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文献资源建设中采编工作的思考

2009-06-24肖竹青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编目采访图书馆

肖竹青

关键词:图书馆;采访;编目;文献资源建设

摘 要:从采编人员个人素质的差异性、部门设置造成工作流程不畅、图书外包局限性、图书CIP数据的不准确及馆情独特性等方面来探析采编工作对文献资源建设的关系。提出相关的策略及改进方法,并以实例来论证馆藏评价对文献资源建设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253.1;G25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1-0062-03

文献采选是图书馆进行文献资源建设的首要环节,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制度。文献编目是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整理、分类、标引、加工、目录组织等一系列工作,文献采访与编目是交叉组合的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与联机编目的运用,读者对文献资源的信息检索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离不开文献资源的规范化,从而使文献采访与编目著录工作规范并协调发展成为文献资源建设的一种必然。本文主要从采编人员个人素质的差异性、部门设置造成工作流程不畅、图书外包局限性、图书CIP数据的不准确及馆情独特性等方面来探析采编工作与文献资源建设的关系。

1 采编工作的现状

1.1 采编人员个人素质的差异性

采编人员是图书馆的业务核心人员,代表着一个馆的业务水平,图书馆的采访、编目人员应具备文献采访、编目等专业知识,并通过专门培训,让他们了解本馆的馆藏和本馆特色;参加新技能的学习及知识创新,提高他们业务能力。近几年来,当采访、编目业务全部外包以后,书商提供了MARC数据,采编工作只是对提供MARC数据进行修改及少量特殊文献元数据著录等,采编人员失去了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图书馆采编人员学习和创新能力被削减,从而导致采编人员个人素质的差异性拉大。

采编人员的个人素质的差异性主要包括:(1)文化素质的差异性。采编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能区别文献的大致体系,能正确识别及录入繁体字、生僻字、多音字等。如:《马桥词典》是当代作家韩少功的一部小说,有些采编人员把它归入“词典类”,从而引发一段笑话;以多音字为例:责任者姓单“Shan”,采编人员不能录入成“Dan”或“Chan”。(2)理解能力的差异性。采编人员理解能力至关重要,《颠覆伊索》属于一本新寓言故事的图书,某些采编人员把它归“B821-49”人生哲理类,依据是CALIS下载的数据;但上海公共图书馆把此类书归入“I277.4”寓言故事类,依笔者理解,寓言故事本身具有一定人生哲理,但放“B821-49”就不能准确体现此书真正类别,只是一种边缘学科的映射,并且《中图法》第四版中“寓言故事”有专题类。(3)采编人员检索能力的差异性。如检索能力不强采访人员会引发图书重订、错订及漏订等;编目人员会重复著录数据,占用数据库的空间,同样不利于文献资源的建设。

1.2 部门设置利弊

业务部门的设置是按其功能来划分的,许多图书馆把“采”与“编”放在同一部门,组成采编部;同时,也有些图书馆分成采访部与编目部。但两种部门设置各有利弊[3]。

作为合而为一的采编部,把采访和编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采编人员沟通与协作、便于领导的统一安排、减少交叉工作、加快文献资源及时进入流通利用状态、增强了文献的时效性、便于读者对文献检索;存在问题是分工不明确、职能范围模糊、在重复交叉的工作中相互推诿、责任心不强,从而造成文献资源的重订或漏订,不利于馆藏建设。

分成“采访部”与“编目部”明确了各自的分工、职能范围清晰、自身业务精练;美中不足是采编人员相互沟通欠缼,馆员理解的差异引发工作上的差错,导致文献资源检索的检全率和检准率下降,工作流程不畅,必然影响到图书馆其他业务,造成图书馆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浪费,不利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

1.3 图书外包局限性

近年来,诸多图书馆存在图书外包业务,特别是高校图书馆为了评估、达标工作更为突出。以漳州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通过招标的方式,让书商提供采访数据,采访人员根据本馆的自身教学科研及馆藏建设需要,通过征订目录预订图书,再把订单反馈给书商,书商根据书目将所需的图书进行加工(贴磁针、打码、书标、盖章等),并提供图书的MARC数据,编目人员以书商提供的MARC数据为借鉴,根据该馆的文献著录要求进一步对配送数据进行修改和规范。

