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2009-07-14魏金丽王艳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健康心理蛋壳消极

魏金丽 王艳芳

在许多青少年心理咨询案例中出现的很多优等生,他们的个人成长史中几乎都是这样描述的:从小家教严,听话乖巧,成绩优异,争强好胜,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心理访谈》播出的几期节目:《我为铃声狂》、《王子变青蛙》、《“余光”曲》、《来自山区的女孩》、《儿子学坏了》都不同程度反映了优等生所面临的学业压力以及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不健康心理,即消极心理。

那么,优等生具体有哪些消极心理?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消极心理?我们又该怎样去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呢?

大致说来,优等生主要的消极心理有:1.虚荣心理。由于能力较强,大多数是班级各项工作和活动的骨干,教师对其过分信任和偏爱,他们时常看不到别人的优点,也看不到自己的缺点。长此以往,形成了较强的虚荣心理。2.“清高”心理。大多数优等生时时处处都想与众不同,高人一等,争强好胜,他(她)们总是用自己的优点比别人的缺点,他们不太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独来独往,妄自尊大,从而形成了一种“清高”心理。3.自负心理。自负心理在优等生中较为普遍,由于优等生聪明伶俐,思维敏捷,在班上学习成绩优秀,因此,他(她)往往目中无人,惟我独尊,不把班里的同学放在眼里,会使他们形成唯我独尊的心理障碍。4.“蛋壳”脆弱心理。优等生由于得到家长和教师的喜爱,他(她)们很少品尝失败和被人冷遇的滋味,一旦遇到各种打击,往往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形成外表光亮坚硬,实则不堪一击的“蛋壳”脆弱心理。5.孤独心理。由于这些优等生平时很受教师的宠爱,遭到一些中下等同学的嫉妒,因此那一部分同学不愿意主动和这些优等生进行交流;同时也由于这些优等生本身就有些自傲和清高,让那些中下等的学生对自己敬而远之;另外这些优等生们一向视时间很珍贵,平时不愿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无谓的聊天之中。日久就产生了孤独的心理。6.嫉妒心理。嫉妒心理是指惧怕和仇恨别人优于自己的混合心理。优等生都有一定程度的争强好胜心,优等生尤甚。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便很容易导致嫉妒心理。表现为恨别人比自己强、心胸狭窄,不容人,对强于自己的人的不幸或过失感到快乐。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步入高中后,学生的自我评价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他们不仅评判自己或他人的外部行为, 而且会自觉地深入到自己或他人的内在品质、内心世界进行评论,评价的独立性进一步增强,这是进行自我教育引导和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关键期[2]。然而当前中学心理教育的严重缺失,导致中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自我教育能力的严重不足,从而导致中学生在自身的心理问题面前张慌失措,反而加重心理问题的恶性循环局面。

来自社会竞争的压力和对孩子的过分关注,使父母在面对孩子时容易表现出焦虑、抑郁以及烦躁等情绪。长期处于这种消极影响下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行为异常。另外,在孩子抚育上过于溺爱或娇惯,会导致儿童任性、不负责任、逃避、自私等;有的家长自己都没有良好的习惯,懒做家务,熬夜打麻将或当着孩子吵架等等,也会给孩子不好的行为暗示和自暴自弃的影响。有些孩子在父母影响下形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养成了自私、狭隘、偏执的性格,其性格的弱点成为心理的最大障碍。

参考文献:

[1]郑雪.人格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8,261-286.

[2]陈宁.培养学生适应和谐社会发展需求的心理素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5).

魏金丽,王艳芳,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健康心理蛋壳消极
培养初中学生健康心理,提高抗挫能力
消极的后果
蛋壳大力士
史上最难撩的四大星座
如何培养“优秀生”的健康心理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马斯洛理论与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健康心理养成教育研究
让自己发光
蛋壳小绵羊
蛋壳与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