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KMS的虚拟企业知识传播模式研究

2009-07-13成桂芳

现代情报 2009年4期
关键词:虚拟企业

〔摘 要〕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虚拟企业是企业提高灵活性和反应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知识传播对于虚拟企业的运作尤为重要。本文以虚拟企业知识协作网络中不同成员企业间的知识传播为研究对象,根据知识性质的不同,以知识管理系统为基本媒介,以知识传播的“互动整合过程”为基础,分别建立了虚拟企业基于知识管理系统的显性知识传播模式、伪隐性知识传播模式和真隐性知识传播的混合模式。

〔关键词〕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互动整合过程;知识传播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4-0175-04

Study on the Knowledge Transfer Mode Based

on the KMS in Virtual EnterpriseCheng Guifang

(College of Economic Management,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0,China)

〔Abstract〕One best way of improving the flexibility and the reaction ability of the corporation in the intensive globalization competition is to establish the virtual corporation.Knowledge transfer is vital to its operation.The article discussed the knowledge transfer that among virtual enterprise partners.Transfer modes of the explicit knowledge,of the fake tacit knowledge and of the genuine tacit knowledge which were all based on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and“the knowledge integration process”have been built.

〔Key words〕virtual enterprise;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knowledge integration process;knowledge transfer mode

知识传播对于虚拟企业的知识协作[1]至关重要。虚拟企业内的知识协作关系错综复杂,形成了复杂的网络。虚拟企业知识协作网络[2]中的知识传播分为成员企业间的知识传播和各成员企业内的知识传播,本文重点研究前者。

假设在虚拟企业知识协作网络中,不同成员企业之间的两个知识节点(知识团体)经过博弈分析有了强烈的协作愿望和动机。那么,在该前提下,这两个知识节点(知识团体)间如何才能高效的进行知识传播呢?本文根据知识的不同性质,以虚拟企业知识传播的“互动整合过程”为基础,并以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KMS)为基本媒介,分别建立了虚拟企业基于KMS的显性知识传播模式、伪隐性知识传播模式和真隐性知识传播的混合模式。

1 虚拟企业知识传播的“互动整合过程”

虚拟企业知识协作自组织过程由知识传播、知识整合和知识创造组成,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密不可分[3]。作为知识协作基础和前提的知识传播,其成功运作不能独立于知识整合和知识创造。

虚拟企业的知识传播是一个不断反馈、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新认识、新知识不断初步涌现的过程,即是一个互动整合的过程。如图1所示。

1.1 虚拟企业知识传播是一个不断反馈、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这里的知识传播是指知识以不同方式在虚拟企业知识协作网络中不同成员企业的两个知识节点(知识团体)间的传播。由于知识具有环境依赖性、具有情景性,并且不同主体的认识能力和认识的角度也各不相同,因此不管是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其从一个知识节点到另一个知识节点的传播不可能一次性完成,而是一个不断反复、修正和完善的反馈学习过程:

首先,知识供给成员企业的知识团体内成员集体讨论,根据所要传播知识的类型特点以及知识需求成员企业的知识团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传播媒介或传播媒介组合将知识传播给对方;

然后,知识需求成员企业的知识团体内成员对传播过来的知识一起进行吸收、理解和相应的整合应用(有可能会创造出新的知识),将他们对传播知识的理解、学习和整合吸收情况综合后反馈给知识供给成员企业的知识团体。

知识供给成员企业的知识团体内成员集体对反馈内容进行核对、修正,借鉴知识需求成员企业的知识团体对传播知识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出更深层次的认识,并再次传播给知识需求成员企业的知识团体。

依此类推,不断反复、不断修正和不断完善。

当双方对所传播的知识达到一致的共识时,知识传播才完成。

1.2 强调知识的学习互动整合

按照英国经济学家斯通曼的解释,知识传播过程应是一种“学习”活动,即是通过有目的、主动的学习获得知识的应用或是将学习到的知识与现有知识体系相融合,并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存量对其进行理解、吸收、学习和应用的活动。

成员企业的知识节点间,不管是知识供给方还是知识需求方,在接受到传递过来的知识时,都应该不断的进行新旧知识的交叉、扩展和重构。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许多新的想法和更深层次的认识,这其实就是知识整合的过程。