虽然这种外包有着降低业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优势,但书商提供的采访数据和编目数据都存在许多问题,如ISBN号、题名、分类号等有误,迫于时间和工作量的压力,采编人员也不能做到完全准确,当然不排除个别馆员的工作责任性欠缺等情况,从而导致图书重订、漏订、文献著录的差错。另外,外秉的图书存在漏页、缺页及破损的情况,甚至个别书商为了追求利润,不顾诚信,铤而走险销售盗版图书,虽然被发现后,书商会针对上述情况对图书进行退换,但已造成工作流程不畅,影响读者对图书的利用,不利于文献资源建设。

1.4 图书CIP数据的不准确

图书CIP数据对图书馆的采编工作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图书CIP数据存在不准确、不及时等诸多问题,给图书馆采编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校本管理》一书,此书CIP数据中的分类号为:K40-054;G47。其实应该是G40-054;G47,它是属于学校管理、经济管理范畴。如果编目人员按CIP数据来著录文献,读者按图书类别找不到此书,造成图书不能流通及资源浪费,影响图书的利用率。

1.5 馆情的独特性

首先,不同的图书馆对图书采编工作要求不一样。作为采编人员要了解本馆的服务理念及要求,如中小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各自的服务对象不同,服务理念、采选的文献方向也有差异。中小学图书馆采选的文献以中小学生的知识为主,服务对象是中小学;公共图书馆采选的文献是适合于各种人群;高校图书馆主要以师生的教学及科研为服务理念;其次,每个图书馆采用分类方法不同。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图书馆使用《中图法》进行分类,但还有一些图书馆用《科图法》或《资料法》进行图书的分类。即使同样用《中图法》对图书进行分类,不同馆也有个异性。以文学作品体系为例,按“体裁—时代—国别”顺序分类,此类是以体裁集中反映文学作品,适合一般的读者检索习惯;按“国别—时代—体裁”顺序分类,此类是以国家时代集中反映文学作品,比较适合文学研究人员的要求;而按“国别—体裁—时代”顺序分类是一种折衷的方案。另外,每个图书馆的网络环境、人员结构、经费预算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总之,要根据本馆的特色来完善自身的馆藏建设。

2 采编工作新策略

2.1 提高采编人员的个人素质

采编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性及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良好的鉴别能力及敏锐的捕捉能力。其中,关注信息交流是提高采编人员素质最直接有效的途径,通过信息交流使他人的显性知识成为自己的隐性知识,同时在交流过程中把自己的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被他人利用等。总之,提升采编人员个人素质是提高文献资源建设的最基本的保障。

提高采访人员个人素质具体表现在:(1)建立学科采访馆员制度,以人性化的采访方式,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进行研究分析;(2)加强对突出地方性、学科特色信息源的搜集能力,丰富馆藏建设;(3)在订购过程中充分考虑文献的时效性,以提高文献利用率;(4)提高对未来科学发展方向的预测的能力及对交叉学科的了解与分析能力。

提高编目人员个人素质具体表现在:(1)熟练掌握两大联机编目系统:一是以国家图书馆及公共图书馆为主的全国联合编目中心;另一个是以中国高校图书馆为主CALIS联合编目系统,使书目数据更标准化和规范化,著录齐全,分类与主题准确,从而使读者在检索中不漏检、错检,有利于文献资源的利用与建设;(2)加强网络资源的利用能力,多种方式获取套录数据,提高文献编目的效率及准确性,使著录数据更规范、更准确;(3)具有一定的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建立高效的检索途径。

2.2 加强部门间分工与协作

图书馆ILAS2.0中,采访功能与编目功能相互交融,为了工作流程的通畅,不管业务部门如何设置,采访与编目都应从整体上进行分工与协作,这样才有利于文献资源建设。

具体表现为:(1)建立部门间的协调沟通的体系。采访人员应根据本馆需求对书商提供的采访数据进行规范化。提高著录质量, 增强在版编目数据的功能,采访人员要为编目人员尽可能提供详细书目采访数据,甚至规范的MARC数据。同时编目人员及时反馈文献著录过程中遇到相关问题,从而使双方工作统一、规范、协调,有利于文献资源建设;(2)简化在查重、验收、数据维护等过程中的重复、交叉性的工作,从而节省成本;(3)缩短文献在采编过程中停滞时间,争取以最快速度进入流通,特别是一些时效性强的文献(时事类、动态性强的相关资料),便于读者对文献资料查阅,提高文献的利用率。

2.3 改变采访方式、选好外包商,利用合同加强监督效力

多样化的知识类型和文献载体,导致读者需求的多元化。图书外包是通过投标招标的一种采选方式,图书馆可以保留传统现采方式及网购等多种方式并存,使外包商产生一种竞争意识。

