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生冲突在相互尊重和理解中化解
2009-06-25包桂祥
包桂祥
师生冲突,在学生们越来越有主见的今天,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面对师生发生激烈冲突时,为了平息冲突,学校通常的处理方式是在维护教师尊严的前提下,对学生予以批评或处罚,最终受伤的总是学生。也正因为如此,冲突后的师生关系一般也是越来越紧张。如何有效地避免师生冲突,防止师生冲突升级,关系到师生关系和谐与否,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师生冲突产生的原因、表现入手,寻求解决师
生冲突的对策和措施。
一、 师生冲突成因
正常情况下,学生不会也不愿与教师发生冲突,更不愿与教师“顶牛”,即使在受到冤屈的情况下,他们也会理性地控制自己。绝大部分学生知道,与教师发生冲突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结果。但是,师生之间确实常有冲突发生,我们可以先对师生的冲突进行分析,以便寻找积极的对策和措施来避免冲突的发生。
1.大爱与偏爱冲突
一般情况下,教师喜欢品学兼优的学生,班主任信任自己培养的班干部,老师往往会对他们提出的建议言听计从,太信任他们。其实,小小的班干部有时也会“官官相护”,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班集体荣誉欺骗老师,不知情的老师把他们当作宠儿,结果是班集体越管越乱,学习环境越来越差。这时好强的、有正义感的学生会“个人上书”,或与其他同学“联名上书”,要求班主任采取新的管理方法治理班级。这就产生了师生冲突。
2.维权与专权冲突
这种冲突是班主任管理班级中常有的现象。班主任为了能管理好自己的班级,显示治班的威严,常常制定一系列“霸王条款”,引起全班学生的不满,如:迟到一次罚5元;旷课一次罚10元;每次考试后要奖励前三名,费用由全班同学均摊……
于情于理,大家觉得无法接受。纪律必须要靠罚款维持吗?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吗?这样做不违法、违规吗?尤其要全班学生凑钱奖励前三名,更让大家难以接受。全班学生集体反对,方式有派班干部代表告诉班主任同学们的不满,或写信到校长室由学校领导出面要求班主任取消“霸王条款”。
3.质疑与不疑冲突
质疑的心理来源于学生对知识的追求,来自于思维的全面性。“一题多解”就是对知识质疑的结果。教师在备课时,因疏忽导致答案不够全面,学生质疑会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这种质疑常在课堂上出现,学生会因追求科学的,全面的知识而勇敢地站起来陈述己见,这是课堂上常见的思维冲突。
4.理解与不解冲突
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人”,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但是,老师误解和不解的言行常深深伤了学生的自尊,从而很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专门与老师对着干,在老师言行稍有不慎的情况下,很可能快速引起冲突,甚至是肢体冲突,闹到难以收拾的局面。
以上四种师生冲突的成因是校园中常见的现象。这里还必须指出的是,极少数学生甚至教师扭曲的心理也是造成师生冲突的原因,而且这种冲突很难防备,常常比较激烈,难以处理。
二、 师生冲突的表现
从上述师生冲突的成因来看,师生冲突常见的表现形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①行为及心理活动方面:语言冲突,肢体冲突和思维冲突。②人数方面:群体性冲突和个体性冲突。③性质方面:理智冲突和非理智冲突。
三、 师生冲突调控策略
面对师生冲突,无论是理性冲突还是非理性冲突,调控的主角应当是教师。因为教师在年龄、阅历、学识等方面优越于学生,教师比学生更理智。当师生冲突发生时,教师要讲究教育艺术,才能达到点石成金的教育效果。在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可以实施以下的调控策略。
1.学会倾听,做一个求真务实者
当学生与老师在一些问题上发生分歧时,不要粗暴地打断学生的话语,也不要先入为主地指责学生“不听话”,更不要武断地强迫学生遵从老师,而是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给学生申诉的权利和机会。违法犯罪人员尚且允许其请律师进行辩护,更何况我们的学生?做一个最能理解学生的听众,待学生发表完自己的看法,再心平气和地把自己的所思全盘托出,和学生交流,允许学生有求异思维。当学生的意见确实正确时,教师应给予学生表扬和肯定。不要认为自己的权威受到挑衅,其实给学生一个机会何尝不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呢?
2.扮好角色,做冲突的“终结者”
师生间激烈的冲突,往往是由于教师不理性的言行逐步升级,如某数学老师在冲突时,甩下这样的话,“今天有你没有我,有我没有你,你不走我就走。”这样就把冲突升级到顶点。因此,无论师生发生什么样的摩擦,教师应当注意在冲突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冲突一旦升级就必须叫停,当天谁也不允许再谈此事,然后在适当的时间沟通此事。教师不要做冲突的“始作俑者”,而是做冲突的“终结者”。
3.换位思考,做冲突的化解者
师生之间由于存在年龄和阅历的差异,身份和地位的不同,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下,师生存在认识的差异。例如,同样在圣诞节,学生强烈要求娱乐放松一下,而教师想要按照原计划进行单元练习,那么师生之间就可能产生冲突。但是教师如果能换位思考,考虑到他们最近学习紧张,让他们适当调节和放松一下,反而效果更好。假若自己亲自主持一个四十五分钟的“即兴演唱会”,肯定会收到意外的效果,那么这样的冲突就不可能存在。
换位思考,不仅仅化解了一次差点点燃的冲突,而且能增进师生的感情。教师要会客观地分析情况,善于做冲突的化解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 两点建议
1.主动建立沟通机制,预防师生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没有那么理智,青春期的冲动性能使他们一触即发,而教师也未必那么富有修养。针对这些情况,如果建立一些沟通机制,也许会有良好的效果。比如,给班委会或学生自治组织建议,由他们听取师生双方平等的陈述,并作出评论和仲裁。虽然也有教师怕失去权威,不愿屈尊向学生陈述。但是,可以相信,绝大多数会愿意的,因为这是一个极好的沟通机会,对今后避免同类问题的发生具有预防性的意义。
2.正确运用《未成年人保护法》,拓展学生成长的空间
师生之间的冲突,人们习惯的逻辑思维是:主要责任应由教师承担,因为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受保护者。如果片面地理解这个模式,就可能被一个貌似有理的逻辑误导。
按照新修订并正式生效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确立的“未成年人优先”的原则,即在涉及未成年人的事情中,怎样对未成年人有利就怎样处理。显然,简单地把责任归咎于教师的做法对中学生成长不利。
教师要在尊重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尽量拓展他们成长的空间。学校和社会不要简单地归责于教师,而要鼓励学生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引导他们提高理智处理冲突的能力。冷静观察或许会发现,师生之间的冲突往往与价值观和处事方法的不同有关,如能客观分析并化解一次冲突,那么所发生的冲突最终会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营养。
综上所述,解决师生冲突的最根本原则是尊重自己和相互尊重,最有效方法是相互理解和学习,最理想目标是共同探索和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卢盛忠主编.管理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