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孩子心灵成长的力量

2009-06-29杜经惠

师道 2009年5期
关键词:白天鹅丑小鸭自卑

杜经惠

《丑小鸭》这篇经典童话,编入中学语文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以“成长”为主题的第一单元,为自读课文。虽然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广为人们所知,但因其篇幅较长,具体情节较为曲折,学生要在较短时间内通过自读来理清故事脉络,复述并完成对“丑小鸭”艺术形象及其意义的探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那么,教学的切入口在哪里?如何引领学生既能较快地走进故事,又能深入思考故事内涵,理解人物形象呢?

我们先看作者的创作意图。《丑小鸭》是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童话。作者安徒生本人的生命历程,就是如凤凰涅磐般从丑小鸭到童话大师的历程。作者在丑小鸭这一形象中融入了太多太深切的自我生活体验和感受。他的极其贫苦的出生和恶劣的生长环境,他的不屈于命运的态度以及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他成功后面对人们的高度赞誉的平和与谦卑,都在《丑小鸭》一文中可以找到相关基因。可以说,“丑小鸭”是安徒生本人生活经历与生命追求的艺术写照。创作《丑小鸭》,就是把他生命成长中的苦难与蜕变以艺术的形式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我们再看编者的意图。编者把《丑小鸭》放入以“成长”为主题的单元,其用意是明确的,想让学生了解丑小鸭在成长中的坚持不懈,执着追求,给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以有益启迪。那么,解读丑小鸭的成长之旅,应该是教学此篇童话的切入口。

丑小鸭发现自己成了一只白天鹅,是历经生活挫折与不幸,成长的辛酸与阵痛之后。因此,我们引导学生看丑小鸭的生命成长历程,就要让其了解他直面种种不幸遭遇与困难,一路迎风向雨走过的心路历程。解读“丑小鸭”的成长,落点应该放在对他的心灵是如何成长与成熟的探讨上。于是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从丑小鸭所历经的五次遭遇中,去了解去发现去领悟其心灵之旅,促使学生把握课文主旨。

第一次,在鸡群鸭群里,自卑自惭、本能逃生的丑小鸭。丑小鸭原本是不知来历的被遗忘在牛蒡丛中的天鹅蛋,被鸭妈妈误作鸭蛋孵化出来。出生后,因他(拟人化,下同)的体积太庞大太特别而被视为异类。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大家都要赶走他。面对不被认同不被接纳的命运,丑小鸭是自己也瞧不起自己了,几近丧失自我。在丑小鸭的生命轨迹里,在他突然发现自己是白天鹅之前,自卑自惭意识一直郁结于心,并影响与左右着他。但可贵的是,在最初受尽欺负和驱赶之后,丑小鸭并没有因自卑而放弃自我,做命运的奴隶,他还是有着强烈的生存意识,出于生的本能,他选择了逃离,开始了流浪。

第二次,在野鸭的沼泽地,有了自救意识的丑小鸭。刚开始流浪的丑小鸭逃到了一块野鸭的沼泽地。曾经的苦难让丑小鸭初到陌生地就有了起码的自我保护和生存意识——“小鸭一下掉向这边,一下掉向那边,尽可能对大家恭恭敬敬的行礼。”他的到来,尽管还是受到野鸭的奚落,但由于他的谦卑、彬彬有礼和小心谨慎,总算让自己有了落脚之地。后来,遇到飞来此地歇脚的两只刚出生的公雁,邀他一齐飞翔,命运仿佛稍露出了转机。哪知又遭遇猎人捕猎,公雁被打死,丑小鸭躲过了劫难,他当时还认为是自己的“丑”救了自己一命。此时的丑小鸭,开始自救,开始了独自面对野外生活。

第三次,在农家小屋,自尊自重、渴望觉醒的丑小鸭。沼泽地是如此风险,丑小鸭只能再次逃难。等到夜深,顶着狂风,他终于找到一处农家小屋。在农家小屋,因不能生蛋,发不出咪咪的叫声和迸不出火花来讨好主人,丑小鸭又受到了自负自大、贪图安逸的鸡太太和猫绅士的歧视。在他们的奚落面前,丑小鸭渐渐有了自尊自重意识,他觉醒了——“小鸭坐在一个墙角里,心情非常不好。这时他想起了新鲜空气和阳光。他有一种奇怪的渴望……”“我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好。”有了自己明确且强烈的渴望,向往广阔世界,追寻自由自在生活的丑小鸭最终放弃了眼前的暂时安定,他毅然决然选择了再度流浪。对追求自己喜爱生活的热切渴望,让丑小鸭小小的心里开始有了广大的世界。

