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西部大开发十周年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2009-07-03赵正永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战略决策高峰论坛成效

编者按

2009年11月25日下午,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恢复建院30周年之际,“中国西部大开发十周年高峰论坛”在西安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西部其他十一省市区社科院及西部主流媒体联盟协办,新西部杂志社承办。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正永出席并做了讲话。来自国家发改委西部司、财政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西部地区的十多位专家学者发表了精彩演讲。新华社、中新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社会科学报、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人民网、凤凰网等全国几十家媒体对论坛做了报道,陕西日报还以整版篇幅刊登了论坛演讲摘要。本刊特将演讲全文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摘 要] 西部大开发的十年,是陕西省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十年,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十年,对外开放水平提升最明显的十年,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今后,陕西省西部大开发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在未来西部大开发的十年,实现陕西大跨越的目标。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高峰论坛;战略决策;战略机遇;成效;目标

在纪念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恢复建院30周年之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西部大开发十周年高峰论坛”今天在这里隆重召开,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盛事,在此,我谨代表陕西省人民政府对论坛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各位来宾和各位专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年来,我省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西部强省为奋斗目标,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西部大开发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步入实力增强、结构改善、水平提高的发展新阶段。西部大开发的十年,是我省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十年,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十年,对外开放水平提升最明显的十年,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

一是陕西全省经济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全省经济总量从1999年的1592亿元增加到去年的6851亿元,增长3.3倍,十年经济年均增长12.4%,高于改革开放以来10.5%的平均增速,2008年增长速度达到15.6%,位居全国第四。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2008年,全省财政收入1104亿元,跃上千亿元台阶,是1999年172.97亿元的6.4倍,全省经济总量从1995年突破千亿元,2001年、2004年分别突破2000亿、3000亿元后,现在每年实现千亿元台阶的跨越,人均经济总量2004年迈上了1000美元台阶,用4年时间迈上2000美元台阶。2008年,人均2627美元。全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16:42.8:41.2调整为2008年的11:56.1:32.9。2008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2.1%,比2000年提高了9.8个百分点。

二是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得到明显缓解。十年来,相继建成了一批公路、铁路、机场、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缓解了长期制约陕西发展的瓶颈因素,发展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累计完成投资19099.12亿元,占改革开放以来的85.9%,年均增长23.5%,2008年完成4851.41亿元,为1999年的7.8倍,今年约完成6500亿元。这样的投资强度是历史性的,投资的规模扩大和结构优化,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现在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2700公里,较1999年增加了6.8倍,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1.9万公里,行政村通达率达到86%,到2008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131038公里,比1999年增加2倍,铁路营运里程达到3751公里,比1999年增加了1216公里,民用航空航线里程达到71.16万公里、航线439条、国际航线93条,分别为1999年的2.7、2.5和14.5倍。全省光缆线路总长14.5万公里。电话用户普及率超过67%,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2.6%、93.7%,互联网普及率位列西部第二。建成了一批供水、供气、供热、道路、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大中型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现在每百户家庭拥有电脑82.99台,空调151台,全省民用汽车拥有量139.45万辆。

三是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成效显著。陕西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工程,十年全省共完成造林6236.5万亩,是历史上造林最多的时期,其中退耕地造林3377.5万亩,成为全国退耕还林面积最大的省份。森林覆盖率由退耕前的30.92%提高到37.26%,居全国第12位,净增6.34个百分点。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累计达到8.77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4%,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减少1.3亿吨。全省建成自然保护区51个,总面积达10460平方公里。三秦大地的基调实现了由黄变绿的历史性转变。秦岭、渭河等重点区域治理和200户能耗大户的节能降耗工作顺利推进。通过“关小上大”,电力、水泥、钢铁、焦炭、电石、铁合金等高耗能重污染的落后产能被加速淘汰。2008年,全省万元GDP能耗下降5.9%,“十一五”确定的节能目标已完成了63%,走在全国前列。列入国家考核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4.08%和3.68%。全省10个设区市和杨凌示范区空气质量良好天数平均达到321.4天。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99.92%。农村生活环境得到改观,解决了近1000万农村人口的用水难问题。省内一批循环经济园区建设试点顺利推进,找到了环境脆弱地区和重点生态保护区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是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不断壮大。2008年全省工业实现增加值3293.95亿元,为1999年的6倍,占GDP的比重达到48.1%;十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7%,高于同期GDP增速3.3个百分点,工业对全省GDP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49.7%提高到2008年的57.1%。2008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20亿元,同比增长22%,是1999年的3.8倍。装备制造业完成总产值156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1.3%。汽车产量达到26.82万辆,是十年前的18.3倍。能源化工工业完成总产值3564亿元,增长37.6%。原煤、原油产量及发电量分别达到2.26亿吨、2463.6万吨和815.15亿千瓦小时,比十年前分别增长8.3倍、2.8倍和2.2倍,为“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做出了重要贡献。全省旅游业接待境外游客125.7万人次、国内游客905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07亿元,分别比1999年增长1倍、2.5倍和4.5倍,规模已占经济总量的8.9%。大型运输机项目落户陕西,有12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的500强。文化、物流、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五是三大区域呈现协调发展格局。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形成了竞相发展格局。陕北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能源化工等优势产业,加快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2008年GDP总量达到1721.53亿元,比1999年绝对量增加了9倍,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99年的10.9%上升到25.2%,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关中依托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的良好基础,保持了率先发展的好势头,2008年GDP总量达到4346.76亿元,比1999年绝对量增加了2.7倍,占全省比重为63.7%;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24.16亿元,占全省比重为55.9%,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位置。陕南抓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现代中药、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等绿色产业取得重大进展,2008年GDP总量达到760.32亿元,比1999年绝对量增加了2.3倍,经济总量占到全省11.1%。

