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意象 品位情感

2009-06-25

科教导刊 2009年29期
关键词:春草思乡色调

潘 卿

摘要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可以把意象作为切入点,来把握作者的情感。

关键词意象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对古典诗歌鉴赏的要求有两点:第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第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前者是鉴赏诗词的“形”,是鉴赏诗词切入的目标和对象,后者则是评价诗词的“神”,“形”藏“神”旨,“神”寓于“形体”。我们鉴赏文学作品的第一步就是阅读语言,进而把握语言创造的文学形象,这个形象在诗词中一般叫作意象,意象到底是什么呢?

意象即诗人意中之象,是寄寓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所以我们要准确的分析出诗歌的内在情感,就必须把握好诗歌中的意象。那如何把握意向,准确的分析作者的情感呢?

首先,要准确把诗人所描绘的意象一一再现到学生的脑海中,就必须把握和积累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

古诗中的意象,由于诗人长期以来不断沿用前人的寓意,约定俗成,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含义和情感。这些意象,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审美情趣。

例如古诗词中的“春草”这一意象,就含有一种特有的寓意。试以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例:这是一首送别诗,但是大部分词句都在写“草”,写燎原野火之中,春草再生的力量和欢乐,表现它顽强的生命力;写阳光沐浴下的春草清香弥漫,苍翠明媚。那么送别与春草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诗人化用了《楚辞·招隐士》中的名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芳草,绿遍天涯,与远方连成一片,碧草连天,寄托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也寄托了送别亲友时依依这首成名作为例: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惜别的深厚情谊。以春草为意象抒发离别情结的诗句不胜枚举。李煜有《苏幕遮》“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李重元有《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在大量的诗词中,“春草”被认同为一种固定的寓意,李商隐把它总结为“见芳草则怨王孙之不归”。它代表了人们共同的情感体验,因而,了解诗中的意象常常有较为固定的意义,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有助于学生对诗歌形象的理解,从而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

其次,意象的把握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

我们知道“文学由意象构成,但这不是说文学中的每个成分(形象)都是意象”(陈涛老师《文字意象论》),譬如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是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意象。我们在分析时,多以为这句诗中包括了“鸡声”、“茅店”、“残月”、“人迹”、“板桥”和“晨霜”这六个意象,应该说这种提法是不够严密的。其实,它们是六个形象,或者说是六个意象元素。

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元曲表现的是漂泊天涯的游子思乡念家之情。全诗情感之所以复杂而流动,是因为诗中有四个意象,四个意象即是四幅画面,第一个意象“枯藤老树昏鸦,”传达萧瑟、衰老的心境,由“枯藤”、“老树”、“乌鸦”三个形象形成;第二个意象“小桥流水人家”,展示安恬、温馨的向往,由“小桥”“流水”“人家”三个形象组成;第三个意象“古道西风瘦马,”表现怆冷、瘦惫的感受,由“古道”“西风”“瘦马”三个形象组成;第四个意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呈现的是漂泊者的忧伤和惆怅,由“人”、“天涯”、“夕阳”三个形象组成,这四个意象相对独立,但联系起来又综合成一个总的中心(意味):“秋思”。我们在分析时,就不能说作品中的每个名词都是意象,因为它只是构成意象的一个个元素(形象),所以我们对意象的分析应抓住意象元素所创造的画面,联系其背景通过想象,去感受“此时”“此景”中的“此人”的“此情”是什么。

通过联想想象,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有了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能走进诗歌的意境中,真正体味到诗人的情感变化。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留意意象的色调,由意象呈现的色调,推及诗人内在的情感。一般而言,诗歌中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是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的情感则是高昂乐观;反之,外在形象画面是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例如 :2009年福建高考卷 《江行》“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题目要求: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颔联中用“残雪和雁断”这二个色调低沉的意象,来表达漂泊远游之人思乡凄然而又无奈的心情。 “新月”、“潮生”等意象,折射诗人内心深处隐约可辨的归乡希望。从诗句中我们读出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把握住这些景物形象,不难看出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所以,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如能明确这一点,抓意象、知情感,那么,对诗句的理解就会深刻的多,记忆也会牢固得多,评价鉴赏能力自然也就会有大的提高。

猜你喜欢

春草思乡色调
静夜思乡情意浓
思乡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春 草
ROMANTIC PARTY
马拉喀什记忆
肆意融合
本期主题:思乡
In Spring!春之色调
思乡美丽又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