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艺术作品的精神意蕴

2009-06-15徐国平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时代精神艺术作品人格

高 波 徐国平

摘要:一件完整的艺术作品。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其中,内容是作品的主导方面。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一方面要加强文化思想修养,提升文化层次、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人格精神素质;一方面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并将马克思主义的审美理想内化到自身的审美追求之中,从而使作品充分地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艺术创作才能沿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关键词:艺术作品;艺术家;人格;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

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艺术作品的视觉效果与个人风格受到了艺术家们的普遍重视。其中对于“抽象美”、“形式美”、“材料与语言”、“新媒体”、“新观念”等问题得到了广泛的理解与深入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发展与艺术语言现代性的转换,无疑这样的探索仍需继续努力下去。可是。我们在对艺术审美功能得到发展的时候,却忽略了对于作品的美学价值,对于艺术的完整性、对于作品内涵的充实性和深刻性以及对于艺术与人格、艺术与时代这样一些有着重大意义的问题没有给予充分地阐释和强调,致使不少作品流于空洞和浅薄。不及时认识这一问题,我们的创作可能会停留在某种水平上。难以有新的突破。我们认为艺术的功用不仅仅要使人获得感官的享受,更要用于寄托作者和欣赏者内在的深刻情怀,成为陶冶人们情操的精神食粮。从这个角度来看“形式”是手段,“内容”才是目的,“因为艺术的根本宗旨是要将人们的目光引向此岸世界——使人热爱人生。关注现实,憧憬美好的未来。”因此,作为艺术家不但要重视对形式方面的研究,更要注重作品的精神内涵。我们认为,作品的精神内涵来源于作者的人格、文化旨趣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精神。

一、人格、个性是作品的深层意蕴

系统思想认为:客观现实的一切事物和过程都有自己的结构,都以系统的整体状态存在着,具有一定的组织与等级层次。艺术作品也不例外,只是艺术作品属于人类的精神产品。与一般物质产品不同的是:构成物质产品的整体性诸要素都是可视的,另一部分却是隐含的,不可视的。艺术作品“作为一定社会历史的产物,其中储存着这个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大量信息。就作品本身而言。它不仅表现着它所描写的那部分客观对象,表现着题材所呈现的某种含义以及作者对对象的认识和情感态度,而且通过艺术形象——具象的和节律的形象,表现着作者的精神气度、情感素质、文化修养、性格气质、技艺功力——等等。归根结底,作品是作者人格的一种表现。”所谓人格,即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是人的高级情感状态,它同人的社会理想、道德理想、审美理想相联系。是个体内部心理物理系统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它除了有类型的差异外。还具有高下、善恶之分,凡是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格特征,就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当这种人格特征物化成作品时,就能使作品获得较高的美学价值,从而使作品不仅能够使人获得感官上的享受,更能够打动人的内心。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由此可见,人格首先就是被表现的对象。因此要提高作品的精神力量,首先就要提高作者的人格修养。

人格是一个人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性类型的特征:一是精神素质品味的高低、优劣问题。艺术心理学告诉我们,作品的独特风格源自于艺术家的个性特征,它直接产生于人的性格结构而影响的知觉态度,对于艺术创造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不同性格结构的人视知觉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特殊反映,不同个性的人在创作中表现什么,怎样表现都体现出各自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鲜明的个性倾向性和个体的精神风貌。可以说艺术创造中的千差万别正是以人的个性的丰富性、多样性为前提的。因此,作为艺术家,正确认识自我的个性,张扬自我的艺术个性就显得特别重要。在这一方面,近些年来的创作实践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相比而言,对于人格的精神素质品位的高低、优劣问题却严重的忽略了,甚至在中西文化的交汇中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对西方艺术盲目崇拜,误将糟粕视为珍宝,竭力表现个体的变态心理与尴尬的生存状态,发泄苦闷的情绪,怨艾人生的无望和现实的荒谬,把这些东西当成所谓的“当代观念”、“前卫意识”。殊不知这些东西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劣根性在绘画上的反映,其反映现实的观点与方法是反理性的、反现实的、虚无主义的、悲观主义的、个人主义的。这些都是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人类的进步文化思想不相容的,因此,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加以抵制。

我们认为:人格的精神素质是一种文化现象,归根结底是世界观的一种表现。首先。任何一种具体的精神品格。都是特定的文化思想的产物。一个人的思想、行为总是以一定的文化修养为基础的。这就是说人的文化思想与自身的精神风貌总是一致的。比如说儒学的创始人孔子就表现出儒家的精神风貌:而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就表现出道家的精神境界。因此我们认为要提高精神素质,首先要加强文化思想修养,提升文化层次、完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提高人的文化思想修养还得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艺术创作的正确方向,从而使艺术作品真正成为陶冶人们心灵、促进社会发展的精神食粮。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每一个艺术家都要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鉴别真、善、美,假、恶、丑的分辨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艺术家的人格精神素质。

二、时代精神是作品的生命

清代艺术大师石淘有一句名言:“笔墨当随时代”。就是指艺术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时代就是艺术家所处的现实经济、政治、文化和现实生活。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体现于社会精神生活各个领域的历史时代的客观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时代精神集中表现于社会的意识形态中,但并不是任何意识形态中的现象都表现着时代精神,只有那些代表时代发展潮流,标志一个时代的精神文明。对社会生产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思想才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在阶级社会中,时代精神具有阶级的内容。在一定的历史时代,处于该时代的中心,决定该时代的主要内容、主要方向和主要特点的阶级思想,就是该时代的时代精神。在艺术作品中,时代精神就是一个特定时代的思想在艺术作品中的共同特征,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追求与体现,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秦俑、唐楷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的崇尚理想、和谐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禅宗意识等等。比如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在达,芬奇之前很多画家都画过,但为什么都不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有价值且为世人瞩目?首先,达·芬奇没有像以往的艺术家那样为耶稣和十二门徒画上神圣的光圈,而是把这神圣的宗教传说当作一个极富喜剧性的场面来处理,是以世俗的感情和写实的手法把他们当作普通人来描绘,并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心理冲突,更重要的是人文主义思想在作品中的反映。从耶稣与犹大的冲突中反映了耶稣的高尚和伟大,即人的尊严和价值;反映了正义与邪恶之间的斗争。人文主义反对宗教神学和中世纪的经院哲学,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强调了人的伟大、人格的尊严。这些才使这幅画成为文艺复兴时代精神的代表。在当今的历史时代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思想是时代精神的真正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一时代精神的精华。因此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自己,并将马克思主义的审美理想内化到自身的审美追求之中,在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事物的独特感受与见解的同时,通过作品去影响他人,使他人得到审美享受的同时得到启示和教益。只有如此,我们的作品才能正确地反映生活,才能充分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

综上所述,一件完整的艺术作品,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其中,内容是作品的主导方面。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一方面要加强文化思想修养,提升文化层次、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人格精神素质;一方面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并将马克思主义的审美理想内化到自身的审美追求之中,从而使作品充分地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艺术创作才能沿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时代精神艺术作品人格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激励弘扬时代精神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现代艺术的盛宴彰显“一带一路”时代精神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