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

2009-06-25汪行舟

科教导刊 2009年29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辅导员政治

汪行舟 郑 直

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国高校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在网络不良信息泛滥的今天有效开展政治教育工作,是所有高校辅导员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1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1不良生活方式流行严重

传统高校教育一大优势在于大学生大量接触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和教育者的灌输,其内容经过整个教育体系的层层把关过滤,多数负面信息已被删除。因此大学生思想相对单纯,容易接受健康正确的教育信息。

网络时代的来临彻底打碎了“象牙塔”保护起来的精神世界,互联网不管不顾地呼啸而来,将整个世界直接摆在了大学生面前,各种各样正面或负面的信息不断冲击着大学生尚不牢固的精神世界。“很黄、很暴力”成为当前网络信息环境最生动的写照,各种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生活方式在部分网民中逐渐流行。

长期接触互联网的大学生,很容易受这些负面信息的影响,认同、模仿享乐、奢侈、刺激、颓废、性解放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甚至患上网络成瘾症。据统计,我国青少年网民有13.2%的人上网成瘾,另有13%的人存在网瘾倾向, 其中研究生和本专科学生比例较高,约为14%和11%,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1.2榜样力量影响不够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辅导员通过谈心沟通、学生活动管理、生活起居照顾等形式与学生进行大量面对面交流,传授除专业以外的各种知识,取得学生信任,进而树立自身权威,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思想的成长及生活方式的养成。

互联网改变了青年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青年学生接受学校引导教育的时间逐渐被接触网络信息的时间取代,互联网平等开放的特性使沉浸其中的大学生很难认同权威,传统中榜样的力量被个性的张扬取代。同时,大量学生管理、教学资源、生活信息乃至学生活动都转移至网络,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直接见面交流的机会大幅减少,取得学生信任的难度加大。因此网络时代中,即使一个优秀的辅导员也很难再被学生视作学习生活中的权威或榜样,辅导员不再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品质变化的决定因素,许多学生不再轻易接受简单说教的灌输,辅导员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2 网络时代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机遇

2.1拓展了辅导员工作的空间

传统教育工作中,辅导员要面对数量众多的学生主体,直接的面对面交流沟通虽然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辅导员时间精力毕竟有限,难以对所有学生面面俱到,而只能对部分学生进行重点教育,从而造成学生群体中事实上的不平等。

网络时代通过制作、传播和监控网络信息,客观引导大学生正确的吸收信息,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将有关政策和思想政治教育素材面向学生公开,改变传统的面对面的灌输式教育,通过网络全天候互动交流,扩大了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范围,拓展了辅导员教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

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把大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输入网络,这种数字化的电子教材和资料,信息更新速度快,内容丰富,是传统教育无法媲美的。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有250多所高校建立有特色的“红色网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良好效果。

2.2帮助辅导员提高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讲究教育时机的把握,若时机不对效果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因此只有在第一时间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引导教育,才能起到真正的实效性。

在四通八达的方便快捷的网络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只要密切关注网络,及时发现学生的动态,就不需要按照传统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中集中教育,而可以在任何地方的网络中第一时间发布信息,这样既能起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又能起到警示的作用,让学生的不正确想法及时更正,使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3 网络时代做好辅导员工作的措施与方法

3.1提供丰富健康的网络内容

首先,要尽可能堵住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渗透。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尤其是辅导员队伍应该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加强与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合作,通过技术、行政等手段拦截不良信息,打击反动违法网络行为,将不良信息尽可能地“堵”在校园网之外。

其次,要及时疏导网络不良情绪。辅导员要跟踪关注大学生网络行为,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倾向,营造网络正气,同时加强学校各部门协作,解决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或开展解释工作,防止大学生形成极端情绪和行为。

再次,要研究学生兴趣爱好偏向,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内容积极健康的网络内容,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真正实现网络条件下的“寓教于乐”。

3.2转变教育方式加强舆论引导

首先,要尊重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主体地位。网络的特性就在于“人人都参与,个个是主人”,因此辅导员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利用网络参与热情,引导大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提高理论学习的需要和兴趣,在其主动参与和平等交流的条件下实现理论教育的有效性。

其次,完善网上网下多层次的沟通渠道,引导大学生正确参与社会或校园事务。网络教育必须结合网下教育才能起到最好效果,在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真实想法与需要的同时,要在实际生活中予以重视并解决相关问题,避免网络条件下各种矛盾的激化,防止各种极端行为。

3.3关注大学生思想动态,加强网络舆论危机管理

当前大学校园已不再是单纯的“象牙塔”,网络开放、匿名的特性可能强化群体矛盾、利益冲突以及突发性的重大社会事件带来的影响,引发大学生思想波动和情绪变化,甚至造成危机事件。辅导员要随时跟踪了解网络舆论动态,及时发布正面权威的信息引导舆论发展,防止重大突发事件。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辅导员政治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网络时代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网络时代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