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农村创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及对策探析
2009-07-08袁泉
袁 泉
摘要本文以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宏观背景,简要阐述、分析大学生农村创业的重要意义,指出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制约因素及形成,提出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新农村建设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农村各类各级人才严重流失匮乏的现状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与此同时,我国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严重。如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的需求,鼓励、引导大学生投身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大学生创业的双赢局面,是一项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1 大学生农村创业的重要意义
1.1改善农村人才结构,提高农村知识层次
长期以来,人才问题就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瓶颈”。农村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形成了“下不来,留不住”的尴尬局面。大学生知识层次较高,专业基础扎实,充满朝气和活力。大学生投身农村创业,必将极大改善当前农村人才匮乏以及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1.2激活农村创业能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发展现代农业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农村创业实践是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生产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动态过程。大学生农村创业实践激活、提升了农村创业能力,对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1.3更新农民传统观念,营造新农村建设良好环境和氛围
我国农民长期形成了“等、靠、要”、因循守旧、小富即安等狭隘的“小农思想”,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大学生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接受了自强自立、积极进取、敢干敢闯、敢为人先的新观念、新思维。对引导广大农民更新传统观念起到“催化剂”作用,这有利于党和政府及各界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关注、支持新农村建设,营造新农村建设良好环境和氛围。
1.4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民增收。大学生扎根农村,以创业带动就业,将大幅度增加就业机会,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发展。
1.5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搭建大学生就业新平台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愈加突出。一方面是广大城市、发达地区人才需求呈现饱和状态,竞争空前激烈;另一方面是广大农村、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严重匮乏。鼓励、引导大学生农村创业不仅有效的改善大学生就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而且能为更多的大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搭建大学生就业新平台。
1.6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造就党和国家事业合格建设人才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青年人才队伍是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点之一。农村天地广阔,充满着机遇和挑战,有利于青年学子熟悉国情,了解民意,增强建设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青年学子在艰苦环境下经风雨,见世面,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2 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制约因素及形成
众所周知,大学生农村创业虽说已经由以大学生“村官”为代表开始了行动,并涌现出了不少成功典范,但在总体上尚未形成气候,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旁观者多,实践者少;理想激情多,知识技能少;半途而废多,成功范例少;投资风险多,政策保障少等等。制约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2.1传统观念
观念意识是实践的诱因和动力。传统观念认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去向应该是城市而非乡村,如果大学生毕业后回到农村通常被视为“没出息”。大学生农村创业没有(下转第6页)(上接第3页)得到应有的理解、尊重和重视,大学生农村创业首先要受到来自社会舆论、家庭以及突破自我的重重压力,导致众多大学生对农村望而却步。
2.2创业环境
好的环境是大学生农村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然而不可否认,目前在农村部分地区客观存在在政策不配套,不落实;制度不完善;用工不规范;创业资金筹措困难;信息技术支持薄弱;有关部门“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让许多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畏惧不前,让正在农村创业的大学生苦不堪言。加之部分农村基层干部文化素质不高,大学生与之交流存在障碍,这些都严重挫伤了大学生农村创业的积极性,增加了创业的风险。
2.3创业教育
系统而有效的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农村创业成功的重要保证。然而因为我国的创业教育缺乏前瞻性,起步较晚,目前的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着对创业教育理解片面,对创业教育支持力度不够,创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等现象。这直接导致当一些大学生突破自我,满怀激情的走上创业之路时,才发现自己严重缺乏必要的创业知识技能和足够的心理准备,而这种热情与无所适从的矛盾是造成创业失败的重要因素。
2.4自身素质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在他们身上也普遍存在着某些素质缺陷,主要表现为:缺乏崇高的理想和明确的人生定位,贪图安逸,怕难畏苦,眼高手低等等。这些大学生普遍不愿投身农村,即使迫于形势或者一时冲动来到农村,也常常是半途而废,难以坚持,更不用说扎根农村。
3 大学生农村创业对策建议
3.1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大学生农村创业的良好氛围
鼓励、引导大学生农村创业是一项具有战略和现实意义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要切实强化舆论引导,更新社会传统观念。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以及各级院校应引导教育广大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职业平等的观念;注重发现、培养、树立、宣传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典型,形成农村创业大有可为、农村创业光荣的良好舆论氛围。
3.2加快机制建立,完善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政策体系
大学生农村创业一大特点是“自主”,但自主并非任其自生自灭,政府部门要建立起大学生农村创业管理、跟踪、服务机制,一方面加强管理,保证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另一方面便于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及时提供支持。与此同时,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扶持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政策体系:(1)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金融机构要切实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对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方面给予优惠,在贷款程序、担保方式方面提供便捷、灵活的服务。(2)健全大学生农村创业培训体系。涉农、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创业政策的培训,帮助大学生熟悉有关政策法规,学会运用政策开展创业;开展创业技能培训,支持大学生获得相应的技能证书,提高创业技能。(3)完善配套政策服务。主要是对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免收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并在一定期限内给予最优惠的税收减免政策;对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必要的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在户籍管理、劳动关系形式、社会保险缴纳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提供保障。(4)建立政策协调机制。各级政府应制定促进大学生农村创业专题协调制度,组织与大学生创业直接相关的职能部门定期研究解决扶持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提供系统的、一条龙的政策服务,形成政策扶持合力。
3.3注重创业教育,储备大学生农村创业的知识技能
高校要根据自身条件和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活动。如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创业理论、创业案例。开展创业实训,定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等,给大学生多提供模拟演练的机会。
3.4促进素质培养,提升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意志毅力
促进大学生素质培养关乎国家民族未来,全社会要统一认识,共同行动。大学生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不断挖掘潜能,学会正确认识评价自我,明确人生定位,树立远大理想,勇于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我,突破自我。学校、家庭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促使大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