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
2009-06-29田会荣
田会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不去加强并发扬儿童的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们的道德面貌。”是否了解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这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关键。中学阶段,七年级学生还没有摆脱小学生那种对老师言听计从的特征,而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年的初中生活作基础,此时他们半成人、半儿童的特征尤为突出。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特别敏感。他们想摆脱成人对自己的束缚,但又渴望与人沟通,他们是矛盾的个体。所以,这一时期是中学阶段最困难的时期。这一学年里,学生成长的方向,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茁壮成长和将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教师必须了解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对他们施以耐心、细致、科学的管理,争取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下面就是我在工作中的方法和体会:
一、根据学生生理特点,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升入八年级,随着对初中生活的适应,完全没有七年级的那种波动起伏,他们的心理发育己日趋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上开始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此时,他们的心理品质、行为习惯都会产生许多矛盾。如:主动性与盲目性的矛盾,上进心与自卑心的矛盾,落后的认识能力与迅速成长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之间的矛盾等等。具体表现是:常常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一意孤行,不管对错都可能坚持到底,自尊心和好胜心极强,有些学生甚至会出现短时期内进步很快的趋势等。
如我班一名女生王谋,在一段时期内,成绩出现严重滑坡现象。其母得知,大为恼火,动手打了该生,最后导致其离家出走。
又如:我班学生朱某某,性格开朗,善于交际,不过成绩比较不错。其父母因其交友太多,怕影响成绩,对其严加管教。每天上学、放学专人接送,禁止其与朋友通电话,对其信件都要检查,至使该生情绪产生巨大波动,整天沉默寡言,成绩也明显下降,跟原来相比真是判若两人。
这样的实例还有很多,由此可见,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的感情,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给他们一定自由的空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对我们这些从事教育的人来说是那么刻骨铭心。所以,对八年级的学生要正确引导,注意培养他们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辨是非,识别善恶,注重他们的“闪光点”的挖掘,给他们能施展才华的机会,以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信心。作为老师,更不要强迫学生,命令学生,如改用苦心说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反到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还是拿前两个事例来说:(一)中的学生王某,我得知她离家出走的消息后,和她的父母以及他的好朋友作了细致的交谈,了解到:该生在家排行老二,她上边还有一个哥哥,哥哥可以说是父母的骄傲,从小到大从没让爸爸妈妈操过心,现在正在上大学。因此。哥哥就成了他引路人,不论什么事,父母都拿他和哥哥比较,这些令她很反感,学习上一直提不起兴趣来,加上父母的一顿毒打,就导致了她出走的后果。事后,她的父母很后悔。通过我的分析和引导,认识到了自己这些做法的弊端,真正懂得了孩子也需要尊重。与女儿进行了一次交心谈话,父母与子女的心结解开了。现在,我每天看着该生带笑,看到她日渐上升的学习成绩,我就知道,他的心病治好了。
事例(二)中的学生朱某,发现了异常现象后,我也跟她父母进行了一次深谈,他们也决心留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同意让孩子正常交友,并欢迎他的朋友到家来作客。从此,朱某又恢复了原来的活泼开朗。在母亲节那天,送给母亲一支康乃馨,来表达他对母亲的爱和感谢。
二、抓住心里变化,让他们健康成长
八年级后期,随着生理的变化,心里也发生着变化,感情容易出现波动,容易受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出现较大成分的随意性。他们自以为上了一年多的初中,以能够独立交往和处理事情。他们反对老师和家长的干预、管制,要求以理服人。伴随时间的延长,八年级后期出现姣好、较差两极分化。那么怎样尽量缩小两极间的差距呢?怎样将差生的缺点控制到最小呢?以下几点是我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
首先,多实行民主决策,少干涉学生的自治。因为这个时期,学生的思维已比较全面,他们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决定。过多的干涉他们的自治(如自身修养、班级管理)反倒会激起他们的不满。如:班委会成员的任命,由学生自我推存,学生评定,教师拍板,分期轮换。这样一来,学生就感觉到他是这个班的小主人。因此,也会处处维护班级体的荣誉。
其次,多用诚恳的话激励,少用尖酸刻薄的话讽刺。八年纪学生的一大特征是“女生爱面子,男生爱表现”。老师偶尔一句过激的严词历句,会严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斯宾塞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真理。心理学表明:信任、期待的感情可以使对方感到一种被器重的心理暗示,从而增强自信心。后进生尤其需要这种自信。即使一个眼神,一句带鼓励性的话,一个轻微的亲昵动作,都能使他们难以忘怀。因此,对学生以诚相待,用春风化雨的方式,说透道理,以心换心,才能触动他们的思想和灵魂,才会使教育真正发挥它的效力。
最后,要重视学生的防卫心理。所谓防卫心理就是防止教师和家长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或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而改变自己的行为的一种心理。他最大的特点是“隐藏性”,很难被及时发现。他既有积极作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制力,使学生自发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又具有消极作用,可以使学生走向偏执,具有很强的危害性和辐射型。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敏税的洞察力,善于观察学生,能从他们喜怒哀乐的表情,细枝末节的言行中掌握他们的变化。认真分析有无不良倾向,一旦学生产生不良的“防卫心理”,一定及早正确引导,促使他们正确品性的形成。
“十根手指有长短,一树果子有酸甜“,关注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每位教师应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千方百计的疏导他们,给他们心里补尝。并且严格要求,厚爱他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