外包商的实力和信誉是决定外包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选好外包商成为重中之重,量化书商的标准主要有书商的经营规模、售后服务、信誉及图书的折扣率等多方评价。对书商的信息进行一定的分析,若条件允许还可实地考察;笔者认为对中标的书商应有个试用期,通过试用期的表象:现有书量及编目加工人员的素质(编人员著录MARC准确性、书目清单的条理性、手工的规范性等诸多方面),采取择优的方式与书商签订正式的合同。

书商如出现编目水平下滑、图书质量下降、订到率降低、售后服务不到位等与合同的承诺不符的情况,图书馆应该利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力,根据情节轻重予以处罚,如:警告、罚款、收取违约金、情况恶劣者可中止合同等方式加以监督合同效力。对于信誉高的合作商应尽量保持下一届的合作。

2.4 选择优质出版社,合理利用套录数据,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采访方式改变导致编目功能发生变革,编目不仅要满足各种资源的检索,同时还需满足资源导航、网上链接、数据库管理及利用等。编目数据的规范成为目前资源优化的一大亮点,CIP的不准确,造成编目工作的困扰,但作为一名优秀的编目人员应该合理利用套录数据,并且具有一定理解和鉴别力,提高自身的分类编目的水平,培养仔细认真的态度;作为采访人员也应采选质量比较过硬的出版社的图书,确保图书质量;同时,也呼吁各出版社的工作人员,保证质量是每个人的本职工作所在。

2.5 建立个馆藏评价体系

馆藏评价作为文献资源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其作用主要在于对藏书的检测,反馈各种信息,从而为控制文献资源建设过程和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馆藏评价包括对馆藏数量、馆藏结构、馆藏本身的学术价值及使用效果等各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与总体评价。

漳州师范学院主要以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是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师范大学。因此本馆的采选目标是建设具有师范性、专业性、学术性和地方特色,以适应本校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的文献体系。2004-2007年入藏纸质图书分类统计为例来论馆藏评价。

(1)每年入藏图书数量成递增的趋势,分别为:157 086册;185 489册;204 525册。

(2)由于高校面临评估压力,各高校图书馆为了达到评估生均册数的指标增加图书的复本数(平均复本数=图书总册数/图书总种数)。漳州师范学院2004-2007年的平均复本数分别为3.3,3.2,3.6。在一定资金下,平均复本数与图书总种数是成反比关系,图书总种数的减少表明图书馆的信息源减少,不利于文献资源的建设。

(3)2004-2007年图书馆总入藏图书的学科比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类635种为0.40%;哲学类9171种为5.65%;社会科学类105 410种为64.89%;自然科学类41 795种为25.73%;综合类5406种为3.33%。以上数据表明图书的学科比例趋于合理,只是自然科学类比例稍小些。原因在于2002-2007年来共新增了33个专业,其中文科类的专业占19个。

上述的分析只是从本馆的馆藏数量及结构上进行简单评价,另外还有馆藏质量、本身的学术价值及使用效果等各方面的评价,这里不一一列举,作为采编人员应要合理进行馆藏评价,及时反馈信息,避短扬长做好采编工作,提高文献资源的深度和广度,提供多元化的馆藏目录体系,促进文献资源建设。

3 结束语

采编工作好坏直接关系着文献资源建设的成败,作为采编人员应该在网络环境下关注信息交流、提高自身的个人素质、利用先进的采访方式及编目规则,充分发挥联合编目的优势,真正实现文献资源建设的长远目标,协调好部门间分工与合作,建立合理的文献资源建设评价体系,并根据本馆的馆情建立特色的专业数据库来完善自身的馆藏建设。

参考文献:

[1] 戴龙基.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吉宇宽.图书采编业务外包风险控制研究[J].情报探索,2007,(3).

[3] 王海兰,付蔚.信息资源采访与编目的协作与创新[G]//.国家图书馆图书采选编目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图书馆采访工作.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4] 沈继武,萧希明.文献资源建设[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5] 涂海青.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特点及对策[J].常熟高专学报,2001,(1).

猜你喜欢

编目采访图书馆
浅析新时期图书馆编目工作创新
浅析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
图书馆
谈新形势下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变化与优化措施
浅谈记者在体育新闻人物采访中如何打破“中国式思维套路”
美媒估计《采访》亏了3000万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