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与研究
2009-07-01金海瑛
金海瑛
摘 要:本文通过对《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和《英语教学大纲》的整体结构、主要特点、教育理念和课程目标等的对比分析,寻找异同,阐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促进了英语教育观的转变,促进英语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对比分析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为什么将《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改为《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在整体框架、主要特点、教育理念和课程目标等方面与《大纲》有那些不同?全面了解这些问题,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整体结构对比分析
《大纲》关于课程结构基本上是将英语课程的内容分为:1.日常交际用语;2.语音;3.词汇;4.语法。内容体系与知识点的规定比较具体、严格,具有较强的限制性。大纲的这种划分虽然有利于体现英语学科知识、技能的系统性,却忽视了教学的人文目标。
《标准》对课程内容结构的设计,改变了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英语学习方法划分五个学习领域:1.语言技能;2.语言知识;3.情感态度;4.学习策略;5.文化意识。采取按学段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和相对应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并且这些教学活动方式的建议也是选择性的,并不具有强制性。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留下了较大的空间。
二、主要特点对比分析
1.《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而《大纲》则是立足于“使学生掌握双基,发展能力”。它强调每一门课程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价值,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它只提出原则性的教学和评价建议,不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2.《标准》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而《大纲》则强调以教师的教决定学生的学。
以往《大纲》更多地强调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如今《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学,对每一个阶段学生发展应达到的目标都提出具体的要求,作出详尽的规定。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标准》与《大纲》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3.《标准》为教材编写者、教师教学留下了创造空间,而《大纲》所留的空间十分狭窄。
《大纲》是对各学科教学进行规范的纲领性文件,其主要任务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标准》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所提出的要求是基本的,是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的,因此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等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材编写和教学留有一定的空间。
三、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对比分析
对英语教学活动的本质认识不同——《大纲》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观点,而《标准》则认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即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也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课程目标对比分析
1.《标准》与《大纲》课程目标的对比分析
■
2.关于课程目标中的核心词的对比分析。
《大纲》过多地关注教师的教,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容量,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强调“以教促学”。而《标准》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强调以学促教”。
五、研究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大纲》以及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是蜡烛角色、园丁角色、工程师角色、一桶水的角色、警察角色。从而对传统的英语教师的角色有四个强调和四个忽视,即:(1)强调社会责任,忽视了教师的个人生命价值与需要;(2)强调教师的权利角色,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关系;(3)强调教师的业务能力,忽视了培养人的作用;(4)强调教师劳动的传递性,忽视了教与学的创造性。
总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新教学的基本观念要求教师职责要作及时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发现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倾向。
参考文献:
1.隋铭才著.《英语教学论》[M].(146~147),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2.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3.教育部基础师范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作者单位:北华大学师范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