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蒙娜.丽莎”狂

2009-07-14余凤高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丽莎芬奇微笑

余凤高

莱奥纳多·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被认为是从原始人的岩画以来四万年里最著名的视觉艺术作品,它收藏在法国卢浮宫,每年都有数百万人,怀着狂热的情绪从世界各地专程前去一睹她的芳容。

1963年,由法国文化部长安德列·马尔罗亲自护送,《蒙娜·丽莎》于1月8日到达美国首都。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和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身穿礼服,欢迎它到“国家艺术馆”。画作在美国27天的展出时间里,接待观众达518525人。日本的观众比美国要更加狂热。《蒙娜·丽莎》于1974年4月在“东京国家博物馆”展出时,150万人挤往展览大厅,仅仅只是为了获得十秒钟的一瞥。观众的狂热有的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数十家酒吧和夜总会全都改名“蒙娜·丽莎”;日本女孩子们流行穿一身黑色长袖、袒胸低领的礼服,长长的头发从中间分往两边披下;有的还特地去医院做整形外科手术,让自己更像蒙娜·丽莎一些。

《蒙娜·丽莎》作为一幅肖像画,如何会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当然主要是因为《蒙娜·丽莎》中这位夫人的微笑。法国实证主义批评家伊波利特·泰纳(HippolyteTaine)认为,画中人的微笑显示了一种“强烈的疑惑、放荡、淫乐”倾向;英国小说家和诗人劳伦斯·达雷尔(LawrenceDurrell)则认为,这是“一个刚接受了她丈夫爱的女人的微笑”;而美国女权主义社会批评家卡米尔·帕格里亚(CamillePaglia)以为,“蒙娜·丽莎正在笑着说男人是不需要的”;法国历史学家朱尔·米什莱(JulesMichelet)承认:“这幅画作吸引我,召唤我,袭击我,吞噬我;我不由自主地向它走去,就像鸟儿走向蟒蛇。”

据《电讯报》(TheTelegraph)的一篇文章说,1952年6月23日,一位法国年轻画家吕克·马斯佩罗(LucMaspero),因无法破解“蒙娜·丽莎”这谜一样的微笑而从巴黎旅馆四楼跳窗自杀,在留下的遗书中说:“多年来,我对理解她的微笑已经绝望。所以我宁可去死。”四年后,1956年12月30日,玻利维亚的青年乌戈·温加扎·维勒盖斯(UgoUngazaVillegas)进卢浮宫参观时,对着《蒙娜·丽莎》凝神注视了好几个小时后,发疯似地将一块石头向画像掷去,致使画中人左边眉毛边上留下一处受伤的痕迹。

耳熟能详的看法是,蒙娜·丽莎的微笑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摆脱了黑暗中世纪的压抑后显露出的个性解放的欢悦。这是一种象征说,但并不能完全得到人们的认同。人们仍然希望能从画中人物的生平和背景出发,解释是什么原因使画中人露出这样的微笑。

瓦萨里的解释大概可以作为这方面最早的回答。他说达·芬奇每次画这幅肖像时都要精心设计,请人弹琴、跳舞或亲自讲故事,让模特保持愉快的心境,所以画中人才有这样的微笑。著名的俄国思想家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梅列日科夫斯基也相信,因为在画像时模特“被音乐催眠”,所以能产生这“如静水般的神秘的微笑”。

但“心理分析”理论的创始人西格蒙特·弗洛伊德别有分析。他在写于1901年的论文《莱奥纳多·达·芬奇和他童年的一个记忆》中称,达·芬奇在画像时很可能被蒙娜·丽莎的微笑迷住了,因为这微笑唤醒了长久以来一直沉睡在他体内的心灵的痛苦——他的被遗弃的生母卡特琳娜。据此,他认定,这个佛罗伦萨的“微笑的女人就是他母亲卡特琳娜的副本”。

