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综合评价系统探析
2009-07-14吴海华
吴海华
〔摘 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综合评价系统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提供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试图建立一个科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相关权重,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电子资源利用的综合评价系统,将整个评价工作电子化,以期达到促进电子资源整体优化建设、推进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目标。
〔关键词〕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COUNTER;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255.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2-0064-04
Study o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for
Electronic Resources of University LibraryWu Haihua
(Library,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225009,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electronic library resources at home and abroad.On this basis,a feasibility solution was presented,attempting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o determine the weight-related indicators,and using computer technology to set up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for electronic resource.
〔Key words〕e-resource evaluation;index system;evaluation model;COUNTER;AHP
电子资源,又称电子出版物,主要是指由出版商或数据库商生产发行的、商业化的正式出版物,有数据库、全文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等,其中数据库又包括参考数据库(书目、文摘、索引)、全文数据库和事实数据库。在本课题中所研究的电子资源均以此概念作为界定,不包括因特网上各种免费的电子资源、高校图书馆自建的数据库。
电子资源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不可或缺的重要学术资源。注重电子资源的利用效率、效能和价值,提高电子资源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程度,寻求有效管理它们的方法正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挑战。电子资源综合评价是遵循电子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客观事实和数据,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电子资源服务的效率和效能做出客观、公正和正确的评判和分析。具体地说,就是依据电子资源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功能质量和技术质量进行测度和分析。可见,电子资源的绩效评价不只是对资源质量的简单评价,同时,作为高校图书馆改进电子资源服务质量的手段,应对其服务效率和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数量进行测评。
1 研究现状分析
1.1 理论研究
电子资源利用综合评价是高校图书馆综合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关于电子资源评价的研究已有约10年的历史。比较国内外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外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侧重于应用和对实践的指导,大多以政府投资的大型项目进行研究。如图书馆联盟国际联盟(ICOLC)项目和美国的E-Metrics项目。这些项目研究成果往往形成用于指导图书馆具体实践的文件或标准(如著名的COUNTER标准);对于评价指标的获取、统计分析和验证研究较为具体深入;注重定量研究,如有许多论文是利用电子资源的使用统计数据来分析资源的质量、服务效果、成本效益的。总体来说,国外的研究通过绩效评价实现对电子资源的有效管理,而不是单纯地用某个指标体系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
与国外相比,国内一般较注重定性研究和理论研究,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方法的研究、评价标准的探讨等。论述统计方法的有马建霞的《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统计研究》(2005)、赵乃蠧的《电子期刊评价与利用统计研究》(2006)等;从不同的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或采用不同的数理方法对电子资源进行评价的,其中尤以肖珑和张宇红提出的《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初探》最为系统和全面,给出了资源内容、检索系统及功能、使用情况、价值与成本核算、出版商/数据商服务、存档6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指标。汪媛、赖茂生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引进网络版全文数据库的综合评价模型》中建立了网络全文数据库的评价模型,包括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同时又根据该模型以4个常用西文全文数据库为例进行实例分析。徐革的《重构电子资源综合评价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法》,从数学角度提出用主成分分析法这样的评价方法重新构建电子资源综合评价指标,并分析其可行性,旨在应用能够起重要作用的少数综合指标,较为全面地评价电子资源。国内目前对电子资源的评价研究主要是电子资源采购前期对相关内容、检索系统及功能的评价工作,关于电子资源利用统计评价的研究及实践初见端倪,研究深度不足以了解电子资源的经营成本并用于指导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具体实践。
1.2 实际应用研究
就最终能实际应用的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而言,目前国内外研究有如下一些特点:(1)有些指标体系内容具体,专指度较高。如耶鲁大学图书馆的评价指标体系,由152个指标要素组成,有的指标甚至达到四层等级,可见其指标的专指度。(2)评价电子资源利用情况的指标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如刘锦山的数字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些指标可以用来评价处于续订/停订阶段的电子资源。(3)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在一起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对于构建电子资源评价模型比较合适。(4)评价指标以定性为主,定量指标较少。虽然出现了电子计量的概念和实践,但评价指标仍然以定性指标为主,定性指标因缺乏同样的比较单位和环境,缺乏实际可比性。(5)指标的设立大多立足于现有资源和系统特性,发展性不够。(6)目前尚无可实际应用的电子资源评价系统平台。
综上所述,国内针对不同图书馆、针对具体电子资源开展的实际评价工作明显缺乏。对于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评价研究基本上还处在探讨阶段,没有突破国外的研究成果,仅是或对其成果的介绍,或对网络信息资源内容质量的评价,并且仍停留在对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绩效评估理论上。与国外利用先进的方法和手段,从理论研究到应用研究的严谨性和实践性过程相比,我国已开始指标体系的构建,但理论过于抽象、方法传统,在系统的电子资源评价理论体系框架和评价方法研究方面,存在着许多差距和研究空白。高校图书馆的利用评价必须建立完整的分析性思维模式和系统的方法,进行科学设计并进行反复实际测试、调整,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对于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研究,对于电子资源利用评价模式的可应用性研究,对于评价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方法研究等,都将成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评价最终能否付诸于实践需要函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2 一种可行性解决方案