因此,当知识在虚拟企业内的成员企业之间传播时,不是简简单单的知识原有形态的复制,而是一个不断深化认识和不断创造新知识的互动整合过程。

1.3 基于虚拟企业信息网的知识场

知识传播需要在一个有利的环境氛围中进行,虽然该氛围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真实的感受到。离开了这种氛围,知识传播将举步维艰。这里,把弥漫在知识源和知识受体间的这种氛围环境称为知识场,与两电荷之间的电磁场十分的类似。不同的知识源和知识受体之间的知识场的强弱是不一样的。决定知识场强弱的因素有知识源和知识受体间的空间地理距离、心理距离和知识距离。空间地理距离表现为地理距离以及联系的便利程度,而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可以缩短地理距离;心理距离表现为信任程度,双方越是信任,知识提供者越愿意提供知识,知识接收者越愿意接纳对方提供的知识;知识距离表现为双方共同具有的知识基础量。知识源和知识受体间地理距离越近、相互间越信任、双方共同拥有的知识基础量越多,其间的知识场的强度就越强。

由于虚拟企业在知识传播方面具有其“与生俱来”的劣势:即成员企业之间的知识场相对较弱,如何提高知识场的强度是虚拟企业知识传播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虚拟企业的信息网是一个开放的、具备一定条件并经过资格认证的潜在成员企业的信息集合,它拥有一个完整信息资料库,内容包括所有潜在成员企业的名称、人力资源、核心能力、资金情况、商标品牌等[1]。信息网还记录了成员企业参与虚拟企业的历史情况(违约情况等),并定期评定和公布成员企业的信誉等级[1]。

虚拟企业的知识协作既有创造双赢的前景,又具有风险,且难以管理的。因此,良好的知识协作关系仅靠协议或制度的强制约束来维持是不够的。虚拟企业的成员企业一般来自信息网。由于信息网掌握着成员企业信誉级别的评定和仲裁,同时网内信息传播又具有便利性、快速性以及信息的正反馈效应,使得任何一个企业都经不起背叛知识协作的惩罚。

虚拟企业的信息网有助于成员企业间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那么,是否可以成为提高知识场强度的可行机制呢?回答是肯定的。由于信息网的存在,各个成员企业在知识协作时一般不会选择背叛,成员企业之间的信任度较大,这大大提高不同成员企业的知识团体间的心理距离;由于信息网的存在,各个成员企业有可能选择与本企业知识距离相近的成员企业进行知识的传播活动;由于信息网的存在,还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缩短成员企业间的地理距离。

总之,虚拟企业信息网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不同成员企业知识团体之间的知识场,因而可将知识场称为“基于虚拟企业信息网的知识场”。

2 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KMS)——知识传播的基本媒介

虚拟企业的组建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所谓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是应用信息技术网络而建立的信息与知识的交流平台,是成员企业知识管理系统通过Internet/Intranet以及其它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等途径的集成,具有开放性、可伸缩性和可重构[4]。一般,成员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可由四大部分构成:知识管理部门、知识传播业务系统、通讯协调层以及支撑层[4]。

知识管理系统可以帮助虚拟企业把可用知识与知识需求联系起来,缩短各成员企业的知识团体之间的地理与心理上的距离,促进各成员企业间的知识传播,提高虚拟企业整体以及各成员企业的知识协作能力,以达到把握市场机遇的目的。

3 基于知识管理系统的虚拟企业知识传播模式

过去,人们过多地注意到了显性知识的作用,工作的重心也主要放在了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与利用上。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唤起了人们对隐性知识传播和共享的更多关注。隐性知识是指存在于员工个体和企业内各级组织中难以规范化、难以言明和模仿、不易交流和共享、也不易被复制或窃取的各种内隐性知识[5]。

我国著名学者汪应洛先生根据显性化的难易程度将隐性知识进一步分为伪隐性知识和真隐性知识[6]。所谓伪隐性知识,是指那些可以用自然语言或其他通用的符号语言进行调制完成转移的隐性知识,但如果语言发展得不完善,调制效率或信息传递效率较低,则往往需要采用面对面的联合学习的方式获得这类知识[6]。所谓真隐性知识,是指无法以某种语言进行调制完成转移的知识,只能通过面对面的联合学习的方式实现有限度的转移[6]。

