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数学课堂那渐渐变少的声音
2009-06-20林燕
林 燕
摘要 常听老师抱怨,数学思维训练是师生最难迈进的门槛,数学课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少,学生发言寥寥无几。我们教师自身的反思非常重要,要注意学科间的整合和内容的调动,密切关注学生的状态,多体谅一点学生、多表扬一点学生、多点耐心给学生,能让你的数学课堂的成为师生个性飞扬的舞台。
关键词:数学课堂;关注学生;发言积极性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不敢讲不想讲不愿讲?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老师身上,一是老师从过去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式的教育观念中还没办法一下转变过来;二是教师大多以教的角度去研究教学的方式。在我们的数学课上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如何做?才能让学生的声音愿意在数学课堂中响起。本人粗浅归纳以下几点:
一、教师心中要有新理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收
实际上作为数学老师,我们要先明确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知识。《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培养的是孩子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推导能力,培养孩子能用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再是要理清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适合现在的学生。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最后是掌握数的与众不同,数学有着别的学科所没有的资本。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呈现在孩子面前的是一幢房子,我们告诉他这是一幢房子,那么他就知道了,或者会从我们带给他的信息中得到那是房子,信息是固定的。而我们数学,就不一样了,“ 1”可以代表好多,可以是一幢房子,也可以是一张卡纸,或是一个学校,也就是说,数学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是一门十分抽象的学科。
二、数学逻辑推导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简洁的语言表达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就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要在课堂的形式上追求有效性,让学生尽快掌握怎样学,使学生具备学习能力。就必须切实给学生创设一定的讨论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只有在语文课中才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数学课堂中同样也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反过来说,语言表达不清楚的,或不会表达的,他就是想说也不知重何说起。
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消除学生戒心使其畅所欲言
往往一些数学课中,起来发表意见就这么几个人,就连小组合作,代表说的也就是那几个愿说的之一,而裁判员就只教师一人,相对而言也就没有什么民主性和公平性了。如何使学生在上课时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1)教师必须要明确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平等、民主、和谐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相信每一位学生,肯定学生的见解。不能搞“独裁”。
(2)老师的话是学生心中的一把称,表扬回答精彩的同学时,不要忘记还要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举手了说明他已经在思考了,不管对错,这是他的理解。是一位爱思索的小朋友。要让学生从回答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例如学困生上课时有举手发言,稍有进步,如回答时声音宏亮,就抓住时机给予表扬;平时不发愿意发言的中等生,可提供机会,让他表现,再好好表扬一下,说真聪明、思路清晰等此类话。让他们尝到了甜头,有了自信心,说的积极性就高了。再逐渐加大难度。学困生能积极动脑回答问题,也可促进中等生,优等生的发展。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都“说”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发展个性,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3)勿把数学问题当成判断题。如我们数学课中一些有关计算的问题,学生回答错误,不要直截了当给他这些回答:你错了,或者说这么简单你还说错。这样的判断式评价方式会让学生心中有余悸,而其他学生也会出现嘲笑声,同时也在想我现在站起来说错了,也会被笑的,这样学生的内心就出现过滤。要想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一定要杜绝嘲笑声。不管对还是错,只要有勇气回答就值得肯定。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我想我们的数学课其实还可以更多的从生活中去发掘与孩子的共同语言。不要把数学课与其它课孤立起来,不要让自己的无心之言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要吝啬那些鼓励、赞美学生的话要让数学课堂中有语文的语法美,有品德与生活的为人处世,也有美术的自由创造。要清楚在课堂中,师生双方都是参与者,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切不可忽视无声的课堂,要让孩子们关注你说起来说出来,让我们的学生通过语言表达,不断增强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和逻辑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让我们的数学知识在学生的精彩回答中走进学生的心。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的成为师生个性飞扬的舞台。
参考文献:
[1](美)坎波伊.课堂问题分析与解决:成为反思型教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2
[2] 代蕊华.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3] 杜萍.有效课堂管理:方法与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