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之马哲观浅谈

2009-06-17赵玉静李宪民刘志华广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

赵玉静 李宪民 刘志华 刘 楠 陈 广

[摘要] 社会职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员工的需求、政治构架的特点以及现行国家对教育的定位,要求我们需要短周期培养底子相对弱的学生,并且让他们达到用人单位需要或近乎需要的水平,这就是我们职业教育目前在国内所面临的机遇及挑战。那么,对于职业教育的从业人员来说,如何能系统地、有层次地教会学生,如何能用短短的几年让学生达到岗位需求标准,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马哲观 学科知识体系 工作过程体系

一、学科知识体系与工作过程体系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主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他不仅同先验论和不可知论是根本对立的,而且同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有原则的区别。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使认识论成为科学的认识论,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正确的途径和认识工具。这种唯物主义认识论既包括固化在教材上的学科知识也包括与实践紧密相连的工作过程。那么,学科知识体系与工作过程体系之间的关系如何呢?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实践观点。它对实践做出科学的规定,阐明了实践的基本特征及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理论认识和工作实践的关系中,工作实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理论认识一经产生又对工作实践起巨大反作用。认识世界是为改造世界服务的,而改造世界是为了满足主体的需要。为此,就要树立工作实践的观点,努力提高自己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认识能力。

而学科知识和工作过程之间,还不等同与认识与实践间的关系。他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的又是相互平行的,学科知识体系里既包括知识也包括工作实践,而工作过程体系也同样如此,但他们的侧重点不同也就是主线不同,学科知识体系强调学科理论的完整性,而工作过程体系则主要体现该专业培养的人才的整个工作或部分工作的过程。这就是学科知识体系与工作过程体系的区别和联系。

而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又主要是面向社会各行业输送人才,社会各行业的发展和金融危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科学化、专业化,这就要求我们更要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因此突出实践第一的工作过程应成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

二、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

1.学习领域的设立

教学课程的内容和教学形式揭示的是事物具有的内在要素和他们的结构以及表现方式的关系,属于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性质、地位和作用不同的两个方面。他们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坚持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自觉地运用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的原理,学会分析各种形式,可以利用旧形式和创造新形式为新内容服务。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首先重视内容,反对忽视内容的形式主义;但也不能忽视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抹煞形式作用的形式虚无主义也是错误的。

我们论证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比学科知识体系更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后,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课程体系开发时,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突出双基、双技。而一个专业的课程如何开发,如何修正呢?

把课程的学科发展成各个学习领域即为教学内容,这些学习领域相互之间彼此联系,又相互渗透,随学年的增长和课程的进度呈递进关系,既前面的学习领域是后面学习领域的基础,但不排斥同时或时间差距不远开设的平行学习领域。

2.教学情境及子情境的设立

这些教学内容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细化里面的形式既学习情境或子情境是每位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这些情境以及子情境,相互之间可能是平行的、递进的、包容的等关系并且属于同一范畴,但重点的是体现工作过程的系统化。

谈到了情境,那么如何设立情境呢?这就需要划分情境的载体,这些载体或者是形式:项目、案例、模块、任务、活动、问题等又或者是设备、现象、零件、产品、观点知识等,根据不同的学习领域内容找到内容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载体,进而划分不同的学习情境,子情境的划分亦为如此。从而体现整个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思维过程的完整性。

3.步骤的设立

重复相同情境或子情境意为步骤,在设置和运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相同的情境或子情境在重复步骤的时候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相应情境及子情境的深化及放手,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现象和本质揭示的是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的相互关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他们的对立说明科学研究的必要性;他们的统一决定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把现象即为步骤和载体作为入门的向导,通过分析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由现象到本质,在到更深刻的本质,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付出艰巨的劳动。

4.总结

事物的运动呈现出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量变是事物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渐进过程中的中断,是一种质的形式向另一种质的形式的飞跃。发展的质变和量变的统一,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在发展课程、建设课程中要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的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反对急于求成,避免欲速则不达,又要反对因循守旧、停滞不前。

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又是永恒发展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观察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孤立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历史的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使自己的认识与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相符合。

而职业教育又是面向社会第一线输送职业型人才的培养基地,面对现有的学生基础及社会的需求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改革。改革是必然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但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存在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切领域中。我们要坚持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不同性质的矛盾。矛盾斗争采取何种形式,取决于矛盾的性质和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我们要善于科学地分析和解决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以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抓住矛盾的特殊性,结合矛盾的普遍性,既要防止和反对夸大矛盾的普遍性,否定特殊性,把职业教育当作刻板公式和僵化模式的“左”的倾向,又要防止和反对强调矛盾特殊性,否定普遍性,放弃职业教育基本原则的右的倾向。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继续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参考文献:

[1]周明星,刘晓.中国职业教育学科发展与建设论纲.教育与职业.2008,(02).

[2]孙绵涛,朱晓黎.关于学科本质的再认识.教育研究,2007,(12).

[3]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4]王川.职业教育的概念、学科及学科框架.职业技术教育,2007.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
法律视野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对策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浅谈职业学校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分层导学提高解剖生理学复习的有效性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