近年来,有些学者考虑从医学的角度去解释蒙娜·丽莎这难以理解的微笑,认为这笑不过是她生理退化或病理的原因造成的。

纽约一位眼科医生发现《蒙娜·丽莎》主人公鼻侧右下眼睑三分之一处有一颗麦粒肿。这是睑缘皮脂性感染的疾病,会使患者眼睛畏光多泪,并有异物感。医生从画家为创作此画而准备的大量炭笔素描草稿中找到一幅,发现画中人的右眼确有此病引起的右眼明显内斜。对比完成后的《蒙娜·丽莎》,画中人已不再有这美貌上的缺陷了。他推定,这显然是精通人体解剖且对光学有深入研究的达·芬奇在创作时,对她作了一次不流血的“外科手术”,在画像时,调整了她的顾盼姿势,让她的右眼完全内敛,左眼稍稍有点外展,掩盖了她斜视的实际效果。现实里的了,使她露出满意的迷人微笑。

一位意大利牙科医生却相信,蒙娜·丽莎这笑是因为牙痛。另一位美国的牙科专家约瑟夫·E·博尔科夫斯基(JosephE.Borkowski)觉得蒙娜·丽莎的笑的模样是只有那些失去前门牙的人才有的。他将她的面庞细部放大观察,认定画中的模特确实没有门牙;他并在画像的嘴唇上面,发现隐约有一道伤痕,它不像是被钝器留下的,而很可能是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撞跌的。正是这个原因,使丽莎夫人的上唇微微下陷,呈现出一种似是而非、令很多研究者花费大量精力去猜测的“微笑”。

1959年,达·芬奇的研究专家肯尼斯·奥基夫(KennethOKeefe)在《医学史和相关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达·芬奇为模特绘肖像时,她正好怀孕或者刚生过孩子,诊断她这微笑是颈部甲状腺肿大造成的一种窘困的表情。1989年,美国的医学专家凯达尔·阿杜尔(KedalAdour)诊断她是患一种学名叫“贝尔氏麻痹”(Bellspalsy)的面神经麻痹,才有这样的“微笑”。1991年,法国的矫形外科专家让-亚克·孔德教授(Jean-Jac

queComtet)则说,她笑的这种样子表明,她已经偏瘫或者患有大脑性麻痹,因为右肩和右臂麻痹,她不能有另外的别样坐姿。

“Monamania”(蒙娜·丽莎狂)是一个新词,它还应该涵盖了下面这种现象。1919年,法国画家马塞尔·杜尚(MarcelDuchamp,1887-1968)将一幅《蒙娜·丽莎》的廉价复制品中的人物做了一些改造:蒙娜·丽莎的服饰、发型、手势以及画作的背景都基本不变,但把她的脸容画成有些像是自己的脸,后又在这张脸上添了两撇小胡子。他将这幅“新作”题名定为《L.H.O.O.Q》,这是一句双关语,按法语大声读起来,L.H.O.O.Q就会读成“Elleachaudaucul”,意思是“她有一个热屁股”;进一层的含义是:画中的这个女人正处在性兴奋和性骚动状态。

类似带有搞笑性质的还有著名的《纽约客》杂志(TheNewyork鄄er)1999年2月8日刊登的“蒙娜·丽莎”,竟然是当时因与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发生性关系的白宫年轻实习生莫尼卡·莱温斯基。此外,甚至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帕勃罗·毕加索、法国的印象派画家保炮·高更、20世纪上半叶巴黎画派的重要画家阿梅迪奥·莫迪里阿尼和法国印象主义和野兽主义画家费尔南德·莱热等名画家,也有从自己固有的风格出发,创作过一些类似搞笑《蒙娜·丽莎》的画作。这些都可以看成是对《蒙娜·丽莎》的狂热情绪。

“Monamania”,估计还可以不断地产生新事例。

(选自《中华读书报》2009年9月30日版)

猜你喜欢

丽莎芬奇微笑
穿白裙子的女孩(中)
穿白裙子的女孩(下)
穿白裙子的女孩(上)
《微笑》
Smile
达·芬奇与文艺复兴(三)
达·芬奇睡眠法
种微笑
快递爱情
达·芬奇与文艺复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