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书院与当今民办高等学校模式辨析
2009-07-08贝广勇
贝广勇
摘要由理学大师开办和主持的宋代书院是我国古代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其办学机制灵活,教育风格活泼,在传承与发展文化、培养人才和开化民智、化育人生甚至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生力军,在高等教育舞台上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论文通过对两者的比较,指出了其发展的异同之处,最后对民办高校的发展提出了反思与建议。
关键词宋代书院民办高等学校模式辨析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1 宋代书院与民办高校的相同之处
1.1设立主体
均为民间或社会人士、团体发起设立。民办高校的官方称谓应为:社会力量办学,即指由企事业单位、个人、社会团体等发起设立的高校。(截止2007年5月,全国拥有295所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高校,山东省有23所高职院校和12所独立学院。23所高职院校中有5所本科院校、18所专科院校)。宋代书院大都由学者、理学大师或家族等创办,办学上基本不受官府控制或约束。
1.2办学机制
宋代书院由于不受政府限制,且其教育目的不在于科举仕进,因此办学机制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依据其办院理念与教育思想开展教育活动;民办高校拥有自主管理权,学校的高层管理人员可依据教育规律、社会需求和学校实际发展状况随时调整发展思路,办学机制较为灵活,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确定教育模式。
2 宋代书院与民办高校的不同之处
2.1政府角色
宋代书院虽有民间个人或学术大师创办,但其资费相当大一部分来自朝廷以赐田、赠书、钱财捐助等形式的支持,尤其是一些理学大师大都在朝廷谋职或曾经谋职,他们都能向政府申请捐赠。因此,宋代书院在其发展过程中政府主体上大部分时间内扮演的支持者的角色,这种支持主要表现在物质方面。当今的民办高等教育,从国家相继出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来看,国家政策上大力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努力使其发展成为公办高校的补充力量。但据本人了解,目前民办高校均是依靠自身力量发展,国家在财力与物力上没有任何支持,甚至在土地、招生计划审批、教师待遇与管理权限上都未能取得与公办高校平等的待遇。
2.2办学灵活程度不同
宋代书院虽然取得了政府在财力物力方面的支持,但其办学模式与培养人才的过程均有最大程度的自主权。书院教学组织中所实行的山长负责制,山长即为书院最高领袖,对书院的招生、教学、学生管理、学术发展、后勤等方面均为最高领导者,在书院治理方面拥有绝对权利。当然,不排除存在个别书院因朝廷赐予钱物而委派官员监督的现象存在,南宋后期也出现了洞主领导下的山长负责制体制的设立,但从总体上来看宋代书院的办学还是有非常灵活的自主权。民办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上实行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种体制,在教学组织、学生管理上拥有一定的灵活自主权,可以依据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向、修订教学计划、调整教学方案、与企业探讨实施订单培养等。但从目前整体发展状况而言,民办高校很难按照自身教育资源开展灵活的办学方式,招生计划要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批数量;办学指导思想要符合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指导意见;教育教学过程要按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方针执行。这对于良莠不齐的民办高校的发展虽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也能促使其进一步规范化发展,但在政策的具体实施上不加区分、一概而论,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举办者的积极性,也给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带上了沉重的枷锁,使其无法真正发挥办学机制灵活、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特点,在教育教学质量上逐渐趋于平庸。
2.3大师数量的差异
宋代书院、尤其是南宋时的书院大都由理学大师创办,二程、朱熹、吕祖谦、陆九渊、张栻、范仲淹、石介等都曾创办或主讲于书院。宋代书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学术大师才会有学术上的繁荣、学规与学制的完善,才会吸引当时诸多的士子学者前往求学,才会为后世书院所效仿。反观当今的民办高校,师资是限制其发展的重要瓶颈,数量与质量都与学校发展规模与需求有较大差距。
3 对民办高校发展的反思与建议
3.1民办高校自身要加强内涵建设,以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办校
民办高校要取得发展,首先举办者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学校发展要有长远目光,制定长远发展战略规划,不能为一时之效益采取杀鸡取卵的方式,不结合自身资源条件随意扩张。目前的民办高校在规模上已逐步趋于平缓,今后几年将是规范化发展时期,优胜劣汰。因此,民办高校应该把目光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注重提高自身的人才培养质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加强学校魅力建设,提高社会知名度与美誉度。
3.2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民办高校没有国家的投资与补贴,除启动资金外,基本上靠收取学费支撑办学,走的是一条“以学养学”的道路。民办高校目前尚不能自主确定收费标准,招生又处在高考录取的最后批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新生报到率低,而生源质量决定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决定社会认可度,社会认可度又决定生源数量,这种不良性循环造成民办高校生源普遍不足,办学经费紧张。同时,民办高校在学生待遇、土地征用、毕业生就业等方面,也得不到政府政策的支持;二是让教师享有与公办院校教师同样的基于职业身份的社会保障。要改变经费紧张的现状,一方面靠民办高校自身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另一方面,政府要适当给予民办高校一定的政策支持。从我国目前教育经费的开支情况看,政府不可能对民办高校提供大量的直接投资,但可以给予民办高校以灵活的政策,如放宽对招生计划和收费标准的限制,能有部分招生自主权,由民办高校按市场要求自行制定,以改善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活动,促进民办高校加快发展。
3.3制定相应措施,提高企事业单位接收高职学生就业实习的积极性
高职学生,就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和实践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实习实训环节非常重要,而愿意并且能够接收实习的单位却寥寥无几。因此,建议国家能够制定相应优惠或强制政策,如规定企业按规模接纳学生实习的人次和时间,不够的应交纳一定的实习税,超额的减免一定的税收,促使企业能尽最大能力接收高职的实习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