六是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综合改革、扩权强县等不断深入。全省78%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完成了公司制改造,列入国家计划的118户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全面完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日趋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迈出较大步伐。2008年,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7亿美元,是1999年的5.2倍,年均增长20.0%。十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4.39亿美元,为改革开放以来总合的71.8%。2008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83.29亿美元,其中出口53.81亿美元,分别是1999年的4.14倍和4.67倍,年均分别增长17.1%和18.7%。全省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对外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等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新成效。在陕投资和设立分支机构的外资企业已达4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5家在陕投资和设立分支机构。对外合作交流日益密切,泰国、韩国相继在西安设立领事机构,欧亚经济论坛永久性会址落户西安,成为陕西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

七是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取得长足发展。高等教育实力进一步增强,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进入到大众化发展阶段。2008年,全省高等学校发展到95所(其中普遍高等学校76所),当年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27.63万人,在校学生83.97万人,分别为1999年的2.2倍、3.9倍和4.6倍。全省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2373.1人,居全国第五位,西部第一位。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全省提前一年在西部率先完成“两基”攻坚任务,义务教育进入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新阶段,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两免一补”全面实行,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9.55%,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9.58%。通过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对全省城乡所有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实行全口径、广覆盖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了大批的实用型技术人才。2008年全省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603所,招生25.67万人,在校生达到59.09万人,是1999年的1.6倍,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数的42%。全省已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4个,省级实训基地26个,完成实用技术培训353.6万人,劳动力转移培训321.7万人。

八是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西部大开发十年来,我省相继建立健全和完善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农民工工资拖欠清理制度、全民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就业再就业工程等民生保障政策措施,全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整体提高。2008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58元,比1999年增加8204元,翻了近一番,年均增长12.0%;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2008年达到3136元,为1999年的2.15倍,也翻了一番,年均增长8.9%。同时,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切实、最实际的突出问题,社会保障能力得到显著增强。2005年陕西比全国提前一年免征农业税,2006年起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十年间,全省拥有医用床位由9.68万张增加到12.52万张;医生、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由13.28万人增加到14.76万人;三级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2434.95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前三年实现了全覆盖。2008年,全省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财政支出达到245.56亿元,84.46万人得到城镇最低生活保障,433.37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财富,建设了一批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工程项目,办成了许多多年来想办而没有能力办到的事情,在坚持又好又快发展是富民强省的第一要务的前提下,主要抓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基础设施落后,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为此,国家在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补助和长期建设国债等资金投入上,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按照国家的安排和部署,我省在促进铁路、公路、机场以及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同时,创建融资平台,发行公路建设企业债券,采取公路收费统一管理,公路建设用地免征耕地占用税等措施,保持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资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近十年的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西部要加快发展,必须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来抓。我省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效,就在于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一机遇,启动和实施了公路、铁路、机场和城市基础设施等一大批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工程和项目,使瓶颈制约得到了缓解,使我省关中、陕南、陕北三大经济区的联系更加紧密。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退耕还林政策。陕西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特别是陕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当地面积的80%。1997年8月江泽民同志作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批示,1999年8月朱镕基同志在延安调研时提出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十六字方针。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以退耕还林建设统揽农村经济工作全局,促进我省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把退耕还林作为我省生态建设的重点,研究制定了退耕还林规划,确定了到2010年退耕还林的总目标,并完善管理办法和制度,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实施退耕还林的政策性文件。全省各级按照“规划在省、实施在县乡、作业设计到山头”的要求,制定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保证了退耕还林的稳步推进。

三是积极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按照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要求精神,我省及时出台了有关税收政策措施文件,积极落实有关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的政策,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活力。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全省地税系统累计减免企业所得税达130亿元,确认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户数600户,户均享受减免2000多万元。

四是制定了一系列促进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发展的措施。积极实施“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关中先进制造业、陕北能源化工业、陕南绿色产业、渭北果业四大基地,制定出台了若干个政策性支持文件,配合国家发改委编制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促进区域加快发展战略和规划,统筹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协调发展。同时,确定把关中先进制造业、陕北能源化工业、陕南绿色产业和渭北果业等四大基地建设和高新技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旅游、果业和畜牧业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作为突破口,加快建设,促进重点区域开发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五是加大境内外东中西互动合作和对外开放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逐步建立健全东西互动机制。我省抓住有利时机,于2000年7月专门成立了陕西省会展中心,努力打造会展平台,成功举办了13届东西部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洽淡会、3届欧亚经济论坛、16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促进与境外、东、中部省份的经贸、投资的交流与合作。出台了关于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并将2001年确定为“陕西省投资环境整治年”,2002年又提出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不断改善投资软环境,努力扩大对外开放领域。

今后一个时期到2020年,我们将进入陕西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一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继续实施,政策更加优惠。二是一系列事关陕西发展规划正在得到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鄂尔多斯能源发展规划”、“陕甘宁老区发展规划”,必将助推陕西加快发展。三是经过十年的大开发,陕西奠定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和资源,所以陕西未来更美好。我们的目标是:全省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化率明显提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更趋协调,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0000亿元以上。为此,我省西部大开发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在未来西部大开发的十年,实现陕西大跨越的目标。

本次论坛在陕西的召开,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对我们拓宽思路,开动脑筋,做好下一个西部大开发10年规划的编制,无疑将起到积极的帮助和借鉴作用。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多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利我们更好地做好工作。

猜你喜欢

战略决策高峰论坛成效
破界·融合|“金貔貅奖”颁奖盛典获奖名单
活动预告
《活着:企业战略决策精髓》
企业“走出去”的财税支持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