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的会计职能变迁和教育模式变革

2009-06-17田冠军张志恒

现代教育技术 2009年6期
关键词:会计职能教育模式变革

田冠军 张志恒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会计教育规模扩大,信息技术在会计教育中得以广泛应用。文章首先论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会计职能的变迁并探讨其变迁的特征和途径,然后分析了我国会计信息化和会计教育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推动我国会计教育模式变革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计职能;教育模式;变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6—0139—05

在信息网络和知识经济日益明显的超强竞争作用下,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竞争环境和内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和充满不确定性,从而造成会计的既有规则与遵循的“路径依赖”不得不发生瓦解,正如郭道扬[1]在《未来会计》一书的序言中指出的那样,“迎合信息化经济、网络化经济及知识化经济发展的潮流,未来会计必须全面地、深入地对传统会计进行改革,通过这场持久进行的改革,建立新的会计思想体系、理论体系、组织体系、法律制度体系,以及方法体系……”。这必然使 会计职能发生大的变迁,从而使现有的会计教育模式日益 面临重大挑战。

一信息技术发展与会计职能变迁

进入新世纪以来, 整个社会经济、生产结构和劳动结构发生 了重大改变,形成一种新经济,新经济 牵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信息网络日益成为新经济的载体而形成全新的经济体制结构。这种全球化、知识化、高速度、低成本、网络化、创新化和持续化的经济发展趋势日益增强,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了会计观念的变革,也直接影响到会计职能的改变。会计职能是指会计本身所固有的功能。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在原始的会计行为产生时,会计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马克思《资本论》),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作为“过程控制和观念总结”(马克思《资本论》)而 增强了其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两个方面:反映职能(会计信息系统职能)和控制职能(管理职能)。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等)的变迁,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会计学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学科体系。最先出现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进而财务管理、审计、税务会计等逐渐分离出来,财务会计演变成信息提供者,即其职能定位成反映职能。但是,会计控制职能的剥离,并不意味着它的消亡,也仅是控制职能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而被赋予财务管理、审计等其他会计学科分支。在这种背景下,以信息技术发展为背景来探究会计职能变迁的特征和途径以及现在和未来的会计教育模式变革将成为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二会计职能变迁的特征和途径

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促进会计职能的变迁,这种变迁应是及时的和紧迫的, 正如AICPA主席Robert Mednick[2]所言,“如果会计行业不按照IT技术重新塑造自己的话,它将有可能被推到一边,甚至被另一个行业,即对提供信息、分析、签证、服务有着更加创新视角的行业所代替。”也正因如此,须要深入探讨会计职能变迁的特征和途径。

1 信息化下会计职能的演变展望

王振武等[3]较完整地论述了会计职能在信息化整个过程中的逐渐演变和发展。这种演进需要经历三个阶段:⑴ 以完全模拟手工会计的软件“批处理”方式为特征的会计电算化阶段;⑵ 以数据充分共享和在线“实时处理”为特征的ERP阶段;⑶ 以主要运用REAL模型实时采集与业务事件相关的全部数据(包括财务与非财务数据),继而通过三库(事件库、方法库和模型库)整合和数据挖掘技术产生通用或个性化的多角度决策信息为特征的事件驱动会计阶段,该阶段目前尚处于预期阶段。会计电算化阶段大大提高了会计处理效率和核算质量,为会计职能的扩展奠定了基础。ERP系统实现了会计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和报告,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风险,如改变了传统的经济监督模式、计算机犯罪增加等, 所以该阶段会计不仅要完成固有职能,也要 侧重于承担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职能。事件驱动会计阶段反映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全方位特征,使会计职能的发展更具有经营、管理或决策上的相关性和综合意义。这些论述对于充分把握会计职能特别是 反映职能在信息化过程中的逐渐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2 会计职能的财务部门内部分配

信息技术环境下,财务会计人员的角色须重新定位。ERP系统功能减少了财务数据在输入端的工作量,而使输出信息复核和风险控制成为财务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因此,在信息时代,公司会计职能作用的范围应予以拓展,公司财务部门应真正实现从成本控制、业务处理和会计报告的传统工作中解脱出来,转向战略支持等高级管理活动[4]。据调查,美国大企业中只有29%的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报表及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相关工作,71%的会计人员从事资本运作、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等工作[5]。因此,反映和控制两大会计职能应该在财务部门内部重新进行分配,财务部门应更大程度地发挥其控制职能。

