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知识的图书表征
2009-07-14贺礼周国华田乐胜
贺 礼 周国华 田乐胜
〔摘 要〕高校构建各个学科的核心知识非常重要,通过分析图书和学科核心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论述高校建立学科核心图书目录的重要意义。并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建立学科核心图书目录为例,介绍一种基于图书馆藏信息的学科核心图书提取系统。
〔关键词〕核心知识;图书;借阅信息
〔中图分类号〕G251.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2-0144-03
Books Characterization of Subject Core Knowledge
——Taking the establisment of the Core Book Catalogue for ExampleHe Li Zhou Gouhua Tian Yuesheng
(Library,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230027,China)
〔Abstract〕In the paper,the aim and significance of core knowledge construction in college were discussed.By analyzing the inherent links of books and the system of core knowledge,the article introduced great significance of building the core book catalogue.As the example of the library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a core books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core books lend information was introduced in the end.
〔Key words〕core knowledge;book;lending information
1 学科核心知识
学科核心知识[1],或者说学科核心能力,是指在一个学科中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蕴涵于特定学科内质中,学科独具的,支撑学科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能使该学科持续发展并在竞争环境中长时间取得主动的一种知识。它由卓越的知识创造能力、先进的学科文化及高效的学科组织结构等因素构成。核心知识是起点,是人们视为当然的知识,新知识的生产正是从这里起步的[2]。
高校学生掌握学科核心知识不仅仅是提高其科研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同时学科核心知识的构成对高校学科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3]:(1)为学科建设提供战 略管理目标;(2)创建和整合学科的战略性资产;(3)通过学科核心知识或者核心能力 发挥学科战略性资产的优势;(4)学科核心知识为学科多元化建设提供有效延伸的平台。 每一个学科核心知识,从其具有基础性、共享性、针对性和连贯性的特点来看,它可以从深度和广度上来帮助学生掌握该学科知识,了解该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掌握学科核心知识分布不仅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日后的专业更深层次学习和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可以激发其求知欲望和建立自信心。事实上,每一门学科的核心知识组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视为其专业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框架。
哈佛大学[4]较早提出的核心知识课程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改革,越来越多的高校注重专业核心学科的核心知识构建,国内的教育研究工作者也分别针对不同的学科研究核心知识包含的内容及其构成分析情况。
现在国内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对于提取和构建各个学科的核心知识,都有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的见解。据笔者了解,目前阶段学科核心知识的研究构成的提炼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课程设计、师资力量、教学科研经验,学生自身体会等等。但是这样的形式存在着几个不足的地方:首先,不可避免的受到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即使是同一个学科内两个教学科研经验十分丰富的老师,他们可能对这个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同时,某一知识点在不同学科的地位和价值不尽相同;其次,每一个学科的知识点都是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而课程设计,师资力量等的变化经常会滞后于核心知识的演变;再者,欲通过与一线科研教学工作者的交流探访方式来了解核心知识变化,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2 图书和学科核心知识及其体系的关系
图书作为读者的知识载体,与知识以及读者本身都是密切相关的。读者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由于学习和探索需求希望了解学科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果时,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图书中所记载的具体内容,图书中的文字、图形等,这些都是联系作者与读者的中介,构成表达特定内容的基本形式。而不解读图书中蕴含的各种影响因子,读者就不可能感受文字符号背后隐藏的丰厚的知识积淀。就像很多人在课堂上听说的一样,只要你读懂了某一本书,你就基本了解了这个核心知识点。图书中所蕴含的各种影响因子还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读者,读者在阅读图书的同时也变成相关知识的潜在创造者,继而会生产出新的知识产品。图书所记载的知识内容由此形成一个有机的、高度关联的族谱系统。这种知识的展开是随时间的推移逐渐进行的,更是学科核心知识的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的逐渐积累、日臻成熟的重要标志。
