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宪法产生的基础

2009-06-19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基督教资本主义

姚 燕 刘 华

摘要:关于宪法的概念,学界一直没有统一的认知,藉由对宪法一词词源的考证,文章认为,宪法作为上层建筑,必然根植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同时,基督教中的平等理念、对于私有财产和人身权利的保护及其限权的思想对宪法的产生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宪法产生;资本主义;基督教

中图分类号:D9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4-0068-02

一、宪法和基础的概念

(一)宪法的概念

关于宪法的概念,目前学界尚且没有统一的认知,但在宪法学领域,对于宪法概念也有一些共识,即所谓宪法的存在,首先意味着一部根本性的法律文本,且不说这部法律文本是否应当具有分权和人权的价值内容,是否体现法治和民主的精神意蕴等等,至少在宪法是有关国家组制的根本性法律这一方面,应该是没有分歧的。

从宪法一词的起源来考证,宪法一词在英语中相当于consitution或constitutional law,来源于拉丁文constitutio,本是组织、确立的意思。世界各国古代宪法是指普通法令、典章或者皇帝的“诏令”、“谕旨”,还不是指国家的根本大法。即,图有“宪法”二字的外表,而不具有宪法的实质。

任何概念本身都是一部生生不息的流动的历史,有其萌芽、初具雏形、日渐完善乃至最终成熟的过程,宪法也不例外。宪法的概念,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其一,从国家的角度去定义,认为宪法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法,其内容主要是有关国家组制及其作用,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其二,从个人权利的角度去定义,认为宪法内容涉及公民权利保障和权力分立,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二)基础的概念

基础最初是建筑学上的概念,是指工程结构物地面以下的部分结构构件,用来将上部结构荷载传给地基,是房屋、桥梁、码头及其他构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的基础应当具备两个特点:(1)作为宪法的基础应当是完善的,自成体系的;(2)作为宪法的基础本身应当构成宪法的一部分。

笔者把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可以作为宪法产生的基础的内容归纳成两方面内容,即:资本主义基础和宗教基础。

二、宪法产生的基础

宪法的理论和实践可能是西方世界所取得的最大的政治成就。这一成就既不是一个世纪也不是一个民族所造就的。要评估宪法的各个方面,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我们要对其生成的基础有所了解。

(一)宪法产生的资本主义基础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宪法作为上层建筑中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根植于一定的经济基础。笔者认为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

在封建社会末期孕育产生并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以雇佣劳动制度为基础的。为了建立和发展这一制度,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要求与封建贵族阶层“平等地剥削劳动力”的“天赋人权”,要求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雇用和解雇为了生存而出卖自己劳动力的工人,要求买卖自由、契约自由、等价交换,以这样一种平等自由为表现形式的生产关系必然要求废除封建特权和君主专制,实行以议会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资产阶级通过建立和发展普选制度、代议制度来保证国家权力不再操控于一人之手,来保证代议机关的集体议事活动把他们的阶级意识集中起来制定为法律,通过法律实行阶级统治。资本主义宪法就是伴随着这样一种普选制度和代议制度的确立而面世的。

由于在斗争中遭受失败的封建势力,总是不甘心自己的失败而千方百计地进行复辟活动。资产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防止封建势力的复辟,就有必要将其在革命斗争中争得的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并把确认的民主制度的法律,提到特殊崇高的地位。这种法律就成了根本法,即近代意义的宪法。

(二)宪法产生的宗教基础

宪法是植根于西方基督教的信仰体系中的,其具体表现如下:

1.宗教中的平等理念。在《圣经》中,平等理念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首先是身份上的平等,按照上帝与希伯来人的立约,希伯来人在上帝面前基本上是平等的。没有种姓制度,没有阶层区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其次,《圣经》对于司法上的平等作了阐述,明确规定了司法公正原则。

2.《圣经》关于私有财产的保护。《摩西十诫》有两条关于保护个人财产的规定。其一,不可盗窃;其二,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在《圣经》各卷之中关于私有财产的保护更是有着大量的规定。过失造成他人财产损失的,如点火焚烧荆棘以致烧着别人财物也必须赔偿。

3.《圣经》关于人身权利的保护。《摩西十诫》里面对于人身权利的保障有两条直接的规定,即:其一,不可杀人;其二,不可奸淫。《圣经》对于人身权利的保障,首先体现在对故意伤害他人生命的罪行,给予最血腥严厉的处罚。甚至如果牲畜触死了人,如果主人没有尽到看管义务,也被视为故意杀人,不仅要打死牛,还要把主人治死。

4.《圣经》中关于限权的思想。《圣经》对于王权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只有上帝才是人的国王,人自己立王本身就是对耶和华犯罪;其次,国王的产生基于民意而非王权自身的强大;再次,在立王的过程中,先由上帝借撒母耳之口明确国王的权力,再选出扫罗担任国王,即国王的权力不取决于国王本人的意愿,不是国王自己说了算,而只是上帝认可的权力;最后,希伯来人只有在遭受别国入侵的时候才希望立一个王。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圣经》中,王权不可能像一些国家那样成为一种专制的力量。由此可见,《圣经》中蕴含的限权思想是较为显著的。

参考文献

[1]汉语大辞典(第7卷)[M].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1.

[2]世界宪法全书[M].青岛出版社,1997.

[3]世界宪法全书[M].青岛出版社,1997.

[4][英]梅因.沈景一译.古代法[M].商务印书馆,1995.

[5]旧约?申命记[M].第16章18-20节.

[6]旧约?出埃及记[M].第22章第1—4节.

[7]何勤华.关于西方宪法史研究的几点思考[J].北方法学,2007,(1).

作者简介:姚燕(1984- ),女,安徽萧县人,华东师范大学法律系在读硕士,刘华(1983-),女,安徽合肥人,华东师范大学法律系在读硕士。

猜你喜欢

基督教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青年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方法的再检视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基督教与葡萄文化——以《圣经》为中心的考察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与实践
明确路向,践行基督教中国化——以福建基督教为例
种类型的“基督教哲学”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基督教伦理与现代社会工作的发展
历史使命的终结?——在资本主义危机中思考女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