3 会计职能的外部融合和集成

王衍[6]认为与传统的手工数据处理相比,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会计的内涵与外延有了新的拓展, 从内涵上看,会计核算与业务流程结合,通过对业务流程各环节产生会计规则的定义,不同的流程产生相应的会计记录(可以在预算层次、暂估层次和实际层次三个层次上对会计信息进行记录及核算),进一步细化了核算;从外延上看,对外报告会计与内部管理结合,会计核算对象从主要满足对外财务报告,扩张为能为内部管理提供支持信息,如预算、可预计业务信息等。过去十年,会计信息系统在提供大量财务和运营成果信息方面是非常有效的,但在支持高层决策方面却非常有限, 也就是说,数据的充分性并不意味着有效决策信息的充分性,因而削弱了管理层应对复杂环境挑战的反应能力。所以,既使 反映和控制职能在财务部门内部进行了重新分配,会计职能的变迁仍没有完结,会计信息系统的综合性和实时化发展会进一步刺激会计职能转型。Mark[7]认为虽然传统的控制由财务部门独立完成,但趋势在于财务部门和运营部门共同对成本和风险进行控制,财务部门的工作在于提供相关、及时和高质量的信息以及支持性、责任性的专业服务。这意味着公司的会计职能应和其他部门职能(如风险管理、信息管理等)实现充分的融合和集成。

三我国会计信息化与会计教育现状

1 我国会计信息化现状

李翔[8]采用了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的方法,力图对我国会计信息化的特征、现状以及会计职能拓展情况进行客观把握和解释, 调查现状如下:从功能上看,“信息查询”和“提高效率”,效果最为明显;从范围上看,会计职能和其他职能管理系统的融合程度不是很理想;从实施结果上来看,财务部门的传统人力工作被计算机所替代,因此工作量不同程度地有所“下降”。调查结果反映出我国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个误区就 是过于强调传统工作的“自动化”,而忽视了更高决策层会计职能的发挥。施卓晨等[9]以E-mail形式向企业发放调查问卷,从会计电算化执行、行业、规模和具体应用等维度对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结果认为企业缺乏既懂财务又精通计算机技术的复合性人才,而且实行电算化的企业重视账务功能但 忽视或很少运用其管理功能。戚啸艳等[10]运用个案研究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企业运用ERP的情况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ERP系统背景下企业会计职能发生了变化,会计信息的输入、处理以及输出等机械性作业已全部或部分由前端业务人员及系统来执行,资源的分配开始向分析性、协调性、辅助决策及专业判断作业上倾斜,会计管理逐渐重视企业的整体规划。同时,ERP系统的导入也显著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整体性、相关性和可靠性,这为会计辅助决策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必要保障。现有研究表明,我国会计信息化大致上还处于反映和控制两大职能重新分配的前期阶段。戚啸艳等[10]的研究还得出了如下启示:首先,尽管数据录入、处理、编制与提供会计报表等传统会计领域主要职能的资源分配优先级下降,但降低程度并不显著,表明会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和素养,对相关的法令规定与会计原则均需全面掌握;其次,为了配合ERP系统背景下会计人员熟悉系统功能、了解企业业务流程、协助规范系统处理原则并指导信息运用、担负系统输出信息正确性的验证任务、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等功能,企业会计人员应及时调整其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强化财务分析、管理会计、工商管理、计算机、沟通协调、人际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些结论为会计人才教育模式变革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2我国会计教育现状

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会计教育模式,已成为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课题,会计教育模式必须以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教育界已围绕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这些讨论的焦点逐渐集中于通才与专才之争上, 在争论中主要存续 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会计本科教育应为通才教育;二是会计教育目标应定位于为实际工作部门培养从事会计工作的专门人才;三是会计本科生应培养成通才基础上的专才,亦即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的会计专门人才等。各高等院校围绕这些观点在实践中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是:会计教育如何随着信息技术环境的变化而发展?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人才的知识结构需要得到那些 完善?这是我国高等院校会计本科教育无法回避的现实。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不仅仅是会计专业知识本身,而 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社会迫切需要既熟悉信息技术又通晓会计业务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在会计职能发生巨变的大趋势下,如果不注重强化信息技术能力,会计本科教育必将陷入尴尬境地。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高校相继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会计电算化》课程,作为会计人才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主要课程或者唯一课程,在当时的环境下满足了社会对会计人才信息技术能力的基本需求。但多数本科院校并未能注重会计专业人才信息技术能力的综合培养,主干课程的设置也没有结合会计信息化的要求进行改造。显然,这种模式下培养的会计人才难以适应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需要。如何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全面嵌入信息技术类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四 如何推动我国会计教育模式变革

