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产业结构的构建及优化

2009-07-07崔凌伟

消费导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结构优化产业结构

崔凌伟

[摘 要]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对于我国这个已经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大国而言,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我们不仅要正确理解产业结构的基本内涵和研究对象,更要以勇于战胜困难的勇气进行产业结构的改革和优化,从而抓住历史性机遇以巩固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

[关键词]产业结构 结构优化 合理化标志

一、产业结构的基本内涵和研究对象

(一)产业结构的基本内涵: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分工越来越细,因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这些不同的生产部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会在增长速度、就业人数、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一个经济实体当中(一般以国家和地区为单位),在每个具体的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时点上,组成国民经济的产业部门是大不一样的。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因此,把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

(二)产业结构的研究对象:

产业结构理论是以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及其联系方式为研究对象。这里的技术经济联系是指按照投入产出的技术矩阵关系划分的联系方式,例如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侧向关联等,它们的度量指标相应为前向关联系数、后向关联系数等。此外还有按照各种数量比例关系划分的联系方式,例如资本占用关系、劳动力占用关系、产值比例关系、能耗比例关系、进出口比例关系、效益关系等,它们的度量指标相应为资本结构指标、就业结构指标(劳动力结构指标)、产出结构指标、能耗结构指标、进出口结构指标等。按照马克思的关于社会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原理,可以将社会总生产分成生产资料(I)和消费资料(Ⅱ)2大部类。马克思分析说明了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再生产要顺利进行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Ⅰ( v+ m) = Ⅱc ,

并引伸出2个公式,即

Ⅰ( c + v + m) = Ⅰc+Ⅱc

Ⅱ( c + v m) = Ⅰ( v + m) + Ⅱ( v + m)

在扩大再生产情况下,社会再生产要顺利进行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Ⅰ( c + v +m) = Ⅰ(c +Δc) +Ⅱ(c +Δc )

Ⅱ( c + v + m) = Ⅰ( v +Δv +m/ x) + Ⅱ( v +Δv+m/ x)

马克思抽象而清楚地阐明了社会再生产实现的条件,首先提出了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列宁则将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和资本有机构成的理论及再生产公式相结合,提出了在技术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他指出,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 “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这一理论在一定前提下可以反映一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

二、我国产业结构面临的改革

(一)当前我国出现的产业结构问题:改革开放近30年,我国的产业结构经过多次调整,逐渐由不均衡向均衡产业结构方向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有了大幅增长,产业效益逐步提高。但随着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严重,国内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减弱,使得中国经济过早进入“过剩经济”时期。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日常消费和耐用消费品消费已基本饱和,消费热点逐渐转向第三产业;农村居民则受收入和使用环境制约,消费需求增长平缓。国内疲软的消费需求在市场上反映为“产能过剩”现象,大量耐用消费品的滞销,进一步导致企业资本周转速度变慢,缺少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只能在低端产品徘徊,形成恶性循环。消费的需求和增长是生产的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机,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眼前的消费不足问题阻碍了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限制了整个产业链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导致高技术高资本密集型的主导产业群和支柱产业群无法取代原有的初级产业群。

(二)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产业结构要实现升级就要做到产业的高附加值化、高技术化,产业的高集约化和产业的高加工度化。经济的良性发展需要消费需求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而扩大国内需求,提高国民消费层次,推动产业调整和升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我国储蓄占GDP比重高达50%,中国居民只消费掉50%的储蓄,其中居民消费又只占16%。这是因为一些资源性行业和大型国企积累的大量财富并未通过再次分配流回普通居民手中,导致居民消费水平过低。要提高居民消费能力,首先,应该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工资,通过降低个人所得税、调高起征点、降低利息税等手段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建立广泛的社会保险体制;其次,提高农民收入,注重提高城镇中广大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最后,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

三、产业结构优化及合理化的标志

(一)产业结构的优化

产业结构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前者主要依据产业关联技术经济的客观比例关系来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后者主要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创新加速产业结构高度化演进。产业结构优化过程就是通过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再配置,来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

(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志:

第一、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资源是产业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人类所有的生产活动都是利用资源为自己谋利益。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包括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要求既充分又合理地利用资源。能否达到这一要求,是判断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之一。第二、各个产业部门之间互相协调。各个产业部门和行业都是社会分工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它们互相联系、互为条件。产业之间互相协调,就是相互既能提供足够的供给,又能提供足够的市场。第三、能够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合理的产业结构,应能满足社会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要一级储备需要等多种需要,而且能适应个总需要的变化。第四、能够提供劳动者充分就业的机会。因为各个产业部门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要以不断提高技术和知识含量为基础的创新型经济的发展为前提,这样就必须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第五、能够推广应用先进的产业技术。产业结构的技术水平反映产业结构的现代化程度,这既指在产业构成中是否拥有与高技术相联系的高技术产业,也指在传统产业中是否普遍采用国内外已成熟的先进技术。第六、能够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既能够达到投入小、产出大的要求。总而言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就是全面达到上述各项要求,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合理化,主要加强农业和其他基础产业,振兴支柱产业,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各产业的技术水平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参考文献

[1]尹莲英,高晓红。《资本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刘建其。《经济体制与产业结构》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

[3]李裕宜,陈恕祥。《政治经济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年

猜你喜欢

结构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基于Hyperworks Inspire的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中韩贸易结构优化策略探析
医疗保险制度的经济社会效应和结构优化探究
服务贸易结构优化路径研究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