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新课堂,请“三思”而行

2009-06-25王中霞

科教导刊 2009年29期
关键词:三思陆游教案

王中霞

摘要在新课堂教学中,若能真正摆正学生主体地位,课前精心构思教案与反复修改,课后加强反思,“三思”而后行,努力改进教学与提升自身素质,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使新课堂教学真正“新”起来。

关键词新课堂教后反思二次备课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有这样的困惑,有时自己精心设计好的教案,到上课前夕却突然感觉到有明显的不妥之处,有时到课堂上实际操作时才“恍然大悟”。所以,我认为青年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多尝试二次备课和教后反思。

前不久,我校举行一次青年教师古诗教学竞赛活动,我自选了陆游的一首爱国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须有感》。我通过二次备课,教学方法更科学了,课堂上学生真正“活”起来了。教后反思又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长期坚持下去,课堂教学能力将在不断“思”考中得到提高。

1 教学设计——构思

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独立自主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2)咀嚼和体悟重点词句,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陶冶和滋养。(3)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人的用词,提高鉴赏能力。(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了解背景。让学生说说自己课外收集的有关作者陆游和写作背景的资料。(2)整体诵读,把握诗境。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指名朗读,看是否既正确又通顺。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细读理解,深化感悟。指名读,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读后借助注释,试说诗的大概意思。疏通内容后追问:①这里的“胡尘”写出的难道仅仅是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吗?②“泪”会是哪些人的泪?他们的心情怎样?③写景的句子写出了怎样的景?难道仅仅就为了写景吗?沦陷区还有哪些美好的事物?黄河、华山都是那么雄伟壮丽,而如今黄河成了金兵的饮马之槽,华山成了金兵的牧马之地,你的心情怎么样? 读出你的感情。④“泪”是谁的泪?你的心情又是怎么样?读出你的感情。 “尽”和“又”分别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别的词吗?为什么?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⑤知道南宋王师为什么不来拯救他们吗?你心中有怎样的愿望?补充《题临安邸》,让学生明白,南宋的统治者昏庸的生活,激发学生心中的愤慨。⑥引导学生反复读古诗,读出凄凉,读出悲愤。(4)背诵古诗。(5)拓展延伸。交流课外积累的爱国诗。(6)播放课件岳飞的《满江红》。

2 课前修改——深思

随着上课日子的临近,我又重新审视了教案,进行二次备课,对原教案在以下这几个方面作了修改:

2.1 丰富教学资源,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1)农村小学学生收集资料的范围毕竟是有限的。在导入时,教师要掌握更多的背景资料,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作者2岁时,北宋被金灭亡,所以他从小立志要杀敌报国。写这首诗时,中原已沦陷65年,他已退居在山阴家中,而北方领土仍在金人统治下。

(2)联系上学期学过的古诗《示儿》。师:陆游写了这首诗时,中原沦陷已经65年时,又过了10年,陆游快要离开这个世界了,南宋王师来了吗?以《示儿》为证,此时王师没有来,陆游临死“但悲不见九州同”,希望在儿子祭祀时告诉他收复中原的好消息。让学生从中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3)播放《清明上河图》画面,让学生了解当时社会的繁荣和一个王朝的兴盛,对比之中,更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感情。

2.2 展开想象,体会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在理解大意时,我重新设计了下面的问题:请大家想象诗人站在篱笆门外遥望北方,他心目中的黄河、华山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用语文表达出山自己脑海中的画面。围绕“泪”播放一段古代战争的音频,通过战马嘶鸣声和马蹄嗒嗒声,让学生想象战争的场面,想象老百姓的悲惨生活,想象他们哭的不同原因。(和第一次设计相比,可能学生会说出差不多的内容,但是前者更多的是理解,后者却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感悟,眼前出现了一些具体可感的画面,每个人眼前的画面可能又会不同。)

体会“又”与“尽”的好处时,第一次的设计有些生硬,学生完全失去自主,都是在教师问题的牵引下被动思考,我重新设计为:你知道“又一年”是多少年吗?陆游写这首诗时,北方中原已沦陷65年了,同学们,65年,780个月,23729个日日夜夜啊,人的一生又有多少个65年呢?然后引读:

师:1年过去了

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10年过去了

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65年过去了

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 教后回顾——反思

(1)以读代讲,在课堂上的确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由“又一年”是多少年推出了“65年”,再由65年进行繁式换算,先换算成近千个月,再换算为数万天,数目一步一步地放大,从听觉和视觉上都深深地刺激着学生的脑神经。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采用“1年过去了”“10年过去了”“65年过去了”的层进式步步引读,使学生透过“又一年”这似乎平淡的表层看到了它内里蕴涵的悲伤、凄凉和无奈。于是每复读一次,学生情感的潮水自然就随之澎湃升腾。此时,任何讲解都是多余的,这声声朗读最能表达情意。此时的读,已不仅是按照读句来念读,已化为学生发自内心深处的话语,这话语里蕴藏着他们体验的深情。

(2)丰富的学习资源,拉近了“生”——“本”对话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让大家了解到一个都市、一个王朝的兴盛与繁华,更反衬北宋大好河山沦陷后百姓心中的失落与痛苦;联系古诗《示儿》让学生更强烈地感受到陆游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战马嘶鸣的音频,让学生的思绪得以放飞,想象出丰富而立体的战争画面,想象出老人、妇女、儿童等不同人物的泪,使短短的诗句变得“厚”起来。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融为一体,把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情感的升华融为一体,把语文教学中知识性和情感性融为一体。这样的设计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在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开发教材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关的知识背景,拉近了学生与教材对话的距离,增强了教材的感染力。

通过第二次备课后,课堂上真正实现了语文课堂综合性的特点,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课程资源的整合、教学方式的整合。也体现了语文课程审美性的特点,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对比朗读中升情。

在新课堂教学中,若能真正摆正学生主体地位,课前精心构思教案与反复修改,课后加强反思,“三思”而后行,努力改进教学与提升自身素质,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使新课堂教学真正“新”起来。

猜你喜欢

三思陆游教案
最初一念是本真
《触摸春天》教案
李三思寻钥匙记
《立定跳远》教案
哲理漫画
“三思”让数学课堂高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除夜雪
初夏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