第四次,在广大世界,在种田人家,发现美向往美、把握住自己的丑小鸭。在广大世界,自由的小鸭刚开始过得较为随意,但当季节转为秋季,日子就很难了。与寒冷孤独相伴的丑小鸭,在某一个傍晚,幸运地遇到了正在迁徙中的一群鸟——洁白美丽的天鹅。他发自内心地爱他们,他心驰神往却不心生嫉妒。虽然他还不知道他们的名字,这群鸟却让他无比兴奋却又内心空虚。美的种子,在他心中悄悄扎下。严冬来临,丑小鸭被冻昏。一个种田人把他救起,但丑小鸭怕再度受到伤害,于是他逃走了。丑小鸭再次把握住了自己。

第五次,在春的大花园,舍生向美、梦想实现也不骄傲的丑小鸭。春回大地,万物复生之际,丑小鸭感觉到了自己翅膀的力量,他能展翅高飞了。当他飞到一座大花园,他又看到了曾令他震撼的那种鸟儿,美的强烈吸引,美的无声召唤,此刻是那么清晰的叩击着一个备受欺凌与折磨且尚在自卑中的灵魂。如同所有美丽童话的结局,丑小鸭最终在舍生向美的刹那,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一只美丽的天鹅。丑小鸭,历经成长苦痛的丑小鸭,最终发现了自己的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难能可贵的是,当他被同类接纳,被人们赞美之后,他仍抱有自己那颗谦卑谦虚的心。他不会忘记,也不可能忘记: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纵观丑小鸭的生命轨迹和成长,他历尽艰辛和磨难,遭遇人生各种风险,从极端的自卑自惭、本能逃生,被迫自救,到自尊自重意识的渐渐觉醒,到最后发现美向往美、舍生向美和自我的实现,以及梦想实现后的清醒,这一路走来,实际就是一步步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心灵艰难跋涉之旅。其实,他有可能早被啄死、被踢死,在流浪途中遇险而死,在农家小屋和种田人家虽能忍辱偷生,但若不离开,也可能至死都不明白自己是什么。但这一切却都没有发生,最终是自己牢牢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这都是因为他的心灵在一步步走向勇敢、坚毅、乐观、执着。他每跨一步,每前进一点,虽然都如此艰辛,但他都没有放弃。他没有因自卑而放弃自我,没有因安定而放弃对自由的向往,没有因丑陋而放弃对美与高贵的执着追求。这种与命运抗争的顽强与执着,这种不轻言放弃的态度与精神,让丑小鸭心灵与心智的羽翼日益丰满,也最终让丑小鸭把握住命运,实现了自己的飞翔——成了一只人人称赞的美丽白天鹅。丑小鸭的自我实现,绝不仅仅因为他原本就是只天鹅蛋,而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挑战命运、战胜命运,追求作为一个人的价值与意义的实现。

教师应该牢牢抓住丑小鸭的成长足迹,理清其心路历程,指导学生走进文本,从丑小鸭所历经的五次遭遇中,品词析句,走进人物心灵,了解人物心灵轨迹。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丑小鸭”这个艺术形象及其思想意义,对丑小鸭的命运与精神也就会有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学生也许会产生要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热爱生命,要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活出尊严等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也许会觉得成长中总要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挫折,一颗不畏惧困难的心和勇敢的心尤其重要,一颗执着的心才会做到生命不息、追求不止。又或许会由此产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思考:无论生命是渺小还是卑微、苦难还是幸福,生命的意义在于全力以赴去实现自我、超越自我。通过此篇童话教学,应该带给学生一定程度上的借鉴意义和感召力量,实现这篇文学经典的价值与意义。给予孩子们心灵成长的力量!

(作者单位:深圳市南山前海中学)

责任编辑邹韵文

猜你喜欢

白天鹅丑小鸭自卑
白天鹅
自卑的三个真相,你知道吗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我的白天鹅
《丑小鸭》后传
丑小鸭回家
我很丑,但我有梦想
自卑,本质上是自虐
自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