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民间节日文化资源 构建和谐渭源
2009-07-03马彦军
马彦军
[摘 要] 文章从介绍渭源县特有的文化节日入手,阐述开发民间节日文化资源对于实现人们心理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几点关于节日资源开发的对策:科学界定政府在开发民间文化资源中的重要作用;办好大节,带活小节;巩固旧节,创办新节。
[关键词] 民间节日文化;重要途径;建设思考
建设和谐渭源根本是要靠发展经济,解决民生,提供法制保障来实现,但通过发展文化事业,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特别是通过开发渭源县的民间节日文化资源,促进人们心理平和,心情舒畅,实现社会和谐,不失为一条投入低,见效快的好办法。
一、渭源具有丰富的民间节日文化资源
除了全国共有的春节、二月二、清明、端午节、中秋节、腊月八等节日外,渭源县还有许多独具本县特色的特殊文化节日。特别是一些节日,规模大,社会影响面广,是渭源县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
骡马交流会。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七日开始,会期十天,规模宏大,热闹非凡,波及周边各县,不仅是一个物资交流大会,更是一个群众文化生活的盛会。
渭源“花儿”会。主要在渭源西部的峡城、麻家集、田家河、会川、上湾等乡镇开展,特别是麻家集镇高石崖的“花儿会”更是盛况空前,除了周围乡镇村社的群众外,还有临洮、临潭、卓尼、康乐、和政、广河等周边地区的群众及“花儿”爱好者纷至沓来。
山会和庙会。全县各地均有山会、庙会,盛大的多集中在西南山区。每年的四月八、五月五、六月六和九九重阳节,还有腊月正月前后,均是山会和庙会的兴盛时节。莲峰的莲峰山、首阳山,五竹的五竹寺、漫坪屲,会川的太白山,本庙、竺尼寺、娘娘山,田家河、麻家集的高石崖、南屏山,清源镇的杨家山、老君山等,是山会、庙会长期兴盛的的方。据不完全统计,渭源每年的山会、庙会有近百处,参加的民众在12万-16万人左右,是一个宏大的民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大会。
拉扎节。主要流行于渭源西部的麻家集、峡城、田家河等乡镇。从农历七月十五日开始到十月一日“送寒衣”结束,历时三个月。一村一庄,连着过节,没有重复。节日期间,人们着新衣,吃美食,亲朋往来,互致祝福,欢乐无比,热闹场面不亚于春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欣赏水平、兴趣爱好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特别是现代影视业的发展,电视在农村的普及,许多传统的民间文化资源日渐衰微,如渭源县的皮影戏、秦腔剧、社火表演……等等大都陷入不景气的状态,但各种已被充实了新的内容的节日活动,历经波折,仍显出旺盛的活力,这说明节日活动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必需品。再精彩的电视节目也无法替代节日活动带给人们的心理满足、精神享受。
因此,大力开发渭源县的民间文化资源,特别是节日文化资源,对实现全县人民和谐共处,大有裨益。值得一提的是民间节日文化以群众的自导自演、自娱自乐为主,无需政府作过大的投入,只要稍加组织引导,即可见效。
二、开发民间文化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1、文化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导致社会不和谐的因素有物质层面的利益纠纷,也有精神层面的文化、心理问题,而且后者往往更加普遍,是每个人每时每刻都会遇到的问题。在现实中,物质利益和精神心理问题互相交织,共同作用,激化升级,最终导致许多不和谐社会因素的产生。因此构建一种生动活泼、积极向上,人们心情舒畅,和谐相处的的社会局面,除了协调好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之外,创建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同样非常重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加强烈,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巨大需求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渭源县这个问题同样存在。
因此,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推进和谐渭源建设,是非常具有现实必要性的。
2、民间节日文化活动是医治社会不良情绪的灵丹妙药
民间节日文化作为文化的主要形式,有其独特性,它产生于社会的最低层,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社会影响面广,影响度深,只要开发利用得当,极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从古至今所以会产生如此多的节日活动,除了最初的纪念、祭祀。喜庆丰收等直接的目的外,更主要在于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实现人性的交流、群居等习性。融入社会,追求群居生活是人的本能。独居寡合必然在人们思想上产生压抑和孤寂感,使人心理出现失衡状态,长期下去,甚至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情绪。适当的集中活动,特别是有着丰富文化内容的集中活动,可以舒缓、释放人的压抑情绪,矫正心态。一次有意义的节日活动仿佛一次精神加油,一次心理治疗。使浮躁的人们变得心平气和。
目前由于社会的转型,生活竞争的加剧,以及其他一些因素,人们普遍存在着焦虑、苦闷、躁动等不良情绪,心态失衡现象严重,成为导致社会不和谐的隐患。而丰富多彩的民间节日文化生活,正是医治这种社会疾病的良药。
3、民间节日活动是对群众进行有效教育管理的绝好抓手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人们的集中活动减少了,社会的组织化程度降低了,同时,社会管理的难度也加大了。对群众来说,法律管理有限,行政管理乏力,自我教育不够,不利于社会管理和社会动员。我们都清楚,在眼下,组织一个群众会议,成为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这极大的影响了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建设。而节日是一个各界各类群众自发集中的大好时机,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对群众进行政策教育,通过多种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党的政策,党所倡导的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到群众心中。
通过节日活动,还可以找到一种在新形势新情况下,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接近群众的最佳切入点,有效消除政府工作人员和群众之间的隔膜,实现与民同乐,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群众工作的基础。
三、对开发渭源县民间节日文化资源的思考
1、科学界定政府在开发民间文化资源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开发渭源县的民间节日文化资源,离不开政府作用的有效发挥,否则就难以实现开发的目的,但必须科学界定政府的作用。民间节日文化主体在民,特色在民,以民办,民乐为主,作为政府只能组织引导,而不能随意干涉,更不能包办代替,要消除各种左的偏见,既不能怂恿放任各种封建文化糟粕,但也要保持宽大的胸怀,特别要提高文化鉴赏力,避免对传统文化的践踏破坏。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利用好民间力量,这样既可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也利于保持民间文化的特色。
2、办好大节,带活小节
对于那些规模大,社会影响覆盖面广的节日活动,政府要积极参与组织,在组织好民间演出的同时,结合文化下乡活动,组织学校文艺团队、县秦剧团、社区文化团队等各种力量,为办好活动助力添彩。也可以运用市场手段,引进外地演出团队。要不断探索积累创办节日活动的有效方法。
对于一些小的节日活动,要在鼓励民间自办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帮助,这项工作应由乡村一级来抓,特别要利用好学校的文化优势,各级各类学校应尝试举办专门的文艺演出团队,使其既利于特长生的培养,又能活跃地方文化生活。
无论大节、小节都要注重实效,既要有利于活跃全县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要争取做到不误农时,不加重各方面负担。不应盲目追求高品位、大气派,只要能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就算达到了目的。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甚至婚丧嫁娶等各类节日,政府工作人员都可以适当方式参与进去,与民同乐。
3、巩固旧节,创办新节
在办好传统节日的同时,对于新型节日也要大力扶持,这些节日对于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各个乡镇、村社组织的演唱会、农民运动会,学校的节日演出活动等,特别是一些学校在“五•一”、“六•一”节其间的文体表演,和传统文化一样,已成为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在县城尤其应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因为县城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人们的经济收入相对高,闲暇时间充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更加强烈,光靠传统节日,难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如果人们的闲暇时间得不到合理的疏导利用,一些不良文化便会乘虚而入,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政府应想办法,多搞一些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疏导市民情绪,特别应创造条件,鼓励市民积极开展多种多样,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