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恰当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2009-06-25田远禄

科教导刊 2009年29期
关键词:结合点主体历史

田远禄

摘要新课改的核心是教师、学生角色定位的转变,即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让学生们动起来、历史课活起来的保证。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

关键词主导核心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1 坐好教师首席,恰当履行“六个导”

诱导。教师要诱导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挖掘历史自身的魅力;运用提纲挈领的引言、直观形象的图表、极富理性的推理、思辨性强的提问、新旧知识的亮点以及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事例来设疑引思,激发其学习兴趣。

指导。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引导。教师的教贵在一个“引”字。我们可以利用历史的学科特性,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分析历史、审视历史、探究历史。

疏导。学生受基础知识、思维定势、读题判断等因素的影响,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思维障碍。教师此时应该是问题的诊断者、思维的疏导者和心理的开导者。

辅导。新课改提出,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倡导。历史不仅是专业课程,也是重要的文化教育课程。它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审视思辨习惯、全面系统分析处理问题的态度以及客观、真实、公正地判断、评价精神,都具有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利用这一平台,倡导历史的人文价值,倡导正确的历史观,倡导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这里既包括课程内容蕴涵的人文知识,又包括教学过程中应弘扬的关怀人、尊重人、解放人、提升人的人文精神,还包括历史学习中应特别重视的重史实、重客观、重背景、重借鉴、重扬弃、重批判的人文方法。

2 关注学生主体,必须兑现“三句话”

2.1 尊重学生,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民主性

学生具有很大的潜能,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有独立的思维方式,不时闪现出创造的火花。他们大胆求异、质疑、挑战教材、挑战老师,这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目标。我们不要受传统教育的束缚,要勇敢地鼓励学生挑战教材、挑战老师,使学生的求异创新,甚至荒诞离奇的思维也受到保护。

2.2 倡导自学,让主体意识穿越学生心灵

自学即自主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要构建自主学习历史的课堂教学模式,须采用以下策略:一是问题导引的策略。教师把教学内容根据要求转化为一组组面向全体学生的序列性问题,以问题引发学生的动机与行为,精心设置问题情景。二是自学为主讲授为辅的策略。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排斥教师的精讲,只是要求教师的精讲要“精”和“当”。当学生对历史观点缺乏背景知识或其认识陷入困境时,教师就须讲解点拨。教师的精讲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来说只是起铺垫导向的辅助作用。三是个人思考与同伴合作学习相结合的策略。个人思考探索是开展同伴合作、小组讨论的基础,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认知,还为了培养训练学习的合作意识与技能。四是学习信息及时反馈的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活动情况,以便及时给予必要的辅导点拨,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信息反馈系统。教师要根据反馈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讲解,把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拓宽思路。

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须注意如下问题:一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发展、设计问题。备课时,教师须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认识的新台阶。设计问题既要注意覆盖每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还要遵循启发性、兴趣性、量力性、循序渐进等原则。二是注重师生关系与情感交流的协调性,实现教学民主化。要充分了解绝大多数学生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平等公允地善待每一位学生,让主体意识穿越学生心灵,使他们都能感受到教师情感的辐射,在愉快的反馈交流中进入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三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方法和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主要是教会学生“粗读、细读、精读”教材。通过阅读思考,最后达到教材内容问题化、答案内容要点化、要点内容条理化的标准。掌握历史知识结构也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进行结构教学,展示教材结构,勾勒教材线索,揭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认识,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

2.3 鼓励质疑,使和谐气氛充满整个课堂

要学生能质疑,教师先须设好“疑”。我的做法是抓住三点设疑:其一是抓住认知结合点设疑。历史课程,有新旧知识结合点,有背景条件结合点,有思想方法结合点,我们可以就此设疑。其二是抓住思维兴奋点设疑。如新旧知识间的差异处、认知结构中的空白处、史实的不确定处等,都可以用之设疑。其三是抓住情感融合点设疑。初中生的情感很丰富,也很直白,老师易于知晓。应当预计在他们被教材内容感染时、遇到问题困惑时、个人自学有悟时、与他人合作成功时、被老师赏识愉悦时设疑,不要放过这稍纵即逝的机会。我们的历史老师能做到这些,学生们就能“动”起来,历史课就能“活”起来!

猜你喜欢

结合点主体历史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写作要找到“结合点”
何谓“主体间性”
三年级读写联动教学方法初探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三项工程”与新兴合训专业建设的结合点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