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激发工会组织的活力

2009-06-19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维权活力

张 慧

摘要:文章对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工会基层组织的活力进行了分析论述,提出了四点解决办法,并分别进行了阐述和论证。

关键词:活力;维权;民主化进程;工会基层组织

中图分类号:D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4-0082-02

党的十七大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如何加强基层工会建设,重视基层、活跃基层,努力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成为工会工作的重点,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工会基层组织的活力呢?

一、着眼服务大局,夯实自身基础

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新世纪新阶段工人运动的主题,服务大局紧贴中心。工会要更好地服务大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全面加强工会基层工作,夯实自身的基础至关重要。这是由工会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工会基层组织是工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工会组织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开展工会各项工作的承载者、实践者;工会的各项工作任务都要通过工会基层组织来落实,工会的作用最终要通过工会基层组织来体现。要把亿万职工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来,从根本上说要靠党的坚强领导,就工会组织而言,离开直接面对职工群众的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是不可能的。目前,工会基层工作的现状还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新建企业与日俱增,职工队伍不断壮大,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大量涌现,使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的任务越来越重;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织快速发展与其工作基础薄弱的矛盾十分突出,工会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与职工群众的期望差距较大的问题普遍存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股份制成为所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使工会基层工作又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境内外敌对势力竭力散布“工会多元论”,加紧“分化”“西化”我国职工队伍、破坏我国工会组织团结统一的图谋一天也没有放松。因此,我们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强化固本强基的意识,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增活力、促发展的工作。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表明,工会组织服务大局与全面加强基层工作,夯实自身的基础从来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后者是为前者服务的。服务大局为加强工会基层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加强工会基层工作紧紧围绕伟大事业的需要来展开,并促其蓬勃发展。党中央曾指出,工会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努力使基层组织的工作活跃起来,要以基层组织是否具有活力作为检查考核工会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胡锦涛同志在同全总新班子成员和工会十四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指出:“最广泛地把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最充分地把工会的活力激发出来”。党中央总是把工会服务大局的要求和重视基层、激活

基层的要求紧密结合,一贯地、现实地提了出来。这应该成为我们做好工会工作的一个规律性认识。

二、突出提高维权能力,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

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这是由工会组织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的。适应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工会基层组织必须与时俱进,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切实履行好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基层工会只有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理直气壮地切实履行好维护的基本职责,才能得到所在单位职工群众的认可,才能把职工群众有效地团结在党的周围,真正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工会基层组织还要从实际出发,履行好其他社会职能。工会履行维护的基本职责与全面履行其他社会职能是统一的、包容的,而不是排斥的、对立的。我们既不能一讲突出维护职能,就以为是不要履行其他职能了,也不能一讲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就以为是不要突出维护职能了。基层工会必须坚持用辩证的观点去开展工作,要善于把维权融入改革、发展、参与、帮扶的全部过程,并通过全面履行各项职能来提升维护效应。

按照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能的要求,全面加强工会基层工作,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把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广大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就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调整劳动关系的机制,重点维护好职工群众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权益;就必须坚持依法治会、依法维权,把《工会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用足用好,落实到基层;就必须坚持分类指导,下工夫打好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的基础;就必须切实抓好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基层活力;就必须认真抓好基层工会干部队伍和职工队伍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其工作水平和竞争能力,等等。

三、把握自身特点,推进群众化、民主化进程

深入推进基层工会群众化、民主化进程,是工会组织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是符合党的十六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要求的,是基层工会改革和建设的方向。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工会本身必须是民主的模范”。曾庆红同志代表党中央在中国工会十四大上的祝词也对工会的群众化、民主化提出了明确要求。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在一些基层工会,特别是非公企业工会,许多民主制度、民主生活没有坚持,不选举会员代表,不知道会员代表常任制,不召开会员(代表)大会,不按期换届选举,不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等问题依然存在。透过这些现象,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些基层工会作用发挥不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它们群众化、民主化水平不适应开展工作的需要,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实践表明,工会的力量存在于会员和职工之中。哪个基层工会群众化、民主化水平高,哪个基层工会作用就发挥得好。反之,就可能形同虚设。依靠会员群众开展工会工作,根据会员群众的意愿开展工会工作,是催生基层工会活力的不竭动力。基层工会要始终把体现会员、职工群众的意愿、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会员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始终把会员和职工群众作为评判工会工作是否到位、工会干部是否合格的主体。同时,要把坚持和完善工会内部的各项民主制度贯穿其中。一些地方推行的基层工会主席直选工作,不仅增强了工会干部的维权意识、群众观念,而且强化了职工群众的会员意识、主体意识,有力地促进了群众化、民主化,被称为“激发基层工会活力的突破口”。但基层的民主素质只能在基层的民主实践中提高,不能因噎废食,不能一哄而起,要按照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会和会员当家作主有机结合的原则,积极而稳妥地推进。

四、加强工会机关建设,提高指导服务功能

工会基层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抓基层、打基础,不是哪个部门的事,而是全会共同的职责和任务。因此,工会领导机关各个部门都要结合开展业务工作,围绕加强工会基层工作形成合力,把各项业务工作落实到基层。基层是个大舞台,机关各部门都可以在这个大舞台上大有作为。

基层是机关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可以折射出机关指导服务基层的水平。全面加强工会基层工作,工会各级机关都负有重要的指导服务职责。同时,也因其各自所处的层次不同,在指导服务基层的机制、途径、手段、方法上有所区别。县级工会机关处在抓基层的前沿,其对基层的指导服务主要是以更加具体、更加直接的方式进行的。全总、省总机关对基层的指导服务,主要是从宏观参与入手,加强调查研究,做好立言、立论、立制、立法的工作,为基层提供更多的理论、法律、政策和信息服务。总之,工会各级机关指导服务基层的具体手段、方法可以而且应该有所不同,但在服务指导基层、推动基层工作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的目标是共同的、一致的,也是责无旁贷的。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M].法律出版社,2001.

[2]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M].人民出版社,2006.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维权活力
盲信非法荐股 维权之路漫漫
维权去哪里?
活力
活力美妆可能是下一个风口
完美 打假维权
网购遭欺诈 维权有种法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葛树春:维权是门技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