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合企业实际,探索有效的劳动纪律管理模式

2009-06-19雷文红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管理模式

摘要:相对于员工人数少、业务类型单一、管理层次少的小型企业而言,生产规模大、员工人数多、业务类型多样、管理层次多的大型生产型企业,劳动纪律管理的难度及复杂性要大得多。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使劳动纪律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劳动纪律管理与其他专业管理相结合形成联动管理效应;建立健全各级劳动纪律检查机构,确保劳动纪律能够约束到每一个人,是较为切合大型生产型企业实际的、有效的劳动纪律管理模式。

关键词:企业实际;劳动纪律;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4-0019-02

对生产型企业而言,劳动纪律管理的目的,就是要维持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提高工作效率和保障安全生产,优质高效地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有一个有效的劳动纪律管理模式。

相对于员工人数少、业务类型单一、管理层次少的小型企业而言,生产规模大、员工人数多、业务类型多样、管理层次多的大型生产型企业,劳动纪律管理的难度及复杂性要大得多,本文重点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切合这样一个大型生产型企业的实际,实施有效的劳动纪律管理模式。笔者以为,在具有上述特点的大型生产型企业中,“完善的规章制度,与其他专业管理相结合,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管理方式是较为有效的劳动纪律管理模式

之一。

一、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使劳动纪律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1.众所周知,规章制度是劳动纪律管理的基础,那么完善的劳动纪律管理规章制度应包含有哪些内容?

首先,劳动纪律管理规章制度应包含有对劳动纪律的规定及违反纪律的惩戒两部分内容。

我们说劳动纪律是企业组织依照国家有关法规而建立的员工工作行为规范,它是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劳动规则和秩序。因此,企业在遵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可以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企业的需要制定相应的行为准则。对劳动纪律的规定主要应包含有履约纪律、考勤纪律、生产工作纪律、安全卫生纪律、与劳动、工作紧密相关的其他纪律等几个方面的规定。

企业对违反劳动纪律的员工如何惩戒,也必须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给予确定,亦即通过制定惩戒规章制度,使对违反劳动纪律行为的处罚“有法可依”。在规章制度中,应根据劳动纪律规定怎样的行为是违纪的,再规定违纪行为从一般、较重、量变到严重的界定标准,最后确定不同的违纪程度所对应的惩戒方式和内容。

其次,劳动纪律管理规章制度还应包括如何组织实施规章制度这一部分内容。要明确劳动纪律检查的内容、检查的次数、检查的方式;明确考核指标、考核办法、考核的要求等等,也就是如何实践才能切实做到“有法必依”,充分发挥劳动纪律的约束力,实现劳动纪律管理的目标。

2.如何确保劳动纪律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切合企业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笔者以为,这要求我们在制定规章制度时,除必须注意劳动纪律管理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用性。劳动纪律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根据本企业的规模、业务特点、行业类型、技术特性及管理沟通的需要等方面考虑,保证其可行性、适用性,切忌不切合实际。

(2)必要性与列举详尽。制定劳动纪律管理规章制度必然从需要出发,必要的规则一个不能少。无论是对劳动纪律,还是对违反劳动纪律行为是否处分或给予何种处分的规定,都应制定得全面、细致,尽可能地列举详尽,只有这样才可能做到“有法可依”,避免了劳动纪律管理的个人主观性与随意性。

(3)完整性。一个大型生产型企业的劳动纪律管理模式是一个体系,模式内容要求全面、系统、配套。唯其如此,才能做到“有法必依”。

3.最后,劳动纪律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无论是哪一部分的内容都并非是一劳永逸、永远适用的,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并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不断的创新、修订与完善。

二、劳动纪律管理与其他专业管理相结合

劳动纪律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不应是孤立的管理,与其他各项专业管理是相互联系、密切相关的,只有与各项专业管理相结合,形成联动管理效应,才能有效地实现管理的目的。经实践经验总结,从企业管理角度与实际出发,笔者以为,主要应做好五个方面的结合:

一是劳动纪律管理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通过劳动纪律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职工思想素质,让员工充分认识到遵守劳动纪律是企业发展、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是发扬职工主人翁精神的具体体现;

二是劳动纪律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将劳动纪律考核与员工绩效考核相结合,能够加强员工对劳动纪律的重视程度,提高员工遵守劳动纪律的自觉性;

三是劳动纪律管理与现场管理相结合。将劳动纪律作为组织现场管理考核的内容之一,有助于组织重视本单位的劳动纪律管理;

四是劳动纪律管理与班组升级竞赛相结合。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落脚点,将劳动纪律作为班组升级的一项指标,有助于发挥班组的劳动纪律管理职能,提升团队的劳动纪律意识;

五是劳动纪律管理与比例淘汰机制相结合,形成较大的压力机制,以增强职工的危机感、主人翁责任感,增强员工的自律意识。

三、建立健全各级劳动纪律检查机构,一级对一级负责

假设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有四个管理层次:公司、分厂(科室)、车间(科)、班组。在这样有着多个管理层次的企业,规章制度要约束到每一位员工,就必须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劳动纪律管理负责制。

具体地说,企业首先应建立健全各级劳动纪律检查机构,逐级明确职责范围,形成自上而下的劳动纪律管理组织网络,为劳动纪律规章制度的实施提供组织保证,以确保劳动纪律能够约束到每一个人。公司级劳动纪律检查机构的职责是对全公司的劳动纪律起到管理、指导、检查、考核的作用;分厂、车间、工段和班组劳动纪律检查机构对本单位的劳动纪律管理、检查、考核和教育工作负责。其中上级对下一级的考核指标必须是明确的和细化的,唯其如此,一级对一级的负责制才具有可操作性。

经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实践,“完善的规章制度,与其他专业管理相结合,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劳动纪律管理模式,使遵守劳动纪律的意识深入人心,彻底改变了该公司长期以来积重难返的劳动纪律涣散的现象,约束了少数人,激励了多数人,大大增强了广大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促进了员工之间的相互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企业的凝聚力,有效地实现了劳动纪律管理的目的。

作者简介:雷文红(1970- ),女,福建人,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劳动工资处经济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管理模式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基于承包商管理的系统化基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