图书不仅作为知识载体和知识息息相关,它和整个学科核心知识体系更是紧密相连的。学科核心知识体系是怎样构成的呢?首先学者们在学科基本概念上形成共识,基本概念与相关概念组合成为概念群或者一些单元知识,单元知识通过一定的规则与联系构成学科知识模块,模块之间又通过学科管理进行组织,才形成了层次复杂、结构明显的知识体系。正是各种专业图书从不同方面构成并不断充实完善学科核心知识体系,使知识体系不断成熟。不同的图书所承载的专业内容就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知识单元以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层次、不同的研究角度、不同的内部结构进行专业论述,确立了作者、图书和单元知识在学科核心知识体系中的独特学术地位。
如果这些图书在学科核心知识体系中的贡献被同行专家和众多读者所基本认可,那么就会形成以图书为表征形式的学科核心知识,或者说,形成了学科核心知识的图书表征。以图书来体现学科核心知识是相对客观并且充分体现读者意愿的,因为它来源于读者最原始的知识需要,并且是动态体现的,能够在时间轴上面不断演化和趋近实际的需求。学科核心知识体系蕴含的知识的本质特点:(1)主题性;(2)传递性;(3)创新性;(4)共享性,通过图书都可以充分表征出来。我们甚至可以夸张的讲,掌握了某个学科核心知识的图书表征,就基本能够了解了这个学科核心知识体系的分布情况。
图书所承载的知识内容以及内容背后所隐含的社会层面、专业背景和作者属性等影响因子把相关的图书联结成为学科核心知识的表征网络。单纯说某一种书籍有无价值,要站在不同读者的角色位置上,以科学先进和有无利用者来鉴别,某几种图书相互比较哪些是最先进的[5]。相关的图书在同一学科核心知识体系中具有不同的位置,同一种图书在不同的学科核心知识体系中也表征了不同的深度和层次。那么如何来确定不同图书对于学科核心知识体系的价值呢?除开图书自身是否先进之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该学科的层次需求。
一本图书适合一个学科的层次和深度需要,那么他对于这个学科的价值就相对要大,反之价值就要相对小。数学学科和金融学科对于数学这个知识点要求的层次明显是有区别的,这个就直接导致了吉米多维奇的《数学分析习题集》对数学学科的价值要更大,而在金融学科中,金治明编著的《随机分析基础及其应用》有着更大的利用价值。抛开学科的层次需求之外,图书的一些其它因素也影响着其价值,比如文字特色,装帧风格等等,相对于学科层次需求来讲,这些因素对于图书在某一学科核心知识体系的价值分布的影响是相对较小和非常分散的。
价值越大的图书更能够体现了某一学科核心知识体系之下的某个知识点的需要,反之,价值越小的图书对知识点的表征作用越小。因此,笔者认为,只要采取一定的方式,科学、合理并且确实可行地统计出不同图书在不同学科核心知识体系下的价值,我们就能够用图书来表征学科核心知识,从而更好地指导读者进行学习和科研。
3 基于馆藏借阅信息的学科核心知识的图书表征系统设计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图书的馆藏者、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的重要提供者,不仅仅要对专业领域的内容和图书进行关联分析,更重要的是对学科核心知识的进行构建和分析。图书馆非常了解各个学科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作品以及主要的著作者,在向读者提供一个知识文本的同时,也可以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向他们展示以图书为主要表征形式的学科核心知识体系基本架构,帮助他们了解学科知识的历史形成和发展过程,从而更及时、准确、全面、方便地理解、掌握单元知识的真实意义并进一步利用这些知识[6]。这对于降低知识拥有的成本,提高知识利用的效率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收藏中外文书刊接近200万册,每年新增中文图书6~8万余册、新增外文图书2 000册。我们把对于某个学科的价值相对较大的图书称为该学科的核心图书。我们以图书馆藏借阅信息为主,辅以读者和出版社推荐信息,提炼不同学科的核心图书,构建核心图书目录(见图1),表征各个学科的核心知识。这里说的馆藏借阅信息不仅仅包含图书本身的信息,例如书目、出版商、作者等等,更包含图书在信息管理流通系统里面的借阅信息,例如借阅次数、借阅频率、借阅对象等。用户对图书的评价永远是图书价值评判的最主导因素,之所以要基于图书馆藏的海量借阅信息来提取有价值的图书,也正是基于此。因为图书中所蕴含的这些核心知识的影响因子作为原始对象读者的驱动力,直接影响其产生借阅等动作,而这些动作全部被图书馆系统清楚地记录在馆藏信息里面。
图书借阅的信息接近于认知主体的选择,读者借阅某本图书总是会认为它能够帮助自己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因此,图书借阅是读者认可图书价值的最直观的体现方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也是一种读者对于图书的最直接的评价方式。馆藏图书的馆藏借阅情况可以成为衡量图书核心价值大小的一种尺度。即使在某一个确定的学科核心知识体系范围内,读者借阅的文献情况可能不能完全匹配,但是趋近的状态是明显的。
我们通过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搜集的各方面信息进行整合,根据不同的权重进行统计分析,提炼各个学科的核心图书,用核心图书来表征学科核心知识。限于篇幅,这里对各个学科具体的核心图书不作详细描述。事实上,通过与校内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和学生沟通,印证了提取的结果基本上能够正确反映该学科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程度和范畴。
4 结 语
核心图书能够充分的体现学科核心知识。通过核心图书构建学科核心知识对高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以及图书馆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以馆藏信息为主来提炼核心图书,也存在着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例如如何真正有效合理地结合教参信息、读者推荐信息;如何正确对待本科生、硕士、博士借阅信息的引用权重;如何数字化图书馆环境下,把数字期刊资源的相关信息积极纳入统计分析的对象之中,等等,这些都值得大家仔细思考。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与有兴趣的读者共同交流探讨,以便能够更好的服务于高校师生。
参考文献
[1]刘权,邹晓东.大学学科核心能力初探[J].辽宁教育研究,2004,(2):20-22.
[2](美)史蒂芬•科尔.科学的制造——在自然界与社会之间[M].林建成,王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周美芳,朱方长.试论学科核心能力对学科建设的战略价值[J].当代教育论坛,2007,(2):26-27.
[4]朱晓刚,赵启平.美国大学核心课程的理念解读[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5(2):100-103.
[5]雷成全.图书价值判断与采访质量控制[J].甘肃高师学报,2005,(3):104-105.
[6]李景峰.论基于内容的学术导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4):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