同守候着自己的兄弟,长期以来,就站成了一道风景。她们相依相偎,恰似现在链滴珍珠的样子,读书的屈原有多么的幸福啊,亲人的陪伴,鸟儿的鸣叫,还有这满山遍野的野菊花,金灿灿的橘子。一个多么美丽的地方啊,就是它们赋予了屈原超人的灵气吗?……”

板块二:故事传说(训练角度:口语交际。训练目标:叙述)

(1)讲屈原故事比赛。(2)资料展示。神话传说类:如“神鱼托孤”、“幺姑啼血”等。风俗人情类:如“龙舟竞渡”、“朱棺土葬”等。爱国精神类:如“擂鼓岩”、“七里峡”、“牛绳担书”等。

板块三:编屈原故事集(训练角度:资料采编。训练目标:锤炼写作功底)

平常在确立综合性学习目标时,大多大而化之,缺乏操作性。为了充分发挥综合性学习的效益,预设的综合性学习目标必须要具体。具体操作时,可在单元目标的观照下。与阅读教学相呼应确定目标,这个目标反过来又能呼应单元要求。

“好读书,读好书”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后面的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把这样一个关于读书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这里,其用意应该是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夯实第四单元的教学目标。第四单元选文从体裁来看是议论文,在教材的编排序列上属于第二个议论文单元,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论证方法的运用;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等。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时,教师做了如下的设计。

1,将下面与书有关的名言或诗句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归类。

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②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③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④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⑤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⑥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自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⑧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谈多读书的名句________;谈读书的意义和作用的名句________;谈读书方法的名句______________;谈惜时与读书的名句_______。

2,写出某一则名言给你的启示:名言_______给我的启示。300字左右。

很明显,“书”在这里作为一个话题,划定了活动的题材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开展阅读与写作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观点和材料间的关系,并练习写简单议论文的能力。

四开展综合性学习,应注重学生探究品质的培养

《课程标准》把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分成四个学段,其中有三个学段对综合性学习的阶段目标作了详细说明。其中第四学段有这样的表述: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综合性学习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更要形成学生自己的结论或观点。为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整理资料,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教材结合学段目标,在编排综合性学习时特别凸显了这个特点。其目的在于通过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达到积累语文知识,培养学生探究品质的学习目标。

“漫游语文世界”这个综合性学习有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搜集语言(家庭、学校、社会)的运用情况,这是占有资料,获取信息,这是第一步。学生在搜集语言运用情况时,就会在不自觉的过程中发现,语文就在身边。平常我们司空见惯的许多现象都有语文的声音;平常我们耳熟能详的许多标语广告都有语文的规律。语文原来是这样的奇妙,语文的范围原来有如此的广阔!有了这样的认识,留心生活、留心身边语文的观点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第二步就是处理信息了。处理信息不是做加法,也不是做减法,而是需要整合,整合就是创造、创造才能生长知识。整合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词,其一是筛选。筛选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舍弃无用的,占有有用的,这里需要甄别,需要慧眼;其二是梳理。梳理需要分门别类,分门要确定标准,别类要注重条理,这里需要细致,需要逻辑思维。成果要物化,怎样物化?第一个板块结束大概有这样几个集子:春联集、标语集、广告集、店名集、新词(流行语)集、错别字集等等。第二板块要求从下列题目中(略)任选一题,全班或分组展开讨论;第三板块要求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讨论也好、写作也好,关键要有话说,有内容可写。怎样从其他课程中学语文、你从街头语文中学到了什么、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我从_______中学到了语文等,这些题目对参加了这个综合性学习的学生而言,有了实践,有了生活经验。且是亲身经历,说起来,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语文教学实践中最能体现学生探究精神的就是大综合。翻开教材我们还会发现,“这就是我”在教材上的表述是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俗称小综合;“漫游语文世界”在教材上的表述是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俗称大综合。一小一大,不仅仅是内容上的区别。关键是目标的侧重点不同。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自主,即主动,要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合作,就是要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探究,则要求善于发现,总结规律,深入研究,形成结论。自主、合作在每个环节体现得十分充分或者说必须充分。“漫游语文世界”,学生通过第一板块的活动,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很自然的就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语文无处不在,语文的范围非常广泛,生活中时时(处处)可以学(用)语文。这些结论对教师来说并不新鲜,是旧知,是已知;但对学生、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就是探究所得了,是发现,是新知。这些结论的得出不是靠演绎,而是靠实践,靠对资料的分析和处理。这,培养的就是学生的探究品质。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既是语文的学习目标,又是达成学习目标的手段。自主、合作、探究应落实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综合性学习指定了活动的话题,有了话题,就可以交流,怎样交流,交流的中心是什么,单元目标确定了范围。在这个话题中学生进行读、写、听、说实践。在读、写、听、说实践的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有土壤;有了土壤,种子才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综合性语文课程探究
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设问引导探究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综合性护理在支气管扩张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综合性图书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