新型的会计人才不但要具备全面的会计知识和全新的财务理念、掌握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同时还必须具备熟练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高等院校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摇篮,为满足社会对新型会计人才的现实需求,必须重7+ 新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重构会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知识体系,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重视实践能力培养,保证培养方案的实施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努力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会计人才。

1 重新修订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新的培养方案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管理的各个领域,社会对会计人才信息技术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财务与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广泛的专业知识结构,具备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实际工作能力的复合型管理决策人才。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实践化,构建符合培养目标要求、整体优化的培养方案,是会计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因此,会计教育应当以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构建出一个整体优化的培养方案,包括围绕培养目标并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选择构建课程体系的主线;根据会计学学科的专业特点,选择课程体系的结构模式;选择适当的技术路线,具体构建课程体系与实施方案的教学方式等。

2 重新设计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突出素质教育

詹•威廉姆斯[11]撰文指出,“会计系正面临信息系统系、财务金融系、运筹系和其他商学院各系的激烈竞争,有些大学的会计系因太注重教育会计专业知识,而忽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沟通能力,使得毕业生素质低,不适应高级专业性的会计、审计或咨询工作。”会计教育比较发达的澳大利亚,在教育中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记账和报表编制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解释财务报表、建立和运用计算机会计系统以及语言表达和文字组织方面的能力,以便更好 地参与企业的管理决策。这充分说明,会计的反映职能和控制职能在财务部门的重新分配,必然要求财务部门真正从传统的业务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转向战略决策等高级管理活动, 因而在会计教育中,看重的不仅是专业知识素质,也有综合素质(包括沟通能力、灵活性、思考能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而在会计职能和其他部门职能实现充分的融合和集成后,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知识的综合化和多维性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会计教育必须在专业意识、知识口径、基础知识范围等方面不断扩展,构建起金字塔式的立体知识结构。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于1990年在其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Objectives of Education for Accountants)中指出,终生学习的基础包括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s)(沟通能力、智力能力和交际能力)和专业认同(professional orientation)(正确的价值判断)。其中提到的知识涵盖一般性知识、组织和商务知识以及会计知识,一般性知识会提高学生对世界范围内影响社会和会计职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种种力量的认识,提高毕业后与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往的能力;组织和商务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组织的内部运作及组织内信息技术的作用;对于会计知识,AECC指出,对会计的深入了解是成功会计职业人士必具的素质,但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上,而不是放在职业 准则的记忆上。AECC对知识结构的概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具体到我国的实际情况,由于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传输为主,因此培养的学生很多是“应试型”人才,而非“研究型”、“创新型”或“应用创新型”人才, 学生普遍缺乏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所学知识不仅落后于科技发展和时代的要求,甚至与用人单位日常工作的需要也有较大差距。所以,必须重新设计会计教育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突出素质教育。建议如下:

⑴ 扩大公共基础课程,增加专业基础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综合素质和专业基础素质。应以通识教育为着眼点,要求学生选修一定的经济管理学科以外的其他人文社科课程,如哲学、宗教学、伦理学、心理学等, 同时为了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要求,除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外,也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数量的理工学科课程,如建筑工程、产品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等,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其沟通和适应能力。同时,增加开设专业基础课程,这些课程包括金融工程、数理统计、组织行为学、运筹学、国际贸易与结算、民商法学(尤其是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物权法、民事诉讼法等)、风险管理等课程。本着学以致用和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这些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并不一定单独开设,可以整合在一起于一个学期的一周或数周集中开设。也无须把授课重点放在一些专业基础概念上,应 结合会计学科的特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和建立一个完善的知识框架,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培养其判断、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⑵减少专业必修课程,增加专业选修课程,逐步提高学生的持续学习和自我改进能力。传统的专业课程是以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为主线,辅之以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经济法、税法、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实验和课程设计等课程。我们认为,对一些课程(如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经济法和税法,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可以整合,对于内容的增加,以增加授课学期数和课时量的方式完成。对于财务会计专题(如政府及非盈利组织会计、金融企业会计、会计制度设计)、审计专题(如风险导向审计、内部控制设计)、财务管理专题(如财务与经济分析、业绩评价)等可通过增设选修课或专题讲座的方式予以解决。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会计市场的国际化,对于会计英语、国际会计、西方财务会计等课程的重视也应提到一个较高的程度。另外,针对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一些新生事物,可以及时开设一些选修课程,以提高学生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的 能力。

3 改革会计信息化的授课内容、教学和考核方式

信息化对会计的影响必将是深远的,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产生和分析利用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相关性,也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与其他业务信息集成的程度。因此,在逐步改革和完善会计学综合和专业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也须针对会计信息化的知识体系以及教学和考核方式改革进行重点研究。