这里,将知识分为三大类——显性知识、伪隐性知识和真隐性知识。尽管这三类知识的传播都基于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且以知识传播的“互动整合过程”为基础,但各自具体的传播模式还是有区别的。

3.1 基于知识管理系统(KMS)的显性知识传播模式

显性知识以语言、文字、图形和符号等编码化的形式进行传递,可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来实现其发送和接受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虚拟企业的组建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这显然有利于显性知识的传播。

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既是信息与知识的交流平台,也是显性知识高效传播的基础。这里提出虚拟企业的基于KMS的显性知识传播模式,如图2所示。

虚拟企业内的显性知识传播主要有两种途径:直接的和间接的。

直接的显性知识传播是显性知识的供给者通过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如E-mail、论坛等直接将知识传送给需求者。知识的需求者在接受到显性知识后对之进行理解、学习和整合、应用,发现问题或疑问后通过知识管理系统及时直接反馈给显性知识的供给者,知识供给者可直接做出解答。如此循环反复,直至双方对所传播的显性知识达成一致的共识。直接的显性知识传播就如同显性知识的供给者和需求者通过知识管理系统“面对面”直接交流传播一样,是互动的过程。

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知识库集中存放了关于虚拟企业内各专业领域的显性知识。间接的显性知识传播就是显性知识的需求者通过对知识库进行检索以获取所需的显性知识,然后对之进行解码、学习和整合、应用,并将新的理解编码后进一步存入知识库中去(这其实也是知识库不断完善的过程)。间接的显性知识传播一定要作好显性知识库的编码入库工作,既要解释清楚,又要易于理解。

除了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外,基于信息网的知识场的存在也是虚拟企业显性知识高效传播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设想如果两个成员企业所涉及的行业领域完全不同,那么即使是最普通的最简单的专业性的显性知识也无法准确传播给对方,为对方所领悟和掌握。

在基于知识管理系统的显性知识传播模式作用下,虚拟企业显性知识的传播效果和效率比隐性知识好,传播过程更易发生,传播成本更低,显性知识的使用规模也因此远远大于隐性知识。

3.2 基于知识管理系统(KMS)的伪隐性知识传播模式所谓伪隐性知识,就是可以显性化的隐性知识。虚拟企业内伪隐性知识传播实质上是两部分的集成:伪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显性化后的知识(即显性知识)传播。如何对伪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非常关键。当伪隐性知识被显性化后,其传播模式则与显性知识的非常类似了。因此,虚拟企业内伪隐性知识的传播实质上也是基于知识管理系统的。图3就是基于知识管理系统的伪隐性知识传播模式。

伪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则主要有两种途径和方法:其一是运用知识管理系统的知识挖掘功能尽可能的将伪隐性知识显性化;其二是根据每一领域知识的特性,逐渐发展各种高效简洁的语言体系进行调制,用以更加准确快捷地理解和进行知识的传播和共享。需要指出的是,伪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高效语言体系不是立即形成的,需要在知识场的基础上不断的完善。

事实上,往往需要多次的知识挖掘或语言知识的不断完善才能完成伪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因此,伪隐性知识在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转移往往要经历更多的反复过程。伪隐性知识显性化和传播过程中要注意对其的学习和整合。当知识需求者得到的知识与知识供给者要转移的知识比对后,发现二者已经统一或者基本无差异,伪隐性知识传播结束。显然,伪隐性知识传播是一个动态过程。

与虚拟企业显性知识的传播一样,其内伪隐性知识的传播也离不开基于信息网的知识场。

3.3 基于知识管理系统(KMS)的真隐性知识传播的混合模式真隐性知识是那些无法或很难显性化的隐性知识。真隐性知识传播的最佳方式是知识供给者和需求者双方面对面的在直接交流过程中通过联结学习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播。但是,由于虚拟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分散性,各成员企业间经常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机会相对较少,因而真隐性知识传播相对较难。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真隐性知识在虚拟企业内就不能传播。基于隐性知识传播的虚拟企业知识协作网络中绝大多数的隐性知识传播是集中于各个成员企业内部的,也就是所谓的强联接;而成员企业之间的隐性知识传播,即所谓的弱联接是相对比较少的[6]。因而,促进虚拟企业内较少成员企业知识节点间面对面的通过联结学习的方式传播隐性知识还是有可能的。

