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导师在工科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的影响力
2009-07-07许萌董华青周震周丹妮
许 萌 董华青 周 震 周丹妮
在科教兴国的社会大背景下,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每年都在提高。2009年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为47.5万,其中硕士生41.5万。研究生教育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大量高层次人才,满足了人们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迫切需求,也减轻本专科扩招后所产生的就业压力,缓解了社会矛盾。在研究生培养和教育中导师起到了关键作用。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是导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互作用的过程。导师的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研究生的质量,特别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性,作者结合多年从事研究生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经验,提出研究生导师要提升导师在工科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影响力,进而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一、我国传统工科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
(一)招生规模增长导致培养质量下降。研究生的连年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变化和我国新世纪发展的战略需要所作出的正确决策,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欢迎,理应坚持,但是规模急增,一定程度上导致工科研究生教育特色淡化。同时,研究生教育资源明显不足,教学和科研条件得不到有力保障。随之而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保证或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不注重传统知识与高新技术知识、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交融。在工科研究生培养中,既要有经典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有学科新方向的探索。在保持专业基础与特色方向的同时,需要高新知识的大量交叉。同时,工科领域的研究生还应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多涉猎人文方面的知识,陶冶自我情操,能够在不同领域施展自己的才华。
(三)知识结构较为陈旧,培养过程较为松散,专业划分很细,学生知识结构较为单一,普遍对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只懂得所学专业的,而与之相关的知识却很薄弱。[1]另外,由于教育制度基本上是“严进宽出”,过程控制淘汰率低,造成入学前拼命学,入学后随便学,使研究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与国外相比有一定差距。
(四)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体系。研究生尤其是工科研究生,主要是通过理论教学环节、实践环节和论文研究环节来培养的,其中的论文研究也是需要实践论证的。可是,目前研究生培养单位大都很重视理论教学和论文研究,在培养体系的设计中也着重对这两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要求,而对实践能力培养的环节却没有明确的规定。
(五)硕士生的心理适应性弱化。几年以前,能在大学本科后得以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者绝对是凤毛麟角。近年来由于人数的增加,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大不如以前,使得研究生们从原来的期望高度上跌落了下来。时代的变迁、社会文化的嬗变以及学习和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为研究生带来了日趋紧张的心理感受,很多研究生在入学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表现出心理不适应,由此容易产生很多心理问题。
二、导师影响力的界定及构成要素
(一)研究生导师师德。研究生导师师德就是指具有指导研究生资格的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时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2]研究生导师集教师和学者于一身。这就意味着他的所作所为既要遵循科学研究道德规范,又要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生导师的职业道德,表现在他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同事和同行以及对自己的态度和要求上;科研道德表现在他的学术价值观、科学研究态度和科研活动的价值追求上。
(二)研究生导师知识与能力结构。研究生导师需要专门知识和其它知识,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哲学知识等。研究生导师能力结构。研究生导师的工作范畴决定他必须具备科学研究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这些能力直接影响研究生导师的工作效率。
(三)研究生导师的情感素质。是研究生导师影响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情感素质, 首先要求研究生导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平和的心态。作为导师,在研究生面前表现出的诚恳态度和真挚的情感, 使研究生产生亲近感、亲切感, 使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近, 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感, 这样才能进一步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上述三种要素并非孤立地存在,它们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了研究生导师的影响力。其中导师师德是构成影响力的基础平台,而且保证导师影响力作用的方向;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是核心因素,决定导师影响力的大小;导师的情感素质则是影响力发挥的助动器,并为研究生导师影响力的发挥增添了独特的个人魅力。
三、提升导师的影响力途径和方法
(一)恪守学术规范,崇尚学术道德。研究生导师一方面要积极倡导科学的评审制度,推进学术评审的程序公正;另一方面要从自身做起,自觉地进行学术自律,做到:超越功利思想,恪守学术伦理;淡泊名利,不计得失;胸怀祖国,志存高远。导师的学术人格不仅能对研究生的为学和做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会使研究生铭记终生。[3]研究生导师要表明自己的学术道德观点,要求研究生正视在学习期间的学习困难,在论文发表、毕业论文撰写等各环节中都应遵守学术道德。
(二)平等对待学生,加强交流。平等对待学生是师生交流的关键。我们应当承认学生在人格上是与导师平等的,导师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能以“权威”自居,也不能对研究生只重“使用”而不花心思去培养,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免费“劳动力”,更不能和自己的研究生若即若离,好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这种交流包括学术上的、思想上的各个层面。因此,导师要不定期走到学生中间去,关心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遇到麻烦的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样导师才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提高指导研究生的效率。
(三)保持敏锐视野,勇于学术创新。知识积累和创新是永无止境的。研究生导师不能思想僵化,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止步不前。要对世界存有几分好奇和敏感,时刻保持敏锐视野,勇于学术创新。在科学技术发展日益综合化的时代背景下,研究生导师要跳出狭隘的“专业”圈子,善于学习、吸收、借鉴、整合相关学科知识,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要虚心学习、刻苦钻研,保持与国内外学术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推进自身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重视对研究生的心理辅导,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导师在研究生的指导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引导。因此,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还应该具备心理学方面的修养,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目前的研究生,学习、就业的心理压力都比较大,所以研究生导师加强对研究生的心理辅导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影响力,才能提高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因此,新时期的研究生导师应该思想开阔,思维敏锐,能够捕捉到时代的脉搏,在师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散发出独特的人格魅力。为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英,李雪。工科研究生教育现存问题及解决方法[J]理工高教究,2005(4)
[2]娄欣生,周艳球。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探索[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21(4):49-51
[3]楼成礼,孟宪志。研究生导师非权力性影响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4 (10) : 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