⑴ 在总的知识体系构架方面,建议设计一套包括信息技术基础、会计软件操作应用、会计软件开发技术以及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对于会计软件开发技术以及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由于专业性难度高,建议主要针对会计信息化(电算化)方向的学生开设,其他方向的学生可酌情简化。)等四个模块构成的知识体系方案。这种设计旨在使培养的会计学本科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不仅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会计软件的应用能力,同时还要掌握会计软件开发技术和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当然也要对各知识体系模块进行细化,构建相应的课程设置体系和教学计划,并对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按课程性质进行合理的课时比重分配。

⑵ 在实验知识体系方面,建议通过 信息技术实验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来提高其学习能力,培养其学习兴趣,并锻炼其演示与表达等综合能力。要求会计本科生在掌握相关软件的操作使用的 基础上,掌握分析设计业务处理模型(BPM)的方法,理解概念数据模型(CDM)、物理数据模型(PDM)的思想原理以及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建议实验项目涵盖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对会计软件开发技术平台的熟悉、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分析、信息系统功能设计、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系统输入输出界面设计、信息系统相关功能模块开发等,以培养学生的业务处理、数据库应用、业务流程分析、功能分析、数据处理、界面设计以及二次开发等信息技术能力。

⑶ 在实践教学方法方面,建议采用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类型,实行课堂实验、课程设计、课外小组实验、实验演示与答辩、企业实习等多种方式,推动分层次实验教学。在方法上,建议使用实验原型案例教学法,即从实验教学的目标要求出发,结合会计业务管理软件的基本功能与目标,分析设计相关模块的实验案例,并通过选用主流的软件开发平台,为学生开发出实验所必须的完整实验原型。在实验原型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建议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基础性、扩展性和创新性三种实验教学模式,将学分积点与难度系数挂钩,以满足基础不同的学生学习的需要,保证每位学生的综合能力都能得到最大程度地提高,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⑷ 在课程考核方式方面,建议通过学生分组、师生共同制定考核目标、作业自评与互评、组间权衡评定成绩、教师全面综合评定成绩的程序和方式对课程进行考核。由于信息技术类的课程实践性很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的弊端已经非常明显。此种课程考核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能充分发挥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使考核成绩更能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效果,且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团结协作、相互监督、充满竞争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注重过程的努力与表现,有利于培养其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分析、判断和应用等多方面的能力,也有利于形成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由教师单方评定学生成绩的单一评价模式,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会计职能的变迁,进而带来会计教育模式的变革。会计教育近几年的规模扩张速度惊人,因此,加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对于打造新型会计人才,保证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更好 地满足社会需求和服务于经济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参考文献

[1] [美]汉弗莱•H•纳什.未来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1-2.

[2] Robert Mednick.Our Profession in the Year 2000:ABlueprint of the Future[J]. Journal of Accountancy, 1988, 166(2):54-58.

[3] 王振武,迟旭升.信息化环境下会计职能的演变与发展[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6):52-55.

[4] Iversen Kathy. The Evolving Role of Finance[J]. Strategy & Leadership,1998,(26):7-9.

[5] 杨君伟.重构会计教育体系[N].中国财经报,2001-04-25

[6] 王衍.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内涵与外延的拓展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3):72-76.

[7] Mark Arcy. The Finance Function of the Future:How Lending Departments are Changing[J].The CPA Journal,1996(7):60-63.

[8] 李翔.信息化背景下中国企业会计职能拓展[J].会计研究,2005(6):45-51.

[9] 施卓晨,蒋秋霞,郑健壮.关于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情况的问卷调查及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5(7):107-108.

[10]戚啸艳,胡汉辉,赵红英 等.ERP系统背景下企业会计功能转变的实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2):56-59.

[11] [美]詹•威廉姆斯.会计教授们所面临的挑战[J].财会通讯,2000(9):3.

Changes in Accounting Function and Educational Mode on the Basis of IT

TIAN Guan-jun1ZHANG Zhi-heng2

(1.School of Accounting,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ongqing 400054,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T and scale-expanding of accounting education,IT is widely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accounting education.At first,the thesis thinks that ITs development would must bring changes of accounting function,and discusses the changes character and path.Then the thesis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ization and accounting education in China.At last,the thesis suggests how to promote changes of accounting educational mode under the IT environment.

Keywords: IT; Accounting Function; Educational Mode; Changes

猜你喜欢

会计职能教育模式变革
卷首语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浅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
基于价值链分析会计战略职能与地位探讨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探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变化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致敬变革者”颁奖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