知识管理系统对于真隐性知识的传播也有重要意义。除了基于虚拟企业信息网的知识场外,知识管理系统中的知识互动系统也可以大大缩短知识传播双方的地理距离和心理距离,有利于真隐性知识的传播。

因此,虚拟企业的真隐性知识的传播既基于KMS,同时又是多种方式和途径的混合,如图4所示。

虚拟企业基于知识管理系统的真隐性知识传播的混合模式具体运作如下:

(1)真隐性知识的供给者以某种特有的方式对要传播的真隐性知识进行调制,并通过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知识互动系统传递出信息,真隐性知识的需求者部分接受所传播的真隐性知识。

(2)在此基础之上,双方选择进一步传播真隐性知识的联结学习方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与工作中转移隐性知识。

联结学习过程建立起关于该真隐性知识的知觉,真隐性知识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往往也获得了一种新的语言知识。随着双方共同语言知识的产生和不断的完善,将会大大的提高运用知识管理系统的知识互动系统传播真隐性知识的效率。

(3)通过联结学习,特别是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接触能基本上完成真隐性知识的传播。但是,知识传播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过程,还是一个将所传播的知识和自身已有知识相整合,对所传播知识逐渐深化认识的过程。该过程相对较长,往往超出联结学习阶段。这时,真隐性知识供给者和需求者往往就以共同语言知识为基础,通过知识管理系统的知识互动系统进行直接的知识互动传播,直至传播的彻底完成。

通过对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1)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接触是真隐性知识传播的联结学习最重要的方式,并且有利于知识传播双方的共同语言知识的形成。仅仅依靠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是无法实现真隐性知识的传播。

(2)随着知识传播双方的共同语言知识的不断的丰富,真隐性知识通过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知识互动系统进行传播和交流知识的效率将会增加。

3.4 对虚拟企业基于KMS的知识传播模式的几点补充(1)应注意辨别所传播知识的性质和内容,选择合适的知识传播模式。同时,任何一种知识的传播,都应该以虚拟企业知识传播的“互动整合过程”为基础。

(2)提高知识供给成员企业的知识团体知识传播的能力和水平和知识需求成员企业的知识团体的学习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这样,在同样的时间能够传播更多的知识,从而节约知识的传播成本,扩大知识的使用规模。

(3)强化虚拟企业的共同愿景。在虚拟企业共同愿景的指引下,知识供给成员企业的知识团体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知识需求成员企业的知识团体分享知识,而知识需求成员企业的知识团体也会在知识传播成本相对较低、有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提高知识吸收的意愿。由此,虚拟企业可以获得“低成本”和“差异化”的潜在优势,实现各个成员企业“双赢”的局面。

(4)加强成员企业间的文化融合。所谓文化融合,就是要让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员企业之间相互尊重对方的文化,求同存异,最终应形成一个与虚拟企业相适应的新的联盟文化,即知识共享、组织学习的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下,知识传播和知识共享会逐渐内化到虚拟企业的各个成员企业的行动中。为了避免知识传播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可能导致的矛盾与纠纷,必须努力促成各成员企业之间的文化融合。

参考文献

[1]成桂芳,宁宣熙.虚拟企业知识分工与协作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1):89-91.

[2]成桂芳,宁宣熙.基于隐性知识传播的虚拟企业知识协作网络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9):25-27.

[3]成桂芳,宁宣熙.虚拟企业知识协作自组织过程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4):160-164.

[4]成桂芳.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框架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17(2):26-29.

[5]张庆普.企业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1):88-92.

[6]汪应洛,李勖.知识的转移特性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22(10):8-11.

猜你喜欢

虚拟企业
虚拟企业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知识创新的虚拟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
虚拟企业组织设计问题研究
加强虚拟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
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间知识共享的动因、障碍分析
虚拟企业战略执行力构成要素分析
虚拟企业的耗散结构分析
中小型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实施策略研究①
虚拟企业治理与知识共享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