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在农村的实施

2009-06-25周康绪

科教导刊 2009年29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新课程目标

周康绪

摘要随着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的继续推进,“你的数学课堂教学真的有效吗?”已成为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在我们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教师真切地感觉到,要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就必定要走“有效”之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好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从教学的“三维目标”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就是要实现学生获取知识的高效率、学生思维发展的高效益、学生在经历学习过程中赋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效应。在农村实施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必须关注以下几点:

(1)要用好教材。教材作为课程的重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用好教材要求教师在深入钻研现行教材的同时还要密切关注教材的建设与发展,把钻研教材纳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大视野中,充分考虑教材这一文本性资源以及能与之相融并可利用的自然性、生活性和社会性等资源。对此,教师要把握课程的“四大”内容领域,善于从教材纵联横贯的结构编排上,从章节内容选择的安排上,从潜在智力因素的发掘上,从情感态度的养成上,从未来意义的建构上和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本人执教的个性风格上进行综合谋划,做到教师执教的思路、教材的编写思路与学生的学习思路的“三路”贯通。教师要想深一点、思路宽一点,切勿就教材教教材或照搬照用“他山之石”。此外,用好教材,教师要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吸纳他人的智慧成果,在集体中交流与互补,在学习中充实和完善。只有这样,方可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施教“蓝本”。

(2)要研究学情。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要落实这一理念,关键是要建立“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机制,把研究学情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学生在小学的不同阶段其心理特点会发生哪些变化?他们有着怎样的生活经验和家庭背景?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什么?个体之间在兴趣特点、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上又有哪些一般的规律和差异?学生在学习这一数学课题时,会有哪些干扰因素?存在哪些障碍或困难,怎样设计和谋划可帮助学生排除心理上的障碍和学习上的困难?采取怎样的方式方法或积极的外部影响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思维并收获自信?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研究学情,把教学预设和动态决策落脚点放在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上,才会抓准教学的起点,并朝着正确的路线达到既定的目标。

(3)要定好目标。这是有效教学的落脚点。就教学目标而言,它有认知领域目标和发展性目标,我们要并重考虑;就人本而言,我们既要弄清教材的编写意图,更要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两者兼顾。确定教学目标,重在全面,贵在适度。既要符合教材的一般要求又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目标过高了难以实现,目标过低了,教学就难以有深度和高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思维就会受到影响。适度的教学目标就是在目标领域里能切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得到。必须指出的是,适度的教学目标要按合格目标、中等目标和发展目标逐层考虑,其中合格目标(基本知识目标)是底线,通过教学使95%以上的学生能够达到;中等目标(技能形成目标)是保证,通过教学使70%-80%的学生能够达到;发展目标(包括知识的拓展应用、思维品质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是提高,通过教学使部分学生能够达到。这种适度性目标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和数学教育的课程理念。

(4)要变革方式。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理念并不意味着否定在传统教学中居主导地位的“接受式教学”。在变革方式上,我们要立足有效,在有所继承、有所突出、有所创新的同时,围绕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务本求真,优化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自主式、情境式、交互式学习更有助于学生的尝试、发现和“再创造”,同时,传授式、讲练式、问答式教学同样也会派上用场,甚至可以推进自主式、讨论式、发现式教学的生成。无论何种教学方式都离不开“启发式”。为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以“启发式”教学作为宏观调控,并根据实际需要匹配相应的其它方式。

(5)要讲求策略。策略运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证。一般而言,当教材内容的组织具有从直观到抽象的特点(如形、体教学),应采取“观察——操作——概括——应用”的策略为宜;当教材的内容组织具有从已知到未知的特点(如数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应采取“自学——指导——理解——巩固”的策略为宜;当教材内容的组织具有从假设到验证的特点(如寻找规律,模型推导),应采取“问题——讨论——建模——拓展”的策略为宜;当教材内容的组织体现探索性(开放性)的特点(如分类、解决问题的策略),应采取“情境——探究——总结——反思”的策略为宜。

(6)要坚持反思。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生长点。教无止境,学无止境。数学教学的探究与实践免不了有许多不足和缺憾。教师要认真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行为,质疑自己的问题,特别是要找出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的原因进行深度探析。探析原因要从教学理念的高度,从处理教材的深度,从变革方式的力度,从学生收获的效度上进行揣摩,从教学细节入手分析问题的成因并研究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反思重在自觉,贵在坚持,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才会不断地生长出新理念、新方法、新举措,才会使原来的教学不断走向有效。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新课程目标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探析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