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年级组管理效率和教学效率

2009-06-29冯世俊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年级组管理效率教研组

冯世俊

在悄无声息中,年级组已经取代教研组,成为学校内部管理的支柱机构。人们当时并没有过多地追问教研组管理模式存在哪些弊端,年级组管理模式具有哪些优点,为什么需要年级组取代教研组成为学校内部的支柱机构;当时也没有任何政策法规或者管理制度来认可与推广年级组管理,可年级组管理仍然以燎原之势得到推广与普及。事实上,年级组管理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呢,已经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与以前的教研组管理相比,说年级组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管理效率,恐怕没有多少学校管理者予以反对。从年级组管理的优势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年级组管理属于任务型管理模式,有利于学校管理任务的落实。年级组在学校并不是固定的组织,它随着学校教学任务的变化而不断重组,随着学校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完结;它的存在本身就不是永恒的,它没有永恒的宗旨,但却有着非常明确的组织目标:提高当前年级的教育教学业绩。既然年级组管理的目标是唯一的,那么年级组管理的标准也就是唯一的,就是凡是有利于年级组教学业绩提高的行动,就是年级组应该采纳的。可是,在教研组管理模式下,教研组不但要提高当下的教学业绩,还要考虑教研组的长远发展;教研组管理标准既要照顾到学校管理决策,还要照顾到组内的专业标准。所以,两者相比,不管在完成学校教学任务,还是服从与落实学校管理决策,年级组的管理效率比教研组都要略胜一筹。

其二,年级组管理属于同质型管理模式,有利于学校管理决策的规范与统一。在传统的观念中,学校管理的功能就是规范与统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但是,为了追求管理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就必须为“规范与统一”寻找到依据。在教研组管理模式下,规范与统一的依据是同一学科;在年级组管理模式下,规范与统一的依据是同一年级。同一学科是基于教师个人的能力与专业而定的,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规范与统一,是基于教师个人自治与专业自律而存在的;同一年级是基于同样的学生水平与教学任务而定的,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规范与统一,是基于统一的教育策略与教育环境而存在的。相者相比,年级组的依据明显更有利于学校管理的统一与规范,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引导与监督也更具针对性。

其三,年级组是“行政性质”的管理机构,有利于行政权威的树立与落实。校长究竟是管理专家还是教学专家,经过这么多年的讨论也没有得出一个公认的结果,但就这个讨论的话题我们就可以分辨出,学校中至少存在两种权威体系,一是行政管理的权威体系,一是教学专业的权威体系。按照这样一种权威体系的划分,不难发现,教研组是以教学专业为标准,按照教学专业权威体系而形成的专业管理组织;年级组是以行政区划(年级)为标准,按照行政管理权威体系而形成的行政管理组织。在教研组管理模式下,学校中遵奉的权威是专业权威,教师讨论教育教学的原则是以教学专业为标准,但教学专业标准本身就难以统一;与此相应,年级组遵奉的权威是行政管理的等级体系,教师开展教育教学行为的原则以学校管理决策与教学规章制度为标准,这自然回避了教研组管理在标准上的缺失,更容易增加学校管理决策与教学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所以,年级组管理既有利于学校管理者权威的树立,也有利于学校管理决策的落实。

年级组管理模式的确有利于学校管理效率的提高,但学校是教育教学专业机构,而不是行政管理机构。对学校长远发展来说,不但要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还要通过学校管理效率的提高,来促进学校教学效率的提升。既然学校是专业机构而非行政机构,那么衡量学校管理的优劣,并不是看学校管理效率有多高,而是看学校教学效率有多高。在专业机构中,管理效率只是一种手段,教学效率才是学校管理的最终目的。回顾近十年来的年级组管理,的确为学校管理的科学化与有序化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甚至可以说,年级组管理将学校原本存在的“科层管理模式”,推进到了更高的层次,推进到了更细的组织之中。走进这些学校,给我们的印象是井然有序,学校内部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其实,当我们将教研组管理转化为年级组管理时,远不只是管理体制的变化,而是学校管理文化的变化,是学校办学理念的转变。在教研组管理体制下,学校管理者相信学校发展依赖的是教学专业水平的提升;但在年级组管理体制下,学校管理者将学校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学校管理效率的提高。前者相信专业文化是学校的主导文化,而后者相信管理文化是学校的主导文化。在专业文化体制下,教师们以讨论专业问题为已任,教师们以取得专业成绩为荣,在专业上取得教学业绩与研究成果的教师,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在管理文化体制下,教师们发现讨论专业问题显得那么的不合时令,备课组长与教研组长在学校中承担着更多的专业职责,但他们并不具备与此相应的决策权利与影响力,他们更多时候是学校专业发展的花瓶,而不是学校发展的支柱。当教师看见自己学科的带头人只是以花瓶而非支柱的形式在学校生存与发展时,理性的他们很自然地将关注的重点转向了学校管理。因为大家在学校管理上的努力,更容易导向成功的终点。但是,当教师们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花在学校管理上时,毫无疑问,学校管理效率必然大大提高,可是在一个教育教学的专业机构,当丧失了专业进取心,丧失了教育教学效率时,大大提高的管理效率又能够为我们带来什么呢?

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专业机构,在学校中提倡专业文化对教师群体来说,有着正向的激励功能,有利于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精力与智慧配置到教学专业上去;如果在学校中提倡管理文化,却容易产生负向的激励功能,使得更多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精力与智慧配置到学校管理上来。由于学校的发展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只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如果教师们都热衷于学校管理,这就难免教师之间在“手段”上产生冲突与竞争,从而降低学校的教学效率。记得大家在批判韦伯的科层管理模式时,常常讲到,在科层管理模式下,员工容易把他们对规章制度的遵守当作组织目的,而不是追求组织真正的目的。在此,也不无担心的说,今天学校管理把管理效率的提高当作学校目的,也是对学校办学目的的误读,因为如果教学效率没有提高,管理效率再高也不具有实际价值。本文的目的,并不是要取消年级组而回到教研组的年代,而是想年级组与教研组都应该各就各位,视自己的功能而寻找恰当的定位;也不是要放弃管理效率而追求教学效率,而是关注管理效率的提高如何去提升教学效率的提高,因为后者才是学校的根本目的。

猜你喜欢

年级组管理效率教研组
梅州市中小学生2015—2018年体质健康的动态分析
基于BIM技术提升建设项目管理效率的探讨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年级组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效能研究——制度建设与方法创新维度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探析中学年级组管理现状及措施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
高等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