笔者试图研究并解决这些问题。在评析国内外电子资源评价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电子资源的采访使用生命周期的特点,构建完善的电子资源全程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一个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电子资源综合评价模型,可灵活地适用任意指标个数和层次组合的评价分析,并可通过编程实现指标权重计算的程序化;使用联机分析处理OLAP的WEB日志分析、计数器及定时指向用户的电子问卷调查等形式构建基于图书馆基础架构的电子资源利用统计数据获得方式;最终将整个评价工作程序化,开发电子资源综合评价系统计算机平台。
具体研究的内容、基本思路及采用的相关方法包括:
第一部分为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全程综合评价的理论研究。跟踪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动态,分析国外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评价的模型和方法,分析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服务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高校图书馆服务价值感和满意程度感知对服务质量的影响。
第二部分为确定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综合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依据电子资源采访使用生命周期(包括选购阶段和续订/停订阶段)选取相关影响因子,采用问卷调查(电子邮件、信函、网络电子或纸质问卷形式)及分别进行影响因子重要性程度和可获得性的专家群体调查、参考数据商提供的符合一定标准如COUNTER标准的统计报告数据,以SPSS12.0软件为数据统计分析工具,采用算术平均法、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最终的重要影响因子。
第三部分对对已确定的重要影响因子拟选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理论模型并确定相关权重,构造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的全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一个融合满意程度和服务质量的包括选购层次结构和续订/停订结构模型的图书馆电子资源全程综合评价的理论模型并使用层次分析法中最实用、精确的特征根方法及一致性检验进行权重计算,确定相关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确立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的全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部分为构建基于图书馆网关的电子资源利用统计数据获得方式。基于高校图书馆基础架构,利用网关实现客观的网络统计系统方案设计,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一种电子资源绩效管理的有效方法和长久机制,用户请求远程数据库、电子期刊、在线书目或其它资源的情况都将反映在网关的Web调查中。可以通过日志文件和计数器收取定量的数据,还可以通过指向用户的问卷调查来获取一些感知的问题即定性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定期进行调查统计和产生报表,满足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利用评价和管理的需要。
第五部分是利用ASP及SQL SERVER等技术制作可视化的用户界面、将全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程序化相关算法并进行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综合评价平台的开发、调试和应用测试。
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及各阶段采用的方法图形化表示见图1:图1 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及各阶段采用的方法
通过在这些方面进行的综合研究,将解决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电子资源评价应用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1)评价内容:即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绩效的内涵是什么,应评价到哪一级的活动,这是必须首先界定和明确的问题。
(2)评价指标和结构:作为选择目标相关的绩效反映,聚集到利用评价上的参数(重要影响因子)有哪些?评价哪些方面和特性?如何获得权重?即确立科学的电子资源利用评价的评价体系和每一级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围绕此问题,拟使用举行专家咨询会、读者问卷等方法获取相关重要数据和意见,并通过统计软件SPSS12.0进行分析研究,最终予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3)评价方法:即建立高校电子资源综合评价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应用模型。评价的步骤和过程是什么?如何获得评价数据?如何进行评价和绩效分析?可以得到怎样的结果和结论?如何展示评价结果和结论等。这里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有:①如何将数据商提供的利用统计报告转换为统一标准如符合COUNTER标准的数据以便于统计分析和研究;②为获取定量数据而利用网关对日志文件和计数器分析所做的数据挖掘工作的相关算法和语言的确定及具体实施;③选择什么样的方法以保证为获得定性数据而指向用户的WEB问卷调查成为能够代表整个用户群的随机样本,使得其符合概率统计原理;④使用层次分析法建模过程中程序化相关的权重计算工作。
3 结 论
该解决方案充分考虑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评价的多种影响因素,将通过应用科学的理论方法,确定影响电子资源评价的重要因子,建立一个综合全面的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开发出一种融合服务质量与满意程度的电子资源综合评价模型,设计出一种基于高校图书馆基础架构的电子资源利用统计系统结构,利用网关设计建立评估数据的获得模式,并使用ASP及数据库技术程序化相关算法、应用可视化的用户界面等方法开发综合评价系统平台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使之更适用于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评价的实践。笔者将按该思路继续研究,以期最终形成电子资源综合评价系统平台,为全国范围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评价比较研究提供理论保障和实践依据及应用;有助于促进电子资源的整体优化建设,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通过了解用户需求,评价相关服务,合理调整图书馆资源投入和建设,最终将推进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肖珑,张宇红.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初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3):35-42.
[2]唐琼,张新鹤.基于可用性的电子资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5):7-10,15.
[3]徐革.电子资源评价之重要影响因子的灰色统计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11):82-85,90.
[4]徐革.基于图书馆基础架构的电子资源利用统计结构[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6):64-67.
[5]邵燕.国内外电子资源评估研究评述[J].情报杂志,2007,(12):22-25.
[6]朱兵,李春明.COUNT与电子资源的使用评估[J].图书情报工作,2006,(1):100-102.
[7]田稷.基于OLAP的WEB日志处理与读者行为分析[J].情报技术,2002,(7):42-42,44.
[8]彭小平.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8,(1):62-64.
[9]杨毅.CALIS组团引进电子资源现状和读者调查[EB].2006-05-16.http:∥166.111.120.70:8000/portal/hyzl/calispeixunhui0605/1yangyi.pdf,2008-06-16.
[10]Gail K Dickinson.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Electronic Resources[M].Englewood,CO:Libraries Unlimited,Inc,1994.
[11]Vicki L Gregory.Selecting and Managing Electronic Resources A How-to-Do-It Manual for Librarians[M].New York:Neal-Schuman,2000.
[12]Andrew White.E-Metric f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How to Use Data for Managing and Evaluating Electronic Resource Collections[M].New York:Neal-Schuman Publishers,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