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琴教学的艺术
2009-07-03张欣
张 欣
[摘 要]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应根据学生现实的个体差异,坚持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等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学会鉴赏钢琴演奏的技巧,学会独立分析音乐作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教师应有良好的精神气质、人文素养和思想境界,才能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关键词] 钢琴教学;启发;引导;因材施教
钢琴是一种拥有近三百年历史的传统乐器,其间经过一百多年改良发展,直到十九世纪后半叶才进化到现代钢琴完美的性能。几百年钢琴乐器的发展推动着钢琴演奏和创作的发展,使钢琴音乐拥有浩如烟海的经典和丰富而系统的教材,是学习音乐入门的阶梯,是孕育音乐家成长的摇篮。使钢琴作为普及音乐文化的工具,有其特殊价值。由于学习钢琴比学习其它乐器有着更广泛、更深远的意义。一些发达国家有着很高的家庭钢琴普及率,有些学校将钢琴作为必修课,足见国际上对钢琴教育非常重视。钢琴教学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学问,“民主型、研究型、反思型”便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理念。
一、学习钢琴的意义
人类的生存需要音乐,人类的情感也需要音乐,所以音乐成了最能在人们心灵中发生作用的艺术。专家发现,因为手指的活动能够刺激大脑皮层中的运动中枢,进而促进想像力、创造力等全部智能的发展。钢琴的练习和演奏都是一种“生动的动态系统”,始终要求听觉的专注、敏感,十个手指在各自独立的前提下积极活动,双手不同动作及全身肢体都要协调配合,学习钢琴的意义不仅是学会弹奏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耐力、毅力和吃苦精神,培养孩子做事严谨、认真、完美的作风,培养孩子追求进取、向上的精神,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所以,钢琴学习对于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顽强进取的品质以及踏实、严谨、科学的方法,都有很好的作用。其次,学习钢琴也是孩子学会审美的过程,他们有审美的能力后,也会有“审丑”的能力,也会进一步分善恶、辩是非,同时,钢琴学习还对锻炼孩子与人和谐相处有着很大的作用,特别站在舞台上与观众交流时,能让人克服胆怯,处事落落大方,从而充满自信。因此,我想,古人将“琴棋书画”定为必修课,“琴”首当其冲,所以,懂音乐、会弹琴,更能增加一份灵气。钢琴教学需要培养的首先是“人”,而不是“家”,教师是学生钢琴学习的促进者、激励者,学生则是钢琴学习的主旋律。师生间通过互动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传承了知识,享受了创新的快乐,丰富自己的演奏。
二、钢琴教学中个体分析与对策
在钢琴教学中,对教师而言,他所面对的是不同知识水平、智力水平、教育背景、情感、个性类型迥异的学生,教师应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有所了解,对学生有耐心,并对其产生的心理效应有所分析,以便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使因材施教体现在每个学生身上。有的学生聪明、反应快,但学习不够踏实、对问题不求甚解。对于这类学生不必过多表扬,而是要在技术、音乐的整体把握上严格要求,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当堂解决,直到达到要求为止。在作业的布置选择上可选择一些严谨、庄重、表现坚定意志的作品,这往往有助于发挥他们的优点。还有的学生学习踏实、刻苦用功,但不够聪明、反应较慢,教师要多鼓励他们,增强其信心,提高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在课上多运用描述性、分析性语言讲明要领,课下多留时间和空间给他们理解和思考。而对于既灵敏又用功的学生以及教和学都很吃力的学生,教师要细心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变化,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对于性格内向、情感比较脆弱、敏感、个性比较拘谨的学生,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以鼓励、开导为主,对其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信息及时反馈,同时实事求是的、谨慎的指出尚存的不足,并引导其寻找解决的途径。在作业中可选择一些热情、奔放、具有戏剧性的作品,诱导他们克服拘谨的一面,敢于表现自我。而面对性格外向、自信心强的学生,应对其严格要求、使其戒骄戒躁,在作业的布置上可以有计划的增加数量、增强难度,适当的时候还可以采用“激将法”,刺激其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的出发点,也是激化和强化学习的原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影响学生的心理效应,还可影响其潜在的素质与能力的发挥。钢琴学习也是如此,虽然学生对钢琴有很强的好奇心,但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不能主动的将好奇心转化为对钢琴学习浓厚的兴趣,久而久之必然会对枯燥的指法与音阶等技术性练习产生厌烦情绪,只有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去追求音乐的最高境界。对于青年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相对成熟、感情体验较为丰富,并且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以及音乐审美能力,往往对一些艺术性、思想性较强的作品抱有较高的兴趣。钢琴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爱动脑、肯钻研的优点,以文化知识和音乐素养上的优势来弥补手指技术上的不足。多讲授要点与规律,将钢琴学习中的主要课题从理论上加以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同时,由于其较好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得他们的学习不必像儿童那样循序渐进,某些具有一定技术难度的课题如:和弦、琶音、八度可较早学习。
在钢琴学习进入真正地练习阶段,学生相当多的时间是花费在钢琴技能技巧的练习上,而大量重复的练习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失去自信心和耐心,在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维护学生学琴的热情。让学生们多听音乐会,使学生舒缓紧张的情绪,投入到美的享受之中;也可以举行一个小型的室内音乐演奏会,让同学之间相互欣赏彼此的学习成果,激励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和勇气。教师可根据学生平时喜欢的流行音乐,找到相应的谱子让学生作为平时调节情绪或者闲暇时“弹着玩”,当然也要控制“度”,因为有一些较难曲子不适合程度较低的学生去弹奏。钢琴教学还必须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一个艺术家是否能成功,单靠演奏技能和修养是不够的,在很多时候往往取决于心理状态的良好与否。健康良好的学习心态对于钢琴学习的顺利程度是很重要的。作为教师应多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让学生从不良的学习心态中解脱出来,还应重视艺术实践,培养学生的表演欲,使其在任何时候都能以最佳状态表现音乐、展示自我。教师可以在“回课”时做一些改进,例如创设表演氛围、采取小组回课、对比回课、结伴回课等形式,强调学生的参与,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谈、听、想、说等多种积极的活动中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三、钢琴教师应具备的人文修养
作为钢琴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能力和修养,还需要有良好的精神气质、人文素养、思想境界。钢琴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不断通过音乐来激发这种情感,并借钢琴演奏示范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特别是钢琴音乐对于表达情感的至上意义。钢琴教学需要很深厚的人文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一个中国钢琴教育家,首先必须要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基础,应该热爱自己祖国和民族的文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去学习和融化外来文化,才可能在研究众多学者和哲人的思想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多花时间在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上,使自己真正能成为高雅艺术的启蒙者和教育者。我国著名文学艺术翻译家、艺术鉴赏家、评论家傅雷先生说:“吾教育之原则,素来主张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钢琴教师不仅要有音乐艺术修养,还要有其他艺术的修养;不仅要有艺术实践的修养,还要有艺术理论的修养。
钢琴艺术教育既然属于“教育”之列,亦应遵从人文教育的根本宗旨和一般性规律。钢琴教育就应该是培养人的教育,应该是培养人的精神人格、道德情操的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