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扩大农村消费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009-07-07

消费导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内需基础设施

李 琴

[摘 要]目前农村生活基础设施供给总量不足、水平滞后,直接影响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制约着农户家庭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因此,扩大内需,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加强农村道路、交通、通讯、水电供给、能源等生活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内需 农村消费 基础设施 家电下乡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迅速下滑。要确保我国经济总体水平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实现既定目标,扩大内需成为当务之急。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这个潜力的释放,将对我国新阶段以扩大内需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产生决定性影响。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农村居民消费率从1983年最高点的32.3%下降到2007年的9.1%,24年间下降了近23个百分点。在居民消费总额中,农村居民消费所占比重从1978年的62.1%下降到2007年的25.6%,29年中下降了近37个百分点。农村消费长期低迷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相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农村居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大大抑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欲望。

一、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

农村生活基础设施主要是指与农户家庭生活消费息息相关的非生产性公共物品,包括农村道路、电网、自来水设施、卫星接收设施、邮电通讯设施、农村信息平台建设等。我国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总体水平低下,已直接影响到了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制约着农户家庭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

道路交通方面,全国还有一部分乡镇、数万个建制村不通公路,相当一部分乡村不通沥青路和水泥路,农村公路中沙石路占约70% ,缺桥少涵的问题比较普遍。农村公路不畅通造成农民生产的农产品无法及时送到城镇,而城镇的工业生活消费品也无法进入农村,造成农民生活更加闭塞,信息不畅。一部分农民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或提高生活质量,有购买汽车的消费需求,但苦于农村没有硬化路面,购置汽车的计划只能搁浅。现在继“家电下乡”之后,中央又提出了“汽车下乡”的战略构想,应该说,这是一个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三赢之举,但“汽车下乡”的首要前提就是农村必须有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络。

水电类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设施也严重滞后。电力方面,全国还有约2000万农村人口用不上电,农村地区用电尚未实现城乡同网同价,有些地区农村电价甚至比城市高出几倍多。农村电力供应不足和电价过高,抑制了农民的家电消费需求。如电视机、电冰箱、电饭锅等以电为动力的消费品,必须在具备了用电的外部条件下才能完成消费。因此,电力供应就成为扩大农村家用电器消费的重要外部因素。农民即使收入有所提高,也有消费家用电器的愿望,但如果居住地没有建立用电的有关基础设施,那么对家用电器的消费就成为空谈。农村公用基础设施不足,尤其是与家用电器消费配套的基础设施明显不足,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的实现。在农村,大件耐用消费品多年来未形成消费热点,这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无关系。

农村自来水建设方面,农村自来水设施短缺,使洗衣机、热水器之类的家电产品无法在农村普及。并且由于农村自来水价格过高,也使农民购买的像洗衣机之类的家电产品长期闲置。自来水不通,更使农村改厕改厨、卫生条件改善受限,影响了农村村容村貌的建设。林毅夫先生早在2000年就指出:“如果农村居民用电和城市居民用电做到同网同价、在农村安装卫星电视地面接收锅做到村村通电视、建水塔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未来几年农村地区将会出现一个家用电器的消费高潮,电视、冰箱、洗衣机将不再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水、电等和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问题解决后,农村地区还会很快自发地掀起厨房革命、厕所革命等和生活质量有关的建设高潮,把许多其他行业现存的巨大过剩生产能力也消化掉。”[1]

在能源消费方面,绝大多数农户的主要燃料还是柴草,沼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消费较低。在农村生活燃料消费结构中,秸秆占30%,薪柴占25%,两者合计比例高达55%,占农民生活燃料的主体。而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比重则非常低,目前仅有1 /3的村有沼气池,1 /5的村完成改厕。

二、加强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

改善农村消费软硬件环境是合理引导农民消费的着力点。政府应该有计划、分步骤地加快对农村道路、交通、水电、通讯等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使农民逐步具备提高消费质量的基础条件。农民有了清洁的自来水和价格便宜的电,作为生活质量重要标志的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才能进入农民家庭;农村公路畅通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才会真正拉近与城市、与市场的距离;农村通讯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农民生活的信息化程度才会大大提高。

(一)完善农村道路建设、养护和使用体系。农村公路是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与外界交往的最基本因素,对于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具有主要促进作用。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现有农村公路体系的改造工作。将道路建设和改造纳入到发展规划中,并且合理地确定各年所需完成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在一些交通主干道上,推动城市道路向乡镇延伸,重点解决农村与乡镇之间的道路连接问题,使家电产品等消费品能顺利进入农户家庭。同时,各地政府通过奖惩措施,提高农民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以此增强农村道路的使用寿命。

(二)完善农村生活供电与用电体系。首先要推行城乡电价平等制度。电力公司应确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贡献的工作思路,实现城乡用电等价制度,让农民用上安全电、优质电、放心电。各级政府建设和改造农村电网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原则,从电网建设的源头就着手降低农村居民的生活用电成本。偏远地区的农村可以根据情况,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发展本地小型水电站、秸秆发电、风能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解决电力供应不足或无电问题[2]。大型电力公司应该加快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续建配套工程,提高农村用电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在供电过程中,电力公司应该优化农村电力使用分配机制,减少农村居民面临的过多拉闸限电现象,使农村居民可以安全、放心地使用家电产品。

(三)提高农村生活用水的供给水平,确立合理的农村生活用水价格。在农村实施“自来水工程计划”,争取用510年的时间,力争在全国尚无自来水供应系统的行政村中,每村建一个水塔和相应的管道设施。各地根据情况,降低农村用水工程的成本,确立合理的农民生活用水价格。例如,降低农村自来水建设成本,对运营成本高的农村供水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努力取缔不合理的农村生活附加费。农村的自来水系统一旦形成,不仅可以带动农村居民对洗衣机的消费需求,而且可以进一步引发农村的“厨房革命”和“厕所革命”,刺激出新的更大的需求,并推动农民生活观念的现代化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各级政府力争通过完善的自来水工程,刺激农村的家电需求,推动农民生活观念的现代化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需要的扩大不仅是数量上的扩张,更重要的是质量的提升。消费质量的提升,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要求。

(四)大力发展农村通信设施建设和覆盖面。各地政府应将农村广播电视和电网建设进度结合起来,提高通信的覆盖率。农村电视信号网络建设,电视信号接转台应主要由政府投资兴建,建成后可按“使用收费”原则维持运营。针对中西部农村落后状况,应该加快发展邮政、电话、电视、网络等通信事业,力争每个村落都能通电话。发达地区的农村应该在乡镇发展宽带技术,将电话线路与网络相结合,提高网络链接速度。这样技能满足农民与外界联系的通讯需求,又能有效拉动农村网络消费,提高农民信息化的水平。

(五)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工作,建设文明乡风乡貌。大力发展农村能源,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带动农村改栏、改厕、改厨,激活农村消费市场。针对农村生产和生活造成的污染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有条件的农村,要加快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改善环境卫生。环保部门应清查农村附近的工厂,禁止各种工业废物、危险废物直接危害农村居民的生活。

(六)加快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种社会力最投身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筹资渠道都受到一定制约。虽然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但由于农村涉及面广、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国家的投入与目前农村的实际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银行资金、企业资金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的浓厚氛围,促进农村消费环境改善和农民消费质量提高。

猜你喜欢

内需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HU Wantai·TALK about Chongqing City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论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中国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仍有欠缺
供给侧改革下高等教育隐忧
内需与外需的